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由来

一、都江堰的建设背景

都江堰位于岷江从河谷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灌溉着冠县以东成都平原上数千公顷的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险峻的山脉,到成都平原时,水流速度突然变慢,于是大量泥沙和岩石沉积淤积。

每年雨季来临,岷江等支流水势暴涨,经常泛滥成灾;当雨水不足时,它会再次引起干旱。在都江堰建成前两三百年,古蜀王国杜在岷江脚下开了一条人工河,把岷江的水分入沱江,以消除水患。

秦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掌管蜀郡。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李冰依托当地百姓,在岷江流入平原的冠县修建了都江堰。

二、都江堰名称的由来

秦、蜀二郡太守李冰初筑堰,都江堰得名“奎山”。这是因为都江堰旁边的雷宇山在秦汉以前被称为“奎山”,而当时生活在都江堰周围的主要是人,他们称堰为“桂”,所以都江堰被称为“奎山”。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设都安县,因名“都安堰”。同时也叫“黄金堤”,突出鱼嘴的分水作用,用堤代替堰作为名称。

到了唐代,都江堰改名为“绝味岩”。因为当时筑堤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是“断竹为笼,径三尺,填实石,累溺”,即以竹笼填石,称为“明尾”。

直到宋代,在宋代的历史上,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二十岁统治都江堰,笼石蛇破河停水,以灌溉数郡田地。”

关于杜江这个名字的由来,《蜀水考》说:“府河,一条成都河,有两个源头,分别是漓江和刘江。”刘江是鉴江的别称。在成都平原上,府河是邕江,南河是鉴江。它们的上游是白条河和走马河,分为都江堰和内江。《国志》说:“杜江是成都的河流”。从宋代开始,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被概括称为都江堰,比较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扩展数据

都江堰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部。古属都安县,名都安堰。宋元以后,杜江被称为“镇川之宝”?。两千年前,李冰父子面对桀骜不驯的岷江,火烧玉基,化为一堆。鱼嘴堤分水,飞沙堰溢洪,宝瓶口汲水,把下雨必然涝的西蜀平原,变成了人随水旱不知饥的天府之国。

这个项目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它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唯一的水利工程,其特点是无坝引水。

1800多年前,道教创始人张玲看中了青城山的绿色和宁静,决定在这里修行。青城山的香火越来越盛,但道观、楼阁却始终隐藏在茂密的山林中,与周围的山林、山泉融为一体。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列堆锁峡、金色西地落日、雄关古道、雷宇仙都、寒潭龙符、如桥洪飞、玉女仙子、岷山小雪、宝瓶座肖春等自然景观,与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城隍庙等古建筑相得益彰,形成山、水、庙。极具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百度百科-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