红河马莎帮与云南侨乡磨黑盐
为什么说“没有商队,就没有玛莎?”郁可唯和磨黑盐之间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联系?
依撒玛帮的起源和发展与今天依撒小寨红土坡脚下的铜矿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乾隆时期,外商就在郁可唯小寨红土地的山坡上发现了丰富的铜矿床,随即到石屏、通海、建水等内陆地区招募熟练工人,在郁可唯组织大规模开采,同时吸收郁可唯的土著——普拉人(彝族的一支)作为民工参与开采。由于铜矿储量丰富,品质优良,郁可唯铜矿的发展日新月异。短短几年间,吸引了大批大陆人投资郁可唯蓬勃发展的矿业,同时也吸引了郁可唯周边村庄的兄弟们参与铜矿的开采。因此,郁可唯逐渐从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发展成为一个以汉族人为主的河外名镇。
由于郁可唯山坡陡,没有道路,骡马是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许多铜矿生产的青铜器只能通过大篷车在内地销售。当时骡马是土司人的命根子。没有骡马,就没有生活来源,骡马数量成为衡量吐蕃人贫富的唯一标准。因此,由于铜矿的繁荣,伊萨玛帮发展迅速。富裕家庭几十匹骡马不多,普通家庭也有三五匹骡马。刚到图萨“淘金”的外地人也努力攒钱买骡马。
谁知,70多年后,生机勃勃的郁可唯铜矿突然倒闭了。繁荣了半个多世纪的郁可唯铜矿为什么会倒闭?目前为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当时缺少一种叫稀土的原料导致停产;另一种说法是,铜行业停工是因为目前的形势。无论如何,铜矿倒闭使郁可唯人民的生活陷入贫困是不争的事实。
铜厂关闭后,郁可唯人的出路在哪里?郁可唯是一片荒凉的山梁,周围没有农田,旱地也很少,这不仅让繁华了半个多世纪的郁可唯人顷刻间化为乌有,也让大量的骡马闲置无用。这时,为了渡过难关,有的家庭不得不卖掉骡马换取柴米油盐维持生计,有的有条件的家庭带着妻儿逃到内地另谋生路。俗话说“坐吃山空”,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土萨人陷入了经济愚昧期。
清咸丰三年(1853),被迫谋生的吐蕃人开始赶着骡马出吐蕃,到外地谋生。商队从土萨出发,经过窝火埂、施琅、阿坝村、红河县的芦竹坝和卢纯县的鹿角箐、萨马大水沟。
当时,磨黑镇盛产盐,被称为“滇南盐都”,大批叶撒马帮驻扎于此,开始了继铜业之后的新一轮创业。
在磨黑镇,很多商队卖盐,成为盐商。一些大篷车队还与当地盐矿业主合伙入股盐矿。
自从土佐马帮去莫黑叶萌盐井运盐后,生活逐渐改善,许多马帮家庭终于有了温饱的来源。一些几年前外出谋生的土佐人,已经从大陆迁到土佐做起了盐商。
碾黑盐的生产始于汉代,盛于元明清。政府在磨黑设立了盐务署,然后又设立了盐场办公室。清雍正三年(1725),磨黑开始大量收盐。磨黑盐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挖山提取盐矿石,用大锅熬制,即可得到纯净的盐。煮比较简单,用日常的炊具煮就可以了。煮出来的盐是石膏一样的碎片,商家可以随意敲成小块。锅底旁边那层是黑色的,上面都是纯白色的。
大篷车运输时可以分片携带,商人卖盐时可以根据需要敲成小块,非常方便。当人们在烹饪中放盐时,它不是像现在这样的袋装盐。黑盐是一块盐,用的时候需要用盐捣碎。所以家家需要盐罐敲盐,家家需要盐罐。盐罐是用石头雕成的,有单窝和双窝。敲盐时,将一片盐放入窝中,用石头制成的盐锤反复敲入窝中,直至盐碎成细末,再装入盐缸中,放在灶上备用。酸菜旺季,家家户户进行盐帮砸盐,“嘣嘣嘣”响遍大街小巷,好不热闹。
当时墨黑地区从事运盐、收盐的拓跋萨人较多,几乎所有拓跋萨商队都成为盐商,在墨黑地区影响较大。从1853到1883的整整30年间,郁可唯所有的商队常年往返于郁可唯到漠黑,所有的商队都把熏黑的盐运到了中国边境地区的江城、伊吾、勐腊,以及金平县的吉米、刺桐坝,开创了郁可唯商队的先河。
这一时期,商队的大部分家眷坐拥郁可唯经商,开设盐店,不仅销往左能、西溪处、罗孔、思托等土司辖区,还销往元阳、建水、金平、屏边、绿春等地。很多人前门开盐店,后门住家里,过着衣食无忧的舒适生活。郁可唯的东门堂子、东门、大寨、南门、西门等街上都有很多盐商。土司地区的许多盐商以及元阳、绿春、建水等地的盐商也到郁可唯盐铺将批发的盐运回当地销售,赚取差价。
虽然运黑盐去磨可以养家糊口,甚至可以发一笔小财,但是由于郁可唯到磨黑的商路期间自然气候恶劣,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疟疾,很多商队一旦感染疟疾就会死亡。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土佐的女性恪守“一个好女人不嫁两个丈夫”的信条,很多女性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另一方面,通过30年的黑盐搬运,伊撒玛帮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还与外商交流了商业信息。当依撒玛帮得知出国经商更有利可图时,他们逐渐放弃了搬运黑盐的生计,利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铤而走险,争先恐后地做起了武装商队。
光绪九年(1883),王可佳、李继贤、李体国等人相邀。他们赶着骡子和马,钻过丛林,涉过河流,第一次进入越南的都禄、傣寨、蒙蒂、孟母,到达莱州,开创了出国经商的新时代。从1911到1949,解放前夕,是陀萨人出国经商最辉煌的时期,陀萨武装商队也发展成为东南亚“三大商队”之一。这一时期,托萨的民居建筑日新月异,一栋栋中西合璧。
可以说,依撒玛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铜矿的兴起;二是磨黑盐;三是“下坝去烟帮”,首尾相连,缺一不可。其中,30年的运黑盐历史,也是依撒玛帮发展史上较为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