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改14的意义。八年抗战为什么改成十四年?
抗日战争,中国,从1931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的日本投降结束。它在14年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
其中,以1937卢沟桥事变为界,前六年为局部抗战时期,后八年为全国抗战时期。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地方抗战和民族抗战各有鲜明的特点。局部抗战时期,就全国而言,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上海等部分地区,抗战规模、范围、投入相对有限,但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也为民族抗战准备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条件,特别是民心、人力,对唤起民族觉醒,发动民族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抗战中民族团结的局面已经形成。不仅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军事较量,而且在其他领域也进行了全面斗争。全国抗战的范围、规模、投入和影响都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14年的抗日战争是一个连贯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自从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华战争,无论日本如何改变具体的侵略目标、政策、步骤和手段;
但其实现先征服满洲,后占领全中国,再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的战略企图从未改变,其将侵华战争从局部侵略扩大到全面侵略的罪恶步骤从未停止。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自“九一八事变”打响抗日正义战争以来,无论形势多么复杂,困难多么巨大,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从未停止,中华民族团结觉醒的浪潮从未减缓。
因此,中国和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抗战的历史过程。局部抗战是民族抗战的基础和准备,民族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扩大。虽然不平等,但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
从这个角度看,“十四年抗战”不仅对八年全民族抗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肯定了六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二是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 * *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基本特征是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战争。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团结全民族的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者要求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这既是积贫积弱的中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选择。
执掌国家政权的国民党集团,长期以来坚持“出国必先保国”的方针,奉行以内力“剿* * *”,对日妥协甚至“不抵抗”的错误政策,不仅削弱了抗日力量,也给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机会。
在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 * *生产者党代表了全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一,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肩负民族解放先锋的历史重任。
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广大人民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成立抗日武装,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1932年4月,以中华苏维埃* *和中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名义正式对日宣战。
在中国* * *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东北爱国军民冲破了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政策的束缚,大批抗日义勇军相继涌现,一度形成了抗日斗争的高潮。
志愿军斗争受挫后,中国* * *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力军。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 *已形成11部队3万余人,覆盖南满、东满、冀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此之前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神,打乱了日军进攻中国关的计划。
东北爱国军民发动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达高潮。上海军民在上海发动了“1.28”抗战,长城及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英勇抗战,使地方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为了集合尽可能多的力量抗日,抵抗侵略,中国* * *产党秉持民族大义,积极主张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早在1933,65438+十月,中国* * *生产者党就发表宣言,愿意在停止进攻红军、保证人民民主权利、武装人民三个条件下,联合一切武装力量抗日。8月1935,1日,中国* * *国际代表团在* * *起草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实现对日作战。
65438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战,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特别是推动Xi安事件的和平解决,为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全民族抗战准备了前提条件。
中国乡村建设派领导人梁漱溟评价说:“自日本侵华以来,中国* * *提出了一系列抗日主张,特别是国家* * *之间的合作,深得民心。”
如果说抗日战争的历史是全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力量书写的,那么在局部抗日战争中,中国* * *产党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动员和组织人民的力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因为国民党政府在局部抗战中没有发挥主导作用,甚至阻挠了一段时间,就否定前六年抗战的存在,也是不符合抗日战争的现实的。
因此,用“十四年抗战”来描述抗日战争历史,不仅可以涵盖卢沟桥事变前爱国军民的斗争;
如东北抗日战争、上海“十一·二八”甲午战争、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和“一二·九运动”等重要内容,更能反映中国* * *生产者党率先号召和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事实,凸显中国* * *生产者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第三,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和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日本、德国法西斯相继粉墨登场,将这些国家推上法西斯侵略扩张的轨道,威胁着整个世界的和平与正义。
日本率先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第一策源地和世界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第一个节点。从此,日本法西斯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大敌。
但中国和抗日战争打响后,不仅在国内受到国民党政府“和为贵”、“不抵抗”政策的束缚,而且长期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
当时的英、法、美等国为了自身利益,极力避免与日本的矛盾激化,对其侵略采取“中立”和“不干涉”的政策。苏联虽然在道义上同情中国,谴责日本侵略,但为了自身利益,也采取了“不干涉”政策。
大国对日本侵华的放任和纵容,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导致日本肆无忌惮地扩大侵略。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也在不断加强欧亚战略合作,加快勾结和称霸世界的步伐。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的矛盾已经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
历史把中华民族推向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沿。中国人民不仅肩负着救亡图存、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而且肩负着拯救人类文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责任。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猖狂进攻,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到九月欧洲爆发战争,1939,中国已经独立作战八年了。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中国的独立战争已经持续了10年。
在漫长而艰难的抗战岁月里,中国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战,也为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而战。
历史表明,中国和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抗日战争十四年”的设立,可以更好地审视中国与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密切关系,更好地反映中国人民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正义进步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更好地讲述“中国抗日战争故事”。
第四,尊重一切为抗日牺牲的仁人志士。
虽然“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并无本质矛盾,但不可否认的是,“八年抗战”的提法,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客观地存在于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和后人的头脑中;
1931到1937这六年间的抗战历史,多少有些被遗忘或者不够重视,尤其是这一时期为抗战牺牲的仁人志士,有些并没有得到同等的缅怀和珍惜。
“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既还原了历史,也有助于教育后人充分铭记抗战历史。同时也使人们平等对待为抗战做出贡献甚至牺牲的人和事,这是对所有为抗战牺牲的有志之士的尊重。
五、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伟大的抗日战争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把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是中华儿女在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层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
但长期以来,由于封建宗法思想的影响,中国大多数人只有血缘亲情和地方认同,缺乏现代意义上对国家的责任,现代民族意识淡薄。
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然而,“九一八事变”的隆隆声却像是重重的一击。自此,中国各界人士迅速觉醒。
表现了被征服人民坚持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战中逐渐形成民族团结的热潮,用血肉筑起了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
伟大的时代传承辉煌的历史,呼唤伟大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面对一系列重大挑战,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抗日战争留下的宝贵战略遗产和永恒的历史启示。特别是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民族复兴增添强大动力,坚定“四个自信”,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历史使命和时代取向来看,确立“十四年抗战”正当其时。
中国* * *制片人新闻网——创办“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