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历史文化
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彝族、土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藏族、蒙古族、壮族、锡伯族、哈尼族、土家族等26个少数民族。晋商文化是以整个山西为背景,以商业为中心的文化形态。
它始于晋商在中国市场的繁荣和统治地位,从明清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商业为纽带。从历史上看,晋商最早不是起源于晋中。
它从山西南部向北部逐渐推进。到清初,晋中商人取代了晋南、晋东南商人的主导地位,成为晋商最杰出的代表。
晋商的商业活动创造了晋中的商业文化。从经营理念、价值取向、职业道德到经营方法、组织管理方法乃至记账、珠算、隐写等技术方法,形成了一整套伦理文化和制度文化。
这就是晋商文化的精髓。此外,由于晋商在各行各业活动中的主流地位,晋商的生存和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的文化现象。
从1997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国际摄影展国际影响力一年比一年好。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火爆,到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火爆,话剧《立秋》的轰动;承载着晋商文化丰富内涵的“四大城”(太谷城、平遥古城、祁县历史文化名城、榆次古城)和“六大院”(榆次常家庄园、祁县乔家大院、曲家大院、灵石王嘉大院、太谷曹家大院、太谷孔祥熙大院)。晋中还是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集散地:“寒食节”起源于介休,牛郎织女的传说起源于和顺,寿阳的传说是寿星的故乡。左权小花戏、奇台秧歌、榆社霸王鞭等民间文化滋养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工作的人们。
清明节农历的前两天被称为寒食节,起源于晋中,流传于全国各地。原因是春秋时期晋国英雄介子推在绵上义(今介休)被烧死。晋文公深感悲痛,命令全国人民在这一天不要生火做饭,吃干粮或冷食。
秦汉以后,逐渐成为当地习俗,并向外传播。唐宋时期,不少文人借寒食节讴歌“一言不合”的美德。
同时,由于清明节的前两天恰逢“150”(105天后的冬季至日),民间也把寒食节当成了一个有鬼结婚或临时埋葬的鬼节。唐代诗人姚合曾在《寒食记》中写道:“今楚青有雨。”。
直到明清,各地都延续着寒食节吃寒食的习惯,以纪念介子推。更何况这一天可以随意开工。人在拆房子或者造桥铺路的时候,都要提前挖开土地铲好墙,以示工程已经开工,以后工程正式开工的时候,其他的神都不会插手。
2.山西晋中历史沿革如何?晋中春秋属晋,战国属赵。
秦汉以后,属太原郡、太原府管辖。晋中地区建于1949,称榆次地区,1958改称晋中地区。
1970变更为晋中地区。1999年,地级晋中市成立。
榆次区,晋中区,晋中区设榆次区1949,专治榆次县。辖榆次、平定、蔚县、寿阳、祁县、太谷、介休、灵石、平遥、昔阳、和顺、左权(原辽县)、榆社等13个县和阳泉工矿区。
1951,原阳泉市工矿区改为阳泉市,省直管。将原汾阳地区所属的孝义、汾阳、文水、交城、庆元、徐沟等6县划入榆次地区。
管辖19县。1952年,清苑县与徐沟县合并,组成清徐县(在清苑县)。
将原兴县地区所属的房山、离石、临县、中阳划入榆次地区。方山县迁至葛东。
榆次区辖22个县。1954,榆次县城关区改为榆次市,省直管。
离石、方山两县合并,改称离山县(在原离石县)。榆次区辖21县。
1958榆次地区变更为晋中地区。原省直管的榆次、阳泉划归晋中机构领导。
撤销榆次、寿阳两县,并入榆次市;撤销清徐、交城、文水三县,清徐县并入太原市;交城县并入太原市、汾阳县;文水县并入汾阳县。平定、昔阳、蔚县三县撤销,并入阳泉市。
撤销左权县,并入和顺县。撤销淇县,并入太谷县。
灵石、孝义2县撤销,并入介休县。撤销历山、中阳两县,合并离石县(在原离石县)。
撤销榆社县,并入山西省东南部的武乡县。晋中地区辖2市7县。
1960,恢复昔阳、蔚县、寿阳、中阳、文水、交城、左权、榆社县。晋中辖2市15县。
1961,阳泉市改为直辖市。恢复平定、祁县、灵石、孝义四县。
晋中地区辖1市和19县。1963撤销榆次市,恢复榆次县。
晋中地区辖20个县。1970晋中地区更名为晋中地区。
阳泉市由晋中地区领导。晋中地区位于榆次县。
辖阳泉市及榆次、寿阳、蔚县、平定、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孝义、汾阳、文水、交城、中阳、离石、临县等20个县。1971年,恢复榆次城,榆次县迁至长宁。
临县、交城、离石、汾阳、文水、孝义、中阳等七县划归吕梁地区。晋中地区辖2市13县。
1972年,阳泉由直辖省改为直辖市。晋中地区辖1市和13县。
1975榆次县迁至榆次市。晋中地区辖1市和13县。
设立汾阳专区1949汾阳专区,设在汾阳县。辖汾阳、交城、文水、清苑、晋源(在太原)、徐沟、孝义、中阳、石楼9县。
1951年,汾阳地区撤销,灵石、孝义、汾阳、文水、交城、清远、徐沟等七县划归榆次地区;石楼县划归临汾地区;中阳县划归兴县区;晋源县撤销,并入太原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1949-1979)石主编)1999年9月2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9]124号):(1)
市人民* * *在新成立的榆次区。(2)晋中市设立榆次区,以原县级榆次市为榆次区行政区域。
区人民* * *在东顺城街道。(3)晋中市辖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和新设立的榆次区。
原晋中地区的介休市原属山西省管辖。位于山西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111° 23 '-114° 28 ',36° 39 '-38° 06 '。
全区辖2市9县,总面积16376平方公里。经过48年的开发建设,晋中地区经济社会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现已逐步形成纺织、煤炭、机械、化工、食品等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晋中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季风干燥,夏季高温,秋季天气清爽,冬季相对寒冷,全年气候分明,昼夜温差大。
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中国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美丽、精致、奇特。
传统的地方名优产品享誉海内外,在国内更是家喻户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就坐落在这一带。
就人文旅游资源而言,祁县民俗博物馆、孔祥熙故居、“天下第一票号”平遥、日升昌票号、平遥振国寺、榆次城隍庙、太谷白塔精致独特,享誉海内外。自然旅游资源有介休的绵山、灵石的石膏山、和顺的云龙山、左权的马田风光、被誉为“植石”的灵石和顺山的七泉等,其他自然景观壮丽,景色优美,鸟语花香。
此外,晋中剪纸、平遥牛肉、太谷糕、太谷赵茜、平遥推光漆、红山陶瓷、祁县玻璃器皿、榆社阿胶、龟龄集酒等名优特产,都为晋中旅游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3.山西历史文化特色:山西大部分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分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晋语是中国北方唯一的非官方方言。晋语不同于普通话的最大特点是保持入声。大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晋语的声调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晋语古浊音读塞擦音时不送气。晋语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特点。
山西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传统戏曲的摇篮”。到了汉代,山西出现了戏剧。北宋时期,山西各地活跃着各种各样的地方戏——这些地方戏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元代时期,山西成为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
山西是中国最早出现节日民俗的地区之一。中国很早就推行夏历,历史上夏朝使用的就是夏历。山西南部是夏朝的发祥地之一,山西北部长期居住着胡人和汉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
扩展数据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地面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70%以上。古代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砂佛寺、石窟和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和古墓葬、佛教和道教圣地、险堡和革命文物古迹等。从北到南,构成了山西古老而现代的人文景观。
截止2013年底,山西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忻州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岳恒山是中国五岳之一。悬空寺是中国仅存的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寺庙。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的三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最大的武庙。
皇城相府、乔家大院、瞿家大院、王家大院、李佳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沈家大院、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是陕西民居建筑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