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本关于骑兵历史的书。

中国骑兵

中国有重骑兵。从汉朝开始,每个朝代都有重骑兵,只是在军队中的比例不同。当然,如果在史书上把重骑兵定义为所有马匹的铠甲,数量是有限的,但仅就骑兵本身的铠甲而言,超过10公斤的似乎也不少,已经可以称之为重骑兵了,但铠甲中还没有开发出整体防护装备(亮甲除外)。

秦朝时期,骑兵所占比例很小(1:100),经常承担奇袭、迂回、缺粮、追击等任务。同时,为了加强主力部队的机动性,还对战车进行了改进和减重,将战车和骑手编组在一起,做到“轻车锐骑”配合作战。骑兵部队隶属于战车部队,作为全军主力,保护战车部队侧翼。

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战术意识和骑兵的使用,使人们逐渐重视骑兵在战争中的地位。项羽的骑兵在战争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几次差点把刘邦的军队消灭。为此刘邦专门组建了一支精锐骑兵部队——阆中骑兵,并专门设置了一名将军来指挥骑兵。但是,战车还是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虽然其作用日渐减少,但在当时被列为主力兵种之一。

汉初骑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方阵,有了独立的战斗力,但在着装上和步兵差别不大。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踏上了麻鞋(没有马靴),也没有马鞍(只有厚垫子)和马镫。只有部分骑兵有装甲(8%)。

随着民族矛盾的加剧,(公元前128 ~公元前119)汉匈之间发生了几次大的战役,每次都调动了近20万骑兵。当时的战车仅用于保障营地安全或后勤运输,而骑兵已经成为军队的主力并配备相应的骑兵装备。高马鞍的制作可以更好的发挥骑兵武器的威力。此外,步兵不同于奴隶社会的奴隶兵,同样拥有精良的装备。同时,由于步兵的载荷和重量,需要组成相应的步兵作战单元来执行不同的任务,装备的武器也要求多样化。

因为军队包括不同兵种,同一兵种也有不同的作战单元,指挥员要根据敌情长短和地形变化,调配不同兵种的兵力,注意不同武器的配合使用,长短结合,相互支援,充分发挥武器的最大威力。在汉朝,人们相当注意使用队形。当时流行“八阵图”。在《文选》的注释中分别是:方阵、圆阵、牛阵(还有一个对应牛不识字)、冲阵、轮阵、浮阵、飞阵。(公元前121)李广的四千骑兵和匈奴的四万骑兵的遭遇,让圆阵用弩抵挡了两天,直到援军到来。

李陵步骑之战,所列阵型为“前持戟盾,后持弩”,也是防御阵型。进攻阵型往往以步兵为中心,侧翼为骑兵,很容易包抄。

汉代的武器生产由国家直接控制。汉朝为了保证军队有充足的武器供应,一方面设置专职官员主管武器制造业,太傅下的“工试令”负责武器生产。另一方面,建立了大规模的“兵工厂”。试验令监督的各种武器被送到军械库存放,从这里分发到相关单位。(军械库每个仓库长100 ~ 200m,壁厚4 ~ 8m,武器分门别类存放。)从汉武帝开始,冶铁业由政府经营,在全国各地设置了40多个铁官,不仅促进了铁的使用,也促进了冶铁技术的发展,西汉达到了“百炼”的水平。

汉代常用的武器,即大量正式装备部队的武器,主要是用于远程射击的弩和弓,用于战斗的戟、矛、刀、剑,以及盔甲和盾牌。还有一种挂钩(金属旁边)。弓箭是骑兵不可或缺的武器,汉军普遍装备复合弓。另外,在汉代的远程武器中,弩的使用似乎比弓更广泛,分为手弩(破)和蹬弩(踏),骑兵只能使用手弩。而强弩被视为汉军最精良的装备,而汉室最重要的战斗长柄武器长戟也离不开它。而且和戟一样重要的还有矛,用途很广,已经是钢铁制品了。短柄武器为刀剑,部分出土钢剑可长达124CM。汉代开始兴起刀,战国时期没有出现。汉初仍以铁剑为主要短柄兵器,但刀出现后,逐渐挤掉剑,成为广泛使用的兵器。甲胄和盾仍然是汉初的主要盔甲。盾牌由木头、皮革和铁制成。常见的样式是底边平齐,上端由两个圆弧组成。中间脊的形状约为士兵身高的三分之一(50~60CM)。后来在铁盾上安装两个钩子,就成了新的武器——钩子,可攻可守。汉代的铠甲以“玄甲”为主,即铁甲,是对传统皮甲并排逐渐改良和挤压,由甲片镶嵌而成。当时使用的甲片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大条状甲片(一件出土的高23.4CM,宽4.4CM),又称甲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高度逐渐变矮;第二种钉板比第一种小得多,形状更接近正方形(高4.6~5CM,宽2.7~3.4CM,重10 g)。一般下缘比较直,上缘两角为弧形。第三种是最小的,比较方,高不到4CM,宽不到2.5CM。这种钉板的另一种外观是做成槐叶或柳叶的形状。用上述三种装甲板可以编织出两种装甲,即大型条形装甲板制成的装甲板和中小型装甲板制成的鳞片装甲板。另外,有肩章和有肩章是有区别的,大部分骑兵用的是没有肩章的那种。皮甲成为了真甲的配角,但依然是重要的辅助甲。重骑兵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是以私兵为军队核心的时代,从东汉末年开始,历经魏晋十六国到南北朝。当时的宗族门阀制度与宗族军事组织相结合,强大的宗族拥有大量的私人武装。那些歌不仅依附于农民,也依附于强大宗族的私人武装。这种特殊的人身依附关系在东汉末年开始恶性发展,魏晋以后愈演愈烈,也影响了当时封建军队的构成。当时带兵的将领都来自富裕的宗族,也有自己的私人军歌,往往拥有大量的盔甲和武器。这些装备精良的私歌组成了他们所指挥的军队的核心。这样,自然引起了军队组成、指挥和武器装备的一系列变化。早期的私乐不一定是骑兵,更不是重骑兵。私乐以铁甲马具的出现,与五四时期来自北方和西北的游牧民族有关。在进入中原之前,这些民族都是游牧经济,拥有精良的马匹和骑兵部队,往往还保留着氏族军事组织的形式。进入中原后,与强大的氏族联合,自然门阀与氏族军事组织体系也结合在一起,自然导致了军队核心的变化,最终出现了铁甲人加战马的重骑兵——甲骑装备。

据《唐六经》记载,有明光、瑶光、细鳞、山纹、鸟锤、白布、皂卷、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甲、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瑶光、索子、善文、鸟锤、薄鳞为铠甲,后三者以铠甲片样式命名。皮甲、木甲、白布、皂卷、布背都是以制造材料命名的。可见索子和善文是并行的两种盔甲。

重骑兵所需的各种武器装备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全套马具,二是背心式装备,三是骑兵盔甲,四是战斗武器。在当时的马具中,马鞍在东汉制作的时候是非常精美的,西晋就有了马镫(不过好像西晋的时候马镫只是用来蹬马的,骑马的时候不用),所以控制马匹还是相当容易的。至于马具,通常可以分为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胸的“鸡脖子”、保护马身的“马甲”、保护马臀的“大腿”和站在马臀上的“寄生”(好像是用来保护骑兵背部的)。骑兵铠甲是从西汉无肩带铠甲发展而来的一种“两甲”(腋下不相连,所谓“一为胸一为背”,肩部用搭扣相连)。南北朝时经常加垫肩的“肩”,同时还有另一种更贵的盔甲,就是“亮甲”(这种盔甲的特点是胸背两面)最后是武器,魏晋南北朝骑兵使用的武器,远程射击还是弓和弩,战斗是戟、销(旁边有矛)和大刀,骑兵使用弩,但更多使用弓箭, 兵器作战时,戟逐渐被针取代,后来是刀针并用,讲究劈砍。 虽然当时盔甲是军队的核心,但在数量上仍远不如一般步兵。

在明代,骑兵使用的火器大多是三眼大口径短枪或五眼长矛。我以为它的战术和欧洲龙骑兵差不多,就是骑着马静止机动射击,因为火门炮不可能放在颠簸的马上。当然,也不排除骑兵经过长期训练,可以在奔跑的马背上开火,但那样的话,训练成本是很高的。

中国骑兵发展史

骑兵,顾名思义,就是在马背上作战的军队。其实实力在于它强大的机械动力和冲击能力。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春秋以前,中国的作战以战车为主,步兵只起辅助作用。运兵车的数量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骑兵。到了春秋时期,步兵开始兴起,军队车步并重。少量骑兵混编在各国军队的战车步兵中,只是微不足道的辅助力量。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术的多样化以及与北方游牧民族战争的需要,骑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正式进入战争舞台。所以我们的骑兵谈要从战国时期说起。

1.战国:(包括秦朝)

当历史进入战国时期,战争已经从早些年战车战术的僵化的正面战争,转变为更加灵活的作战方式。骑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出现。当时秦国、赵国等各大国都建立了骑兵部队,都号称“千车骑,万马骑”。军队的作战逐渐从步骑转变为骑乘。最大的变化是由赵首先做出的。赵地处北方,与娄烦、、匈奴等少数民族为邻,深受其扰。然而,传统的战车步兵对灵活快速的胡人骑兵非常不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富国强兵和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了“胡夫骑射”改革。他宣称“现在我要骑马射杀胡夫来教导人民”,减少军队中的战车,增加骑兵;要求将汉族传统的宽袍大袖服装改为胡人的紧身服装,便于骑射。从此,骑兵在中原各国的地位逐渐提高,成为军队中的一支主要力量。因为这支强大的骑兵,赵国在战国末期成为了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战国时期,大量骑兵用于作战。赵以骑兵攻,建“略千里之外”。李牧用一万多骑手配合战车,破匈奴歼敌十余万。秦国也因其优秀的骑兵而闻名。长平之战,秦国将领以五千匹精马白白斩断了赵国军队,对长平40多万赵国军队的全歼起到了关键作用。楚汉战争时,项羽在彭城战争中用三万骑士粉碎了刘邦与诸侯联军的56万,阵亡近30万。这次惨败让刘邦认识到了骑兵的战斗力,为了对抗项羽的骑兵,他起用了秦国的指挥官李泌和罗嘉来训练骑兵。后来,韩信在破赵之战(即水阵背后之战)中,也曾用两千轻骑偷袭敌营。

战国和秦朝的骑兵都配备了齐全的马鞍,但是没有马镫,对于马背上的战斗非常不利。所以当时骑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战斗以骑射为主,有少量的青铜剑和戟。(剑劈的时候容易断,主要是戟)而这个时候,一种特殊的马甲出现了。(保护战马的盔甲)从出土的兵马俑可以看出,当时秦军采用的是车、步、骑混合队形。鞍马俑主要手持弓,头戴小帽,腰袖紧身,甲短靴短,服饰便于骑射。在这个时期,骑兵的使用也在战争艺术中被讨论。《孙膑兵法》曾说“险大于骑”。

2.汉代:

进入汉朝,迎来了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由于与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骑兵迅速壮大,军事作战由骑乘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战车,骑兵成为决定性力量。*?

说到汉代骑兵的发展,应该说塔尔坎,匈奴是北方游牧民族,百姓都是能骑善射的。汉初匈奴已有30万之众,号称“控弦人”,时刻威胁着汉朝北方。匈奴是典型的亚洲轻骑兵。作为游牧民族,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擅长骑射。他们有着出色的马术和出色的射击技术,只穿着轻型皮甲也非常灵活。韩的动摇曾在《论军事》中说,匈奴有三大优势是汉军无法比拟的:一是上下山到大阪,出入川流不息,中国车马;二、险路累:且驰且射,中国骑也;三、风雨来袭,冷笑渴不困,中国之民及也。这也指出了骑兵相对于战车的更大优势。战车只能在平原上发挥威力,骑兵也可以在狭窄的地形上作战,比战车更灵活。Q(Em

到了汉朝,为了改变对匈奴作战的不利和被动局面,汉朝大力发展骑兵,到汉武帝时已经有十几万骑兵能够主动进攻匈奴。与匈奴的战斗持续了几十年,汉名将卫青、霍去病多次率领数万骑兵,采用迂回包抄、深入敌后等战术,攻破匈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9年,武帝与卫青、霍去病一起进攻,各有五万马,士兵数十万,战马十余万。霍去病的部队深入匈奴两千多里,在许山(在今蒙古)上破了敌人的封印,这是一段佳话(英雄业绩真是令人神往!)

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成就是官马制度的建立。为了对抗匈奴,发展骑兵,韩建立了喂马制度。在韩文静时期,颁布了“马服令”,以免除服役的方式鼓励人们养马。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专门的马匹管理机构。中央政府任命了一个仆人(即毕)来管理它,马成在地方上负责。这些官员负责饲养军用马匹。从汉初到汉武帝,有40多万匹稳定的马。这一制度保证了汉朝对抗匈奴时大量马匹的消耗。

到了汉代,骑兵发展起来,成为军队的主要军种,取代了战车的地位。汉代兵种有轻骑兵和重骑兵。轻骑兵基本不携带武器,武器以弓箭为主。它装备较短的战马,重骑兵装备装甲。武器为戟、矛、环刀等近战武器,为前方配备高马。随着汉代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环柄长铁刀,更适合即时作战。它有着厚实的脊背和锋利的刀刃,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一般来说,汉代骑兵的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弩)等。这一时期,骑兵作为机动力量的战术也得到了发展,汉军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大量使用了长途奔袭和迂回包抄作战。

3.三国·晋·南北朝:

这是一个战争的时代,战争非常频繁。特别是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大量进入中原,骑兵的使用达到了更高的高峰。所有交战方(主要是北方)都大规模使用骑兵,骑兵成为战场上最重要的兵种。中国的骑兵也发展到了重骑兵时代。

总的来说,北方的军事实力强于南方,北方大多数国家都是少数民族政权。最初的部队是骑兵,发展后步兵数量逐渐增多,但军队的主力仍然是骑兵,并有相当一部分骑兵用于参战。比如前秦的苻坚,用27万骑兵南下;北魏吴泰入侵宋朝时,带着60万骑兵渡过淮河,直逼长江。梁、魏、之战,魏军有24万骑兵,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骑兵作战规模远远超过前代。

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是马镫的发明。中国最早的马镫出土于西晋。可以说马镫最晚出现在晋代。有人说马镫是欧洲人先发明的。)马镫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军事上,马镫的出现使骑兵更容易进行近距离作战,有利于骑兵的长途行军。(减少疲劳)可以更有效的发挥骑兵机动性好,冲击力强的优势。马镫在西方的发明导致了中世纪西方重骑兵和骑士的出现。(一个大没用的家伙)这个时期的骑兵主要是重骑兵,当时的重骑兵都是身着铠甲——铠甲骑装。防护好,对步兵冲击大。当时重骑兵的防护力非常强。除了弓箭,骑兵武器一直是东方骑兵的主要武器。)大量使用穿透力更好的骑兵长矛作为长兵器,即“云”(也称“矛+萧”),戟逐渐被淘汰,成为礼仪性的装饰。短刀也成为骑兵的标配武器。这一时期的刀与前代的环首刀相比,刀身更宽,前尖后尖,更适合实战。

4.隋唐五代:

在这一时期,骑兵已经确立了它在军队中的地位。在这个时代,骑和踩同样重要。虽然各国骑兵规模不如南北朝时期,但骑兵仍是一支重要力量,受到极大关注。

唐朝是用武术建立的,唐太宗李世民本人就擅长使用骑兵。他著名的六匹马被称为昭陵六马。因此,唐朝(尤其是初唐)也非常重视骑兵的建设。唐从建军之初就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马政,用于军事。唐在边疆设置了更多的牧户,属于仆役管理。5000个以上的牧羊人由上级主管监管,3000个由中级主管监管,3000个以下由下级主管监管,每年对每个牧羊人进行一次考核。唐贞观至林德四十年间,共筹官电机七十余万,设八个作坊,四十八个监工,占地一千多公顷。

这一时期骑兵装备和战术发展不大,但也不像南北朝那样重视重骑兵。虽然军队中仍有装甲骑兵,但主要是轻骑兵。主要打骑兵,作为机动部队的优势,正面攻防比步兵更懒。

5.宋辽西夏金朝。

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大量涌现,成为汉朝的威胁。这些少数民族军队的精英主要是骑兵,骑兵的发展也再次转向高潮。

首先,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武功极低的朝代,因为唐末五代崛起的少数民族的西北产马区基本失守,所以宋朝无论是在边境买马、换马、(用料)还是兴办牧业都永远无法满足需要,所以一直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到了南宋,更是雪上加霜。就连殿前五分之一的骑兵(也就是皇帝的皇军)都没有马可用。(真可惜!)宋朝时,人们喜欢摆姿势,所以骑兵大多排成阵。基本上是把骑兵安排在大规模步兵阵的周围,配合或者掩护侧翼。比如宋太宗的“平戎万全阵”,就是把步兵主力和战车结合起来,在中间布成密集的阵形,反骑后布置在前后左右,作为警戒和掩护。保卫敌军骑兵。个人认为这和欧洲早年使用的骑兵类似,即以步兵方阵为主力,用骑兵巩固两翼。实际上,在这种阵型中,骑兵成为了步兵的辅助力量,核心步兵阵是用来克敌制胜的。h|E

北方先后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都具有较强的实力。骑兵是军队中的主力。辽金军队非常注重骑兵的机动作战。一般来说,军队中的正规士兵都配有几匹战马。(辽军一个正规军三匹马。)这台机器动力很强。比如辽宋幽州之战,辽军依靠当地平坦的地形和骑兵的机动力,接连击败曹彬和潘美。金兵武装也善于野战,史称“这是金朝以来天下最强之事”。晋国著名的拐马,在战斗中以军队为主兵,以拐马为两翼突击,在平原上与宋军作战有很大优势。

这个时代的骑兵以北方少数民族骑兵为主,他们的主要武器是弓箭、马刀和狼牙棒等特种武器。(金人似乎很喜欢这种武器。当时有句民谣:有金的武功我有岳元帅;它有拐子马,我有麻刀;它有权杖,我有王冠。)这时候骑兵开始轻装上阵,穿着少量的盔甲,获得了更多的力量。但各国仍有重甲部队,如西夏的骑兵“夏萍铁骑”(其步兵被称为“横山步跋”),以战斗力强著称。

6.蒙古时代:

在这个时代,蒙古骑兵成为敌人眼中恐怖的象征,蒙古人将骑兵战术推向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骑兵的长途奔袭、迂回包抄等优势被发挥到了极致。

蒙古人实行百户千户制,全民皆兵,军官世袭。他们“上马备战,下马聚牧。”他们战时自带武器装备外出,和平时期是普通牧民。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蒙古人经常通过大规模的狩猎来锻炼军队,并且从小就专门训练孩子骑马射箭。此外,还有成吉思汗、木华黎、苏卜泰、拖雷等优秀的战术家。蒙古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征服了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土。东有宋、金、西夏全军覆没,西有花剌子模大败,征服俄罗斯草原,击溃西方联军,一直打到多瑙河。(要不是蒙古可汗,他早就死了!还不知道打电话去哪!)

蒙古军队前期基本是骑兵,后期的野战部队是骑兵。蒙古骑兵拥有超强的机械力量。一个士兵往往有六匹以上的战马,可以轮换使用,往往一天可以前进近百公里。蒙古骑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多年骑射的蒙古人能拉强弓。蒙古人的弓由木头和骨头混合制成,穿透力强,射程远。能在高速机动中准确射击的蒙古人(甚至在撤退时开枪还击)能在短期战争前给敌人巨大的伤害。因为蒙古人经常自带武器,除了箭和马刀,士兵还会带上自己喜欢的武器如矛、锤、套索(用于套马,也可以在战场上套人。)等等。盔甲方面,蒙古人以皮甲为主,质轻而坚固。虽然不如装甲装甲,但却为它赢得了更多的力量。蒙古马也值得一提。蒙古马虽然比阿拉伯马小,雅利安马又快又高,但蒙古马适应性强,耐粗饲,易增重,寿命长。他们非常适合长途行军和没有后勤支援的战斗。这些马到处都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上一天能行军50到100公里,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用。而且重要的是蒙古马的母马在饲养期可以产奶三四百斤,成为长期在外作战、没有后勤保障的蒙古部队的重要食物来源。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他们的民族生长在一个又苦又冷的地方,对恶劣天气的忍耐力很强,对物质要求不高,战斗力与一般农耕民族不可同日而语。只是要求他们去一个湿热的地方是不够的。例如在东南亚的雨林中。)

7.明清及以后:

明清以后,火器蓬勃发展。随着专门的火器部队和火炮的出现,骑兵的地位逐渐下降。明朝以来,很少有骑兵作为主要战略力量,我就不多说了。

明代骑兵主要配合其他兵种作战,并配有火器。(骑铁?)名将戚继光设车营,是一种步骑并骑的方式。这一策略在明代孙承宗的《车英寇答》中得到进一步的研究。还发展了第一次用火器轰击(火力准备?)其次是骑兵攻击步兵后续战术。(喜欢拿破仑时代的战术?)

到了清朝,清朝以为是弓马立国。建国时,女真和蒙古骑兵都是传统骑兵,没有什么发展。再加上不重视火器,以至于中国最后落到了被列强随意欺凌的下场。那时候是火器时代,骑兵的地位更低。直到出现了机枪和战壕组成的阵地战,基本失去了在军事上的地位,逐渐退出军事舞台。只是随着它的继承者——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出现,骑兵才成为一种历史,只在一些礼仪场合使用。

项羽在中国骑兵发展史上的作用

秦末楚汉起义军首领项羽,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利用骑兵的高速冲击来打闪电战的人。在没有马镫的时代,项羽想到了后世骑兵战术主流的突击战术,在军事史上是相当超前的。骑兵被用来突击和扰乱敌人的阵地,步兵跟随骑兵的步伐去歼灭突然被打散的孤军。这种骑乘协同作战的思想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正是因为项羽在与刘邦的战争中大规模使用骑兵,给刘邦造成了多次惨烈的打击,刘邦才意识到骑兵的强大,并下定决心组建骑兵部队。第一骑兵队主教练关英虽然用秦国的统帅李泌、罗嘉来训练骑兵,但在战术上还是在模仿项羽的骑兵战术。这也间接为后来的汉帝国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