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京城普渡寺
普渡寺位于东城区南池子街普渡寺前巷,靠近故宫东华门。它是紫禁城外八大寺庙之一,也是北京皇城内重要的皇家藏传佛教寺庙。它的原址是明代程楠弘庆宫的一部分。清初是摄政王(瑞亲王)多尔衮入京后的住处,称为老瑞亲王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建为摩诃伽拉寺。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将此寺命名为“普渡寺”。普渡寺的建筑很独特:建在高台上,窗棂低矮。这是北京唯一一座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外交部街还有一座瑞亲王府,是乾隆年间瑞亲王世爵复原后的新府邸。
普渡寺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同龄。永乐皇帝朱迪非常喜欢朱瞻基,专门在这里为朱瞻基修建了长孙宫——弘庆宫。朱瞻基称帝后,东原大规模扩建,改名“南内”。“国民革命”后,朱祁钰将英宗囚禁在“南内”。后来的“夺门之变”也发生在这里。石亨和其他人支持朱祁镇复辟,从朱祁钰手中夺回了王位。
1644年,清军入关,率领数十万清军铁骑的正是32岁的多尔衮。清军入关后,多尔衮迅速迎顺治皇帝入京,并定都。此时顺治皇帝年轻,军权由被称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垄断。多尔衮入京后,住在瑞亲王府,明代在南内的基础上重建,也就是今天普渡寺的所在地。由于多尔衮特殊的政治地位,其府邸“金碧辉煌,雕琢精美”,其规制远非其他宫殿可比。大宅前车水马龙,实际上成了当时国家实际的政治权力中心。多尔衮被起诉后,曾经不可一世的瑞亲王府也难逃被封被弃的命运。
康熙三十三年(1694),旧瑞亲王府改建为摩诃加寺。1776年,乾隆将此寺命名为“普渡寺”。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将寺庙改为小学,原称国立第三小学,后称普渡寺小学,后改名南池子小学。由于历史原因,建国后,普渡寺自然形成了高密度的居住区,普渡寺的正殿成为了学校的教室和仓库。普渡寺损毁严重,周边大殿不复存在。
2001年9月,普渡寺修复重建工作启动,基本恢复了寺庙原有的范围和规模。2005年,全国首家省级税务博物馆——北京税务博物馆在普渡寺建成,2007年5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9月因普渡寺保护暂停展览,后于2015年9月迁至太阳宫)。
普渡寺的前、西、后巷都走了一圈,最后经东巷回到瓷库胡同,再到南河沿街,准备去下一个地方。
游走在京城和皇城根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