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南溪山公园的历史演变
“险峻的楠溪山,当辟仙境。龙岩怀玉泉,泌阳清溪影。芳藻映光华,浪入罗山静。雨姬试新茶,游人争之。”清代桂林著名画家、诗人朱树德生动地描绘了楠溪山的神奇意境。
可见,楠溪山的自然景观古今令人向往,许多名人学者为之扼腕叹息。山中有白龙洞、龙脊洞、颜渊、泗州岩、穿云岩...是城南第一名胜古迹,总面积20公顷。门碑牌被列为漓江重点旅游景区。
1974,园内新建的三开仿古牌楼临街,灰琉璃飞檐,古色古香。横匾上的“楠溪山”三个大字闪着金光,端庄独特,紧靠大门南侧,用现代建材建成,古色古香的长排建筑琼楼,青瓦白墙,古朴典雅,与楠溪山水乳交融,成为吸引游客的最美风景。最初,有一块宋代王题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石碑。
公园占地18公顷,绿草如茵,花池遍地。常绿的竹林、苍劲的秋枫、纤细的棕榈树、茂盛的桂花树、榕树、玉兰树等。,遮天蔽日。清澈见底的小溪自西向东绕流而过,周放已建在水中,取名金莲岛,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城南碧蓝的小溪是楠溪山的由来。
楠溪山位于城南将军桥,距火车站约一公里,因楠溪山闹鬼而得名。它有东、西两座山峰,彼此并排,高耸于千尺之上,北面是悬崖峭壁和白色岩石。雨后天晴,云开雾散,阳光照射在岩石上,会发出耀眼的光彩。在古代,“南溪新集”是桂林八景之一。楠溪山有许多奇怪的洞穴,北方的白龙洞最有名。它的入口又高又宽,像一个高大的石头房子,有白色的石墙,还有一个像水龙头一样的牛奶挂,所以它被称为白龙洞。洞内有双狮石、石笋迎春、白龙吐珠等奇观。从白龙洞出来,你就会来到玄岩,这是一个由钟乳石组成的彩色画廊。这个洞分为两路。一个可以穿过云岩。甬道短,云常过门。洞口有许多珍贵的石雕。左侧道路通往观音岩,因洞口有一组形似观音菩萨的钟乳石而得名。
楠溪山在中山南路和崇信路交界处,八一大桥以东。海拔291米,相对高度141米,长350米,宽180米,山地面积7.75公顷。《临桂县志》记载:“楠溪山,县南五里,悬千尺,烟绿浮,其流漓江之东。”楠溪山因“溪在县南,因称楠溪山”“山因溪而名”而得名。因山中有白龙洞,故名白龙山。楠溪江蜿蜒于北麓,流入漓江。楠溪山雨后,天气变得晴朗,云开始散去,阳光明媚。清光绪十七年(1891),朱树德将“楠溪江新集”列为桂林八景之一,并作诗称赞:“你何时在险峻的楠溪山上创造了仙境?龙岩怀玉泉,泌阳深溪影。芳藻映光华,浪入罗山静。雨姬试新茶,游人争之。”桂林的大部分岩石都是靛蓝色的。只有南溪岩的东、西峰并排高耸。山石洁白,高耸险峻,孕绿如两块白色屏风,矗立在桂林的南面。“南溪玉屏”是桂林新24景之一。
楠溪山有许多奇怪的洞穴。南有柳仙岩、穿云岩,北有白龙洞、颜渊、泗州岩、龙脊洞。山北南溪附近有白龙泉。两峰之间的洼地名为龙脊坳,其上建有龙脊亭。始建于1958年初,1959年重新设计,并建有中国形状的仿古亭。主阁为八柱单檐长方形,边角上翘,两侧有亭台楼阁,两侧各有石峰,总面积83平方米,大方美观。凉亭是爬山的必经之路。展馆的北面可以俯瞰城市风光和溪流。亭南可引斗鸡(龟山)峰,亭东为漓江之南,亭西与韩云相连。是游览南溪的必去之地。楠溪山有近200处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白龙洞、颜渊、泗州岩、留仙岩和穿云岩。宋代诗人赵逵的《桂林二十四洞歌》生动地描绘了桂林山中的洞穴。《临桂县志》说,楠溪山是“唐立波喜爱的地方”。李勃任贵州刺史时,曾深情开发楠溪山。任曼回洛阳时,特地写下了《远离南溪》这首诗:“常叹春春不回,更难今日来。如果你想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手植岩花会率先开放。”这首诗刻在白龙洞,被人念。
楠溪山位于中山南路与崇信路交汇处八一大桥东侧,海拔291m,相对高度141m,长350m,宽180m,山地面积7.75公顷。南溪清澈,流连于北麓,注入漓江。楠溪山、象鼻山、独秀峰属于纯厚石灰岩,原与计都山、罗汉山相同。它在几百万年前被水溶解,分成了一座座孤立的山峰。楠溪山开发较早,自唐代以来,崖壁上留下近200处石刻。李博的《楠溪山诗序》记载了他在1000多年前对楠溪山的开发。自唐代以来,历代都有修缮。改建成公园后,大量兴建,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景观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