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军队,热爱国防。
2001 12年初,杨春阳、襄樊等地120多名青年参军入伍,在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服役。29日,杨金群收到了他唯一的儿子杨春阳从西北寄来的第一封信。在信中,杨春阳流露出怕吃苦、怕疲劳甚至想打退堂鼓的想法。杨锦群心疼得流下了眼泪,但他又想:国家不安全,边疆必须时刻守卫。孩子能吃苦,也是难得的人生财富。当晚,他给儿子回信,向杨春阳推荐了一篇名为《军营里流淌的血泪》的文章。文章讲述了一个迎宾军事表演单位的故事。在鲜花、掌声、奖牌的背后,他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春阳,虽然你不是对外表演部队,但你既是军人,也是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利益。我想你在训练中也会遭受同样的磨难。如果我亲眼看到你身上的伤疤,我会哭,但我的心是欣慰的。我和你妈妈相信你会克服困难,做一名坚强勇敢的边防战士!”信的最后,杨金群还写了一首诗:“泪流军营,苦练做一名合格的军人。明天不会有困难,会是鲜花和掌声。”从那以后,他坚持每周给儿子写一封信。除了在部队正常的政治教育,杨春阳在人生道路上又多了父亲这个“导航员”。
接着,杨锦群又发了100多条著名格言警句,如“人生如洪水,不遇到岛礁很难激起美丽的浪花”“大石头挡住去路,勇者视之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之为前进的障碍”。看了父亲的信,杨春阳再也不觉得怕困难了,练就过硬本领的信心更强了,精力也更旺盛了。在新兵训练期间,他获得了奖励。2002年5月,杨春阳出任副班长。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工作中经常出错,公司党支部决定“暂停其副班长职务”。虽然公司干部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杨春阳依然情绪低落。杨金群的信给了儿子信心和动力:“不必哀叹人生的艰辛和无奈,人生的旅途是必然的;没必要要求一帆风顺。通往崇高目标的道路充满艰难曲折。挫折和失败是痛苦的,但它孕育着希望和成功。挺直腰板,迈开步伐,成功会再次投入你的怀抱……”在父亲的鼓励下,杨春阳很快走出迷茫,以过硬的军事素质被推荐到教导队集训,重新成为副班长。
进入军校是很多军人的梦想。2003年4月,杨春阳信心满满地报名参加了军校入学考试。结果,由于他入伍时当地工作人员的疏忽,他因为一次档案材料的更正涂改,被取消了考试资格。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杨春阳的心冷到了冰点。就在儿子要破罐子破摔的时候,杨金群的信给了杨春阳无穷的力量:“儿子,活着有理想有目标很重要,但也要量力而行。一旦既定的愿望和目标无法实现,就要学会放弃。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只要你能报效祖国,爸爸妈妈就以你为荣!”杨金群接连给儿子写了三封信,用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道理激励和诱导儿子,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对远大目标的追求。
家书是无价之宝。杨金群已经给他的儿子写了280多封信。这封信,是一封爱国爱军的信,帮助杨春阳摆正了人生坐标,经受住了几个重要时刻的考验。在当年全团入伍的战士中,杨春阳是第一个受表彰的,第一个当班长的,第一个入党的,第一个被评为“四会优秀教练员”的。5438年6月+2003年2月,杨春阳作为优秀班长骨干入选士官。去年2月,65438,杨春阳因工作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
爱温暖了所有士兵的心。
随着儿子的成长进步,杨金群深深体会到书信在部队思想教育中的辅助作用,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杨春阳的困惑,也是其他军人面临的人生考验。年轻的军人在成长进步的关键时刻,多么需要家人的熏陶、鼓励和引导!”于是,杨金群主动与儿子身边的战友开展书信往来,与部队组建了* * * *教育部队。
杨金群像关心儿子一样关心其他战士。他经常用“阳春和四班全体同志”、“六班青年朋友”、“三班军友”、“新战友”等称呼,和战士们互通书信,谈理想,谈人生。三年来,杨金群给战士们写了240多封信,80多名战士给他回信。军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波折,都愿意找他倾诉。于是,杨春阳所在的连队专门聘请他当“编外指导员”,所在团领导把杨金群的书信作为“兵教材”,培养四有新人。
2002年6月,杨金群得知儿子的班级因为军事比赛失利而不团结,马上给他们写信:“失败不一定是英雄。跌倒了从零爬起来,就要总结失败的教训。不相信成功,就花不出去。”并循循善诱:“同志们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不同,性情各异,但戍边报国的目标是一致的。团结就是战斗力!年轻的朋友们,请想一想。如果你们全班、排、连、团、边防的同志像栅栏一样牢牢地绑在一起,那将是多么雄伟的长城啊!”深沉博大的父爱,像一盏明灯,扫清了年轻战士的思想迷雾,重铸了一个钢铁集体。
2004年8月6日下午,在边防某团会议室,杨金群作了全国边防先进事迹报告会。三个小时的报告下来,杨金群赢得了几十次雷鸣般的掌声。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领导告诉记者,3年多来,在杨金群来信的激励下,120名襄樊籍战士中有96人被评为先进或立功,16名战士考上军校,30多名战士被选拔为士官。去年65438+2月,杨春阳所在连被兰州军区、新疆军区评为“基本建设模范连”,荣立二等功。
国防连着你我他。
杨金群认为,国防就是全民的国防。回望历史风云,展望当今世界,杨进群深深体会到“国防”二字的命运之重。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仅仅靠军队和某个家长来教育孩子和士兵是远远不够的。要动员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军人家庭,实现军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65438+去年10月6月5日,杨金群给儿子新战友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父母“化忧为忧”,以期待成功、激励人才的精神和动力,与大家携手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去年3月,杨金群还向全市军民发出了履行义务、履行职责,为国防奉献爱心的倡议书。他在提案中激情地写道:“国防连着你我他,和平维系千家万户。建议每一位家属、每一位公民都要投入精力和爱心,以实际行动关心和鼓励军人安心服役,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只要大家都贡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我军的打赢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国防实力就会进一步增强,国家就会更加安定团结、繁荣昌盛!”
杨金群不辞辛劳,利用节假日、国防教育日和每年征兵期,主动到各地作报告,宣传国防知识。去年征兵和今年新兵训练期间,他先后到警备区某教导大队、湖北省军区教导大队和各市县民兵训练队,为适龄青年、新入伍士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作爱国主义训练报告20余场,听众数万人。杨金群的爱国拥军,深深感动了一大批熟人和陌生人。仅襄樊地区就有1000多人受到影响,纷纷给襄樊战士写信,鼓励他们在部队建功立业,为家乡父老乡亲争光。
为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杨金群设立了“分享国防之爱”热线,设立了电子邮箱,并在襄樊市“汉江网”上开设了“杨金群教育子女、教育军人网页”。热线在周末和节假日全天为军人家属和部队官兵提供服务。电子邮箱和网页致力于与军人家庭交流教育儿童和士兵的经验,并通过信件、电话和电子邮件动员每个人鼓励他们的亲人热爱军队,为国家服务。杨金群还发起成立了“军人家庭互助协会”,制作了“军人家庭名片”,明确了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确保子女安心服役所需的工作和联系方式。协议同时有三章:禁止通过关系把在边防服役的子女调到内地,禁止把在艰苦地区服役的子女调到富裕地区,禁止把在边远地方服役的子女调到大中城市。一切以国防建设为中心,以军队需要为第一需要。
杨金群教育子弟兵的先进事迹在枣阳、襄樊乃至湖北省引起强烈反响。去年8月以来,襄樊市党政军成立慰问团,开展“走边关、走军营、亲切慰问战士”活动,把亲人和家乡人民的关怀和嘱托及时送到每一位襄樊官兵的心坎上。市委宣传部制作发放了“爱国拥军模范杨金群”事迹光盘,拍摄录制了“亲人寄语”“军营传真”互动光盘。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召开“教子养兵模范军人家属杨金群”先进事迹报告会,作出向杨金群学习的决定。目前,荆楚大地正在兴起一股爱国拥军热潮。
简短评论
可贵的国防意识
杨金群以书信为载体,以帮助年轻士兵安心服役、成长成才为主要内容。他给儿子和其他官兵写了520多封信,寄出了370多份报纸摘要。他与军队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士兵,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是千千千千万万军人家庭的杰出代表。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强烈的国防意识催人奋进。
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杨进群强烈的国防意识,体现在他对党、国家、军队无比热爱,对国防建设的深切关怀,对儿子和部队官兵的真挚感情。杨金群这一典型的出现,对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无疑具有指导作用。
杨进群可贵的国防意识,在于他牢固树立了“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的思想,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学习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响应祖国号召,派儿子守边的爱国情怀;学习他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积极配合部队做好青年官兵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士兵成才的模范行为;学习他正确处理个人、家庭和国家利益,不遗余力动员社会力量巩固国防的优秀品质。只要我们都像杨锦群一样,尽自己的一份力,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全民的国防意识就会进一步增强。
(来源:1版解放军报:2005-01-21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