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袁隆平为主题的五次演讲

#演讲#引言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他不怕困难,乐于奉献,为解决中国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王先生的卓越成就不仅属于中国,也影响着世界。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当代神农。5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农业科研一线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地探索,为人类利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了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本文是考内特整理的五篇袁隆平主题演讲。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以袁隆平为主题的演讲。

大家好!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的一贯原则。“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贡献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始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65438到0953,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当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配到内地的安江农校当老师,负责教三门课。然而,在这个落后的湖南农村,袁隆平度过了18人生中最难忘的岁月——这些日子,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搞农业研究,积累了不少经验。

那时的人们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饥荒像蝗虫一样席卷神州大地,到处都在挨饿,惨不忍睹。袁隆平内心的野心被激起,他发誓要研发出一种高产水稻来养活自己的同胞!当时科学家认为水稻杂交没有优势,但固执的袁隆平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无数次的实验和失败并没有让他气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在试验田里走着,突然他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稻穗。惊讶之下,袁隆平继续专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研究大会上正式宣布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成功!

谢谢大家!

第二篇以袁隆平为主题的讲话

大家好!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给全世界带来了好消息”。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开了一块试验田。他忘了自己是个知识分子。炎炎夏日,烈日下,袁隆平弯着腰,一株一株,一穗一穗,在稻田里寻找自己梦想中的雄性不育系混种。七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田野里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黝黑。每天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去上班,助理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就去了。袁隆平说:“要不我们一起去吧,这样可以很快找到雄性不育系。”他在稻田里辛勤劳作,连常年在稻田里不怕吃苦的农民都感叹。他的行为令人费解。很多农民兄弟问他:“你是知识分子。你每个月都有工资。每天讲课做实验,多悠闲啊。是什么原因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受这个罪?”是的,怎么了?他们不知道,袁隆平心中有一个梦想,造福全人类,让人类战胜饥饿。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袁隆平都会手拿烟斗微笑,然后钻进一望无际的稻田。

袁隆平就是这么知足,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他会从杂交水稻的每一个微小进步中得到鼓励和启发,不计个人得失。

第三篇以袁隆平为主题的讲话

大家好!袁隆平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合成“超级杂交水稻”;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一份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把自己从成就和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脱名利,毅然辞去众多头衔和兼职,一般不参加自己不能参加的会议。只有杂交水稻萦绕在他的梦里。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增强我们国家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也能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视为人类幸福的崇高事业。他还被聘为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我喜欢看稻田千浪,处处英雄迟暮。”记者离开三亚基地时,已经是4月7日的傍晚,北国依然春寒料峭。说到这里,袁隆平曾把记者送到路口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秆有高粱那么高,穗有扫帚那么大,稻子像葡萄一样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走在稻田里,在稻子下乘凉。”饱含着袁隆平的梦想和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播种收获,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Don Paarlberg)写过一本名为《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的书,书中写道,“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战胜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带领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引进了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专门设立项目,支持世界上一些水稻生产国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被聘为粮农组织首席顾问,近年来每年都出国指导。他还派出许多专家作为顾问,多次前往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国等国进行指导,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从1981到1998,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 *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多个国家的100多名科技人员。1998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65438+万公顷和20万公顷,每公顷产量增加1 -2吨。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谢谢大家!

第四篇以袁隆平为主题的讲话

大家好!自古以来,人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以食为天”,“米以食为天”。所以,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心中,袁隆平的形象永远定格为一个穿着白衬衫的老人,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辛勤劳作。常年投身于田间地头,皮肤黝黑,更像一个普通农民,而不是科学家。

“草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两个宏大的构想。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是什么概念?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人到达的一座高峰,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中国专家直面世界粮食问题的一次新飞跃。袁隆平曾直言,这条路虽然艰难,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产出更高产量的新品种。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他内心是快乐的,痛苦也无所谓。

袁隆平说话的时候,会有中英文混搭的习惯,就像吃了太多的杂交水稻,说中文后自动翻译一样。人们把这叫做“袁的幽默”。他还会说俄语,喜欢运动和音乐,还通过了空军考试。如此多才多艺的“宝藏男孩”怎能不让人佩服!

阳光灿烂,大地温暖。90岁的袁隆平还在努力。他希望再努力十年,把我们的杂交水稻种在世界一半的稻田里。

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都具备的素质。许多科学家献身于科学研究。也许他们没有几千亿的身家,但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技术贡献给全人类,造福全人类。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谁有时间看云;他们精确地衡量生命的意义,谁有私心去在乎生命的长度;他们在模糊的土壤上拾起微小的沙粒,这些奇妙的晶体绽放,给我们指明方向,让世界更加精彩。

我每天都幻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发芽,茁壮成长,成为一片绿荫,来感谢那些为我们的沉默付出的科学家们。因为,我坚信我能不断走向未来,向新时代致敬!

第五篇以袁隆平为主题的讲话

大家好!袁隆平,1930,9月7日出生于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现住湖南省长沙市。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偶然的!

很多人都问过袁隆平:眼下,大家都叫你“杂交水稻之父”。当初为什么学农业,为什么走上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

袁隆平回答:“学农业是因为一次意外:小学一年级的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一家私人园艺场。我看到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串,花儿很美;就在这时,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上演了。影片中有一个场景,窗外有葡萄。这些印象是重叠的。我觉得农村真的很美,长大后想学农业。如果当时老师带我们去的是真正的农村,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去学农业。”他坦诚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笑声。

袁隆平因为这个儿时的愿望,高中毕业后,袁隆平考上了重庆祥辉学院(后更名为西南农学院)。1953,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业学校,成为一名教师。

因为这个偶然的选择,袁隆平在外地忙碌了50多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