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是的什么来历?

《水镜笔记》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一部中国古代地理学名著,是三国初期关于水镜的一部笔记。《水镜》是第一部描述中国水系分布的专著。在水镜,桑琴改变了以往按行政区划描述河流的方法,以大河为纲进行描述。描述了黄河、长江等65,438+037条河流,不仅说明了这些河流的起源、流向和去向,还详细说明了它们流经的地区和支流的分布情况。《水经注》是在《水经注》基础上的新创造。因此,水镜注释以水镜注释命名。坐听宋风图《李道元水经注》曰:“取其支流之气,诊其沿途之纠葛,访寻运河,辑佚校勘,如有错误,考之附校。”(见《著·序》)40卷本《水镜著》是当时陆地水文地质知识的一次大综合,也是地理学已分门别类(水文地质学)的标志。它使水镜的河流数量从137增加到1252。最早的版本是北宋的成都付雪宫,明朝的永乐大典是最好的版本。清代全有《七校水经注》,商务印书馆1958有印本。

《水镜注》所引书籍达430余种,碑刻也有抄录,注释是原书的20倍,全书达30万字。不是一般的注射巯基的工作,而是再创造。对水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描述,赋予了地理描述以时间深度,赋予了许多历史事件在特定空间的真实感。书中详细记录了两岸的地形、物产、地理沿革、渠堰灌溉、城市位置、洪水泥沙等,方向明确,概念量化。

郦道元为什么要注释水镜?他在自己的序言中写道:首先,古代的地理书籍,如《山海经》等过于凌乱,愚公和《李周志方》只记录了地理情况的一些表象,并没有深入系统的描述,对汉代的地理也没有详细的描述。《水镜》一书虽然系统地描述了河流,但除了水路,很少提到地理情况。郦道元游历大好河山,所见所闻颇多。为了把这丰富的地理知识传给后代,他选择了《水镜》这本书作为描述国家地理状况的纲领。正如王先谦所说,李道元注水镜的目的是“以水证地,即存权”(《王先谦联校序》)。其次,他意识到地理现象是不断变化的,古代的情况很渺茫。后来部落迁徙,城市兴衰,河流变迁,名称交替,都很复杂,他决定以水路为纲。然后描述不断变化的地理情况。更重要的是,他身处政治分裂的时代,渴望国家统一。他以龚宇所描绘的广阔祖国为中心,以全国的自然因素为纲,可以打破当时人为的政治界限的限制,从而充分体现了他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水镜笔记》包含了广泛的地理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轶事、神话故事等。在自然地理方面,记录了1000多条河流,包括干流、支流、谷宽、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河期,以及沿河的暗流、瀑布、急流、湖泊等。它记录了各种地貌,包括高地、低地和喀斯特地貌等。它记录了植物地理学中的140多种植物物种,动物地理学中的100多种动物物种,各种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干旱、风灾、蝗虫和地震。就人文地理而言。一些有记载的行政区往往可以补充官方地理记载的不足。它不仅记录了曾经的古都,也记录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而在这些城市,包括一些外国城市,比如印度婆罗洲,都有详细的记载。

除了丰富的地理内容外,该书还包含许多主题材料。如书中的古塔、宫殿、陵墓、寺庙和许多园林。可见该书对历史学、考古学、地名学、水利史、民族学、宗教学、艺术学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内容不仅数量惊人,更重要的是作者运用文学艺术手法,把它们描写得惟妙惟肖,所以它仍然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是一部山水散文集,是一部神话传说集,是一部名胜古迹导游图,是一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土人情采访记录。朱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是出类拔萃的。

《水镜手记》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第一部以记录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书籍,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对山川的描写也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为后世所推崇。当然,书中也有一些不准确之处和少量封建糟粕,但瑕疵并不能掩盖。我们可以根据《水经注》还原1400多年前的地理情况,对现在的经济建设有参考价值。它描述的水域在南部到达富南(现在的越南和柬埔寨),在北部到达流沙(现在的蒙古沙漠),在西部到达西海(咸海)的其余部分(现在的伊朗),在东北部到达朝鲜的巴水(现在的大同江),在西南部到达印度的新兴河(现在的印度河)。不仅写了中国,还涉及了周边国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