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陵墓已经被盗过几次了。

项羽,盗秦墓第一人。

秦陵的主人是统一秦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嬴政。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嬴政在第五次东游宫途中病倒,到了河北一个叫沙丘的地方,病情加重。《史记》说“得病甚益”,但那天晚上就不行了。

当时陵墓已经建设了37年,但仍未完工。整个工程动用了72万工匠官,继位的秦二世胡亥强迫工匠的仆人赶工。到了那年九月,地宫收拾停当,嬴政匆匆下葬。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先是陈胜、起义,后来的秦陵工程被迫停止。然后,秦帝国突然崩溃了。然而秦虽然死了,陵墓还在,秦陵进入了乱世。葬后第三年,公元前207年,秦陵遇到了西楚王朝第一盗墓贼项羽。

项羽盗墓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刘邦曾列出西楚霸王的“十大罪状”,第四条罪状是“盗秦陵”。所以,史记?《汉高祖传》说,“王怀入秦无劫掠,项羽火烧秦宫,掘汉武帝墓,私收其财,为第四宗罪。”

除了司马迁,《汉书》作者班固也承认项羽盗秦陵的事实。汉书?《刘向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项羽火烧其宫,往事咸矣。”班固比司马多加了一句。凡是去的(士兵)都参加了秦陵的发掘。

但项羽盗秦陵的具体过程过于简单,在《汉书》和《史记》中都没有记载。然而,300年后,《水镜注》的作者、北魏地理学家李道元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当时项羽盗秦陵,至少有30万士兵参与了抢劫。朱的文字是这样的。

“项羽入关而发。三十万人,动物三十天不穷。”

30万人把秦陵地宫里的陪葬品运了30天,但陵墓里的宝物依然下落不明。李的记载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汉书》中的陵墓宝藏之多,不胜枚举,即所谓“藏宝”...赢不了原著”。

............

项羽烧了秦始皇陵

相比史书上简单的文字,民间流传的项羽盗秦墓的故事就生动多了。

项羽进入关中地区后,派英布去盗秦墓。英布是谁?当初是项羽手下的“五将”之一,封为九江王。后来从楚投奔汉,站在刘邦一边,被封为淮南王。他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将”。

传说英布按照项羽的命令,带领几十万士兵挖墓。挖了很久,终于挖出了古墓。然而,当墓门被打开时,防盗报警机的弩发挥了作用:一下子射出了一万支箭,许多士兵因为毫无准备而被乱箭射死。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无数的怪鸟从墓道里飞出来,啄向每一个人,很多士兵被啄瞎了眼睛。然后很多怪物跑出来追士兵。英布自己也不敢进墓道,马上向项羽做了汇报。

项羽不信邪,引兵入墓,到了也惊呆了。原来墓中出现了关中军事要塞图《函谷关》。项羽继续往里走,突然里面射出一支箭,吓得项羽不敢再轻举妄动,退出了墓道。

上述传说出自汉代人赵琪的地理著作《三辅故事》。可能有人会觉得三福的故事很荒诞。但联系到《史记》中秦陵的记载,有些地方还是挺可信的。史记?《秦始皇编年史》记载,秦二世胡亥在永久封闭地宫墓门之前,“令工匠用弓弩射箭,穿得近者需射之”,这是皇陵“伏弩”最著名的防盗术。英布挖墓道时,遭到“万箭齐发”,看似不现实,但“万箭齐发”是完全可能的。

近代很多学者都对项羽盗墓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有一种说法是项羽盗墓失败。当时他先派出654.38+万精兵从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挖掘秦陵,挖了半个月也没找到墓。后来有个老头劝项羽不要挖:秦始皇是因为浪费人和钱才死的,你要吸取教训。项羽放弃盗墓,最后在地上留下两条“霸王沟”。

但无论是“盗墓成功论”还是“盗墓未成功论”,都承认项羽曾经放火烧秦陵。现代考古勘探也证实了秦陵确实是被火烧过的。秦陵发掘的兵马俑坑中,至少有三个有大规模的火烧痕迹,年代接近项羽入关时。烧之前,很多陶俑都被人砸了。

据1962《考古》第八期刊登的《秦始皇陵调查报告》记载,当时的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人员在东、西、北三面发现了秦陵的内门,并在各门发现了瓦片、焖土和骨灰。这种红烧的泥土和灰烬,推测是当年纵火所致,与史书中项羽“烧宫”的说法一致。

............

秦陵放羊娃走火

秦陵地宫被烧,古籍中有记载。然而,这一次,“凶手”不再是项羽,而是一个不知名的牧羊人。这是秦陵第二次被盗。

这件事可以在《汉书》里找到?刘向传记载

“牧羊人死,羊入其凿,牧羊人持火求羊,失火。”

一个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结果一只羊掉进了洞里。孩子拿着火把去地下洞穴寻找,不料越陷越深,甚至走进了秦陵的地宫。然而,孩子们不小心使用了火把,导致地宫发生火灾,烧毁了秦始皇的棺材,毁坏了宝藏。

《汉书·水镜》中记载的是什么朱?渭水也补了。

“牧羊人找羊来烧,火九十天不熄。”

牧童怎么能如此熟练的进入地宫?盗陵大概有一个很大的阴谋:牧童进去之前,一伙盗墓贼参观了秦陵地宫,留下了一个直通地宫的洞穴,其实就是盗洞。

............

赤眉军掘秦陵“除铜”

第三次秦陵被盗,发生在汉末,主角是赤眉军。秦陵是盗墓贼眼中的富贵“肥墓”。历代盗墓贼都不会放过,一有机会就会下手。赤眉军就是这样盗走秦陵的。这件事能在找到朱吗?渭水》,书中有“关东贼除铜”的文字记载。

“关东大盗”就是赤眉军,“移棺取铜”就是把秦始皇的葬具和巨大的青铜棺熔化,取铜。在发掘过程中,真的发现秦岭地区有史书记载的水银。

西汉中期,官民曾经从春秋墓中盗走青铜器,熔化后铸造铜钱和金属器皿。可惜很多今天已经天价的青铜器,此时已经进入熔炉。

赤眉军是不是被这种不良风气污染了?很有可能。赤眉军起义不容易,缺衣少食。当时打到关中地区后,恰逢下雪天,很多士兵在饥饿和冰冻下死在野外。一气之下,赤眉军首先发掘了许多西汉墓葬,包括刘绶的长陵。撬开汉代嫔妃的棺椁后,发现很多女人的尸体并没有腐烂,就像活人一样。于是,一些盗墓的士兵起了邪念,他们奸污了尸体。

赤眉军盗汉陵后,转而盗秦陵。秦岭有很多宝藏,那个棺材应该是无价的。当时工匠先把铜熔成熔铜,然后在外面铸一层再把内棺降下。内棺做好了,就放进皮裹的金棺里。这就是史书上所谓的“铜倒了,引死了”。

赤眉军偷了青铜棺熔化后做了什么?这可能是用来铸造长矛和大刀,必要的战斗忠臣。

............

盗秦墓的皇帝

秦岭山盗铜铸件事件,并非只有赤眉军一家。十六国以后的赵国皇帝史基龙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是秦陵第四次被盗。

石基龙,又名石虎,是后赵第三任皇帝、后赵第一任主人石勒的侄子。史的叔侄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盗墓皇帝”。晋书?史基龙的记载说“历代帝王圣贤之墓,不掘,取其宝。”

史基龙盗窃秦陵,之前有一次盗墓未遂。当时,史基龙派了许多士兵去盗春秋时期的名人赵简子的墓。挖积碳层,挖大石板,花了老板的心血。他不仅没有看到赵简子的棺材,而且他不能再往下挖了。原来是因为开挖太深,挖到了含水层,大量地下水向上涌。

石基龙在盗墓时遇到了最怕的头疼事。这个墓也是发生在孙殿英盗乾隆御陵的时候。但孙殿英最后还是把水抽干了,盗墓成功。然而,史基龙的运气非常糟糕。墓里的水越来越多,他赶紧找来水车,用北方特有的牛皮抽水。但是抽了一个多月,水都没办法干。我看着赵简子的棺材就在下面,但我不能挖它。

最后,史基龙不得不放弃盗墓,挖开秦陵,以弥补盗墓的失败。但《晋书》并没有说明史基龙盗墓的过程,只说不可能盗到赵简子的墓。"还需要挖掘秦始皇的陵墓,铸造铜柱作为器皿."很明显,史基龙盗陵成功,盗走了陵中的铜柱。和赤眉军一样,史基龙也没有把铜柱当宝,把它融化了。

............

黄巢进入秦陵一无所获。

第五次秦陵被盗发生在唐末,“责任人”是起义军首领黄巢。

黄巢盗秦陵,千古传奇性。晚清学者袁枚写过一首诗《过皇陵》,诗中有这样一句:“活着的时候,张良椎荆轲刀,死了的时候,黄巢掘之,项羽焚之。真是惊喜!尚在临猗之郊,陇然黄土高飘。”袁枚说的是秦始皇。

明代杜牧写有关于黄巢盗李善姬秦陵的文字。

“周五皇陵内城之初,有四旧门,外城二十里。他们的地址都留着,从南边登上,两座山合并了。人与天:此南门也。右门的石枢还露在土里,陵高可达四丈,项羽和黄巢都尝过。老人说:皇上当初葬在山里,尤其如此。”

根据杜牧的文章,当地老人说秦陵是嬴政的“虚墓”。那很有趣。可能老人进入秦陵地宫,才知道地宫是空的,是个“虚墓”。“虚墓”原是古代反盗墓术之一,传说中的虚墓是孔子弟子设置的五座假墓。

据说嬴政统一六国后,命人挖开孙子的虚坟,一只白兔从里面跑了出来。这种说法显然是无稽之谈,但说明这种“虚葬防盗”的技术在秦始皇时代就有了。他生前花了37年时间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坟墓,这将是他自己的“虚拟坟墓”。如果是真的,嬴政忽悠了天下人。这种反盗墓思想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史书上明确记载,秦二世在这里埋葬了第一个皇帝。

那么,为什么有人说秦陵是唐代的“虚墓”呢?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秦墓经过前四次的发掘和焚烧,已经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而且是空的。所以盗墓贼从地宫出来后,会说秦墓是空坟。

杜牧《骊山物语》中记载的黄巢盗秦墓,在《新老唐书》中并无记载,因此有不少学者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其实没有什么是空穴来风。

项羽的统帅是英布,黄巢还有一个角色叫王攀。王攀是一位深受黄巢赏识的义军将领。至于王攀在盗秦墓时遇到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已经是“虚拟墓”了,很可能什么都没有。

但如果秦陵真的被盗了,可能就不会有下面的故事了。

............

清朝的土匪进了地宫。

宋元明清时期,秦陵被盗的故事变少,一度销声匿迹。然而到了清朝光绪年间,秦陵再次被盗墓贼光顾,这已经是秦陵第六次被盗了。

清朝道光年间,骊山一带暴雨不断,秦陵围合的土地被暴雨冲走。雨停后,住在附近的一位老人像往常一样去土堆,发现岭北半山腰有个地方塌陷了,被暴雨冲出一个深洞。

秦陵惊现洞口的消息迅速传开,引起了众多盗墓贼的关注。盗墓行当里,强霸赚富。一个外号叫“白狼”的土匪头子以强凌弱,吓跑了其他盗墓团伙,找到老头,强行带他进山洞看一看。在老人的指引下,一群“白狼”进入了山洞。令他们惊讶的是,暴雨冲刷出来的洞直接通向秦墓的地宫。盗匪喜出望外,立即开始盗窃一批财宝。

当地政府得知后,立即派人调查,发现确有此洞。当时还没有抢救性的考古发掘,政府只好把沿口的实物堵起来,不留痕迹,严加看管,防止再次被盗。

这份声明是从现代秦陵的最新和具体的盗版。按理说,如果真的有盗掘秦陵宝藏的盗匪,地方志中也会有记载。但是现在不录了,真的很奇怪。也可能是民间根据《牧羊人失火秦陵》整理的另一个“饭后故事”。

............

民国军阀盗秦墓

近代以来最新的一次秦陵公开失窃发生在民国初年,这是秦陵第七次被盗。盗墓案的主角名叫刘振华。

刘振华,河南人,北洋政府1912至1928出生。刘振华相当反动。1926年,率十万“真”从豫西打到关中,将杨虎城、李虎臣围困在安达八个月之久。成千上万的士兵和平民死于饥饿。

刘振华凭借手中的军权,在民国初年的政局变动和军阀混战中站稳了脚跟,把持陕西省军政大权长达十余年,勒索掠夺百姓。

刘振华主政陕西时盗秦陵。当时被刘振华盗墓的不只是阿沁陵,但由于资料的缺失,刘振华盗墓现在似乎成了秘密,鲜为人知。

有人因此怀疑刘振华盗墓的真实性。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你就知道刘振华的盗墓是靠谱的。民国初年,是中国盗墓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出现了罕见的“淘金热”。所谓“摸金”,其实就是“摸铜”,旨在盗青铜器。很多逃过前代盗墓贼洛阳铁铲的古墓,就是在这期间被盗的。这个贼“摸金潮”背后的台前导演和演员都是常驻军阀,比如偷安徽楚王墓的李,偷北京东陵的孙殿英,偷陕西斗鸡台的党玉坤等等。

当时刘振华盗秦墓,手法和孙殿英盗清墓如出一辙。也是以军事活动的名义在外围拉警戒线,以修建军事工地的名义盗墓。

除了刘振华,原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孙连仲也在秦陵上“挖沟”。知情人后来说,孙连仲是偷偷潜入墓中,假装自己其实是在盗墓。截至目前,尚不清楚孙连仲是否被盗。但孙连仲在秦陵上“挖沟”,也与刘振华有很大关系。当时,刘振华包围了杨虎臣的Xi市。这时,冯玉祥部第十二师师长孙连仲奉命“率部速援安”,与其他部队一起打退刘振华。否则,孙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关中。

结论:《汉书》?刘向传曰:“自古以来,葬未如始帝之盛。几年后,外面是吉翔的灾难,放牧的灾难。不难过吗!”秦陵被盗多少次,无法统计。肯定不止以上七种情况。有人可能会质疑,上述盗墓事件中的一些记录和说法并不可靠准确。没错,但即使七个事件中只有一个是准确的,秦陵地宫也不可能再完好无损了!(下一期博客世界将推出这篇配套文章《秦陵反盗墓的秘密》,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