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太尔M1912半自动手枪

斯太尔M1912半自动手枪

斯太尔M1912又名斯太尔-科恩卡,是斯太尔于1911年设计的半自动手枪。它的机械结构最初来自罗斯-斯太尔M1907手枪。奥匈帝国军队在1912年采用它作为标准手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堑壕战的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使用。

以多国装备著称的斯太尔M1912手枪的设计者是捷克的盖尔·科恩卡(Gale Kornka)。他在多家轻武器公司工作过,参与过各种武器的设计,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

从1890到1891,他设计的那根步枪参与了俄罗斯军用步枪的竞标。虽然莫辛设计的M1891步枪最终胜出,但纳甘步枪的弹匣结构被莫辛借鉴,最终该枪被命名为M18438。

从65438年到0897年,科恩卡开始设计自动装弹手枪——那时候,这还是一种新的设计。这项工作的成果是罗恩·斯太尔M1907自动装弹手枪与另一位设计师罗恩·斯太尔合作推出,使用8mm罗恩·斯太尔手枪。

这种枪最早由奥匈帝国的骑兵列装,是世界上最早装备部队的自动装手枪之一。是在斯太尔兵工厂1908 ~ 1913,1911 ~ 1965438。一战后,M1907手枪作为战争赔偿成为意大利军队的装备,意大利军队一直使用到1941年。M1907手枪组装后不久,就暴露出一些设计上的不足,主要是结构和使用复杂。

因此,科恩卡决定在原有自动模式和锁紧机构的基础上,研发更现代的自动装弹手枪,改用9×23mm子弹,杀伤效果比8mm罗恩·斯太尔手枪子弹更强。

1910开始新枪的研制。为了缩短枪的总长度,科尔卡在开合过程中将枪管的旋转角度减小到20度,通过缩短开合行程的长度来达到缩短枪总长度的目的。此外,还增加了保险机制,以提高安全性能。

起初,科恩卡的新枪并没有引起军方的兴趣,于是斯太尔公司只好从1911开始将其作为民用型号生产,并命名为m 1911手枪。但次年,即1912年,该枪被奥匈帝国军队采用,军用型号定为M1912手枪并开始生产,直至1918年生产结束,共生产25万支枪。

军用型与民用型略有不同:民用型直接在袖子上加工瞄准镜,而军用型瞄准镜是安装在袖子前方瞄准镜座上的独立部件。

M1912手枪列装奥地利军队后不久,就引起了其他国家军队的关注。比如罗马尼亚1913开始订枪;1913 ~ 1914年,智利陆军也与斯太尔签订了订单合同。

罗马尼亚订购的机型袖子左侧有皇冠图案和“M1912”标记,而智利购买的机型上刻有智利国徽和“智利武装部队”字样。一战期间,M1912手枪的威力和可靠性也引起了巴伐利亚军方的兴趣。巴伐利亚军事作为德国皇家武装力量的一员,在1916年与斯太尔兵工厂签订了10000件的订单。

一战后,M1912手枪继续在奥地利、罗马尼亚、智利、波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军队中服役,经历了二战的洗礼。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法西斯吞并后,枪被德国法西斯警察定为制式武器。

因为当时德军使用的主要手枪是9mm Barabellum手枪,所以在1940年,法西斯当局决定对60000支M1912手枪进行改造,换上新的枪管发射9mm Barabellum手枪。这部作品由当时被法西斯控制的斯太尔兵工厂和毛瑟兵工厂共同完成。

改装型号的原生产批号被磨平,套筒左侧标有“08”,表示只能发射9毫米Barabellum手枪子弹。枪的名字也被德国法西斯改成了“P12(8)”。

精品斯太尔M1912半自动手枪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构造都相当不错。首先,它的造型流畅,颇具现代感;其次,枪的尺寸比早期的自动装弹手枪更轻更紧凑,握持舒适,便于携带。它的威力和可靠性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也得到了认可。

但与同时期的另一把名枪——美国柯尔特m 1911a 1手枪相比,M1912手枪尽管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仍然显得暗淡而短命。要知道,美国的柯尔特M 1911a 1直到1980年代仍是美军的主力装备,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

M1912手枪寿命短,主要是因为固定弹匣使用不便,弹药不够普及。因此,二战后斯太尔公司停止生产该型枪支弹药,M1912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M1912手枪与同时期的其他手枪相比,具有相当不错的战术性能和人体工程学。该枪空载时质量为980g,长度为216mm,弹匣可容纳8支专门为该枪研制的9×23mm斯太尔手枪。

M1912手枪的手动保险手柄位于套座的左后位置。将其拉到上部位置以锁定套筒。

该枪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固定弹匣,顶部装填子弹。8发固定弹匣位于手柄内,不可拆卸。装填时,需要将套筒拉到后方位置,使套筒上的抛壳窗口朝向装填前弹匣的上端。

装弹时可以一个一个的装弹,也可以使用专用的8发桥式夹,提高装弹速度。当枪内弹药耗尽时,空弹仓会在后方位置挂上弹套,方便快速装弹。

但即便如此,由于固定弹匣的固有缺陷,这种枪的战斗射速也无法与可拆卸弹匣的手枪相比。

为了在不使用手枪时便于弹匣内剩余子弹的弹射,在枪柄左侧的上部位置还设置了一个挡子弹器。当套筒拉到后方位置,按下挡弹器,弹匣中的子弹会在支撑弹簧力的作用下弹出枪膛。如果没有按下炸弹止动器,即使把套筒拉到后面,子弹还是卡在弹匣里。

M1912手枪使用的9×23mm斯太尔手枪子弹质量约8g,采用铅芯铜甲结构,圆头平底形;铜弹壳呈直管状,无凸缘和伯丹底火。使用M1912手枪时,初速约为340m/s,初动能约为420焦耳,与后来流行的9×19mm barabellaum手枪子弹初能相近,具有良好的止退效果。

一战期间,斯太尔推出了M1912突击手枪的衍生产品,命名为M1912/P16连发手枪(Repeater pistol m 1912/p 65438)。

它有一个16发,不可拆卸的弹药盒。弹药必须装8发弹匣。它有一个可拆卸的枪托和一个安装在手柄右侧靠近扳机的减速器。(向下拉是半自动,向上拉是全自动。其射速约为每分钟800至1000发,重量约为2.6磅。它是1916年研制的,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把突击手枪。但是斯太尔只做了960件M1912/P16。

doppelspistole m . 12,在枪托上增加两支M1912/P16手枪改装的冲锋枪。然而,只有少数M12手枪在其退役前生产。

类型

半自动手枪、冲锋手枪。

原产国

奥地利

制造商

斯太尔-曼利夏兵工厂

开发年份

1911年

生产年份

1912–1945

大约30万件

重量

1.2千克(2.6磅)

全枪长度

216毫米

辊身长度

128毫米

子弹

9×23毫米斯太尔(奥地利)

9×19毫米Parabellum(德国)

螺栓

短行程后座

初速

375m/s(Hiltenberg生产的9mm斯太尔子弹采用115格令(7克)全金属装甲战斗部,初速1,230英尺/秒(370米/秒),动能388英尺lbf (526焦耳))。

有效范围

50米

弹药供应模式

8发内置弹匣需要填弹匣条。

视力

铁机械瞄准器

用户国家

德国、意大利、智利、波兰、匈牙利

服务记录

一战和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