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平与效率?
评估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如何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100积分)
1.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第九章的相关内容;
2.完成这个作业,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信息占20%,内容占80%;
3.查找中国收入分配、效率和公平的相关信息;提交作业时,随答案提交文档名称、作者及发表的出版物或网站列表;
4.大家可以在自己的时间在网上实时讨论交流,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导师在线实时指导;
5.学习结束后,每人提交不少于800字的作业。
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什么是效率与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这一组的学生认为,效率是指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来满足人类的欲望和需求。效率: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情况下,经济资源不被浪费,或者说经济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用,这也是配置效率的简化表达。就一项经济活动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具体来说,效率就是人们生产活动的产出与投入的比例关系:成本越大,效率越高;同样,产量不变,成本越低,效率越高。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效率是指一个组织在特定时间内的各种收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效率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效率,指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第二,配置效率是指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否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偏好。
公平和公正一般有两层含义:在社会学中,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这个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把富人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分配给穷人,所以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经济学中,公平是指市场经济中平等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这个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效率大体一致,相互促进。但是,这个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如果只强调这个意义上的公平,不调整社会产品的分配,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因此,应该辩证地、动态地认识效率与公平问题。
2.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和奥夫定理的意义。
(1)洛伦兹曲线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公民中的分配,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茨提出了著名的洛伦茨曲线。它将一个国家的人口从低到高排序,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人口中任意一个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在图上画出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意义重大。总的来说,反映的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曲率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的收入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而其余的人什么也得不到,收入分配就完全不平等了,洛伦茨曲线就变成了折线OHL。另一方面,如果任一人口百分比等于其收入百分比,那么累计人口百分比等于累计收入百分比,则收入分配完全相等,洛伦兹曲线就变成了一条穿过原点的45度线OHL。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对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是在通往二十项途中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虽然突出的程度不同。
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A部分称为“不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就变成了折线OHL,OHL和45度线之间的区域A+B就叫做“完全不平等区域”。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G=A/(A+B)。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意大利,也不会小于零。
(2)基尼系数
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1922中提出的一个定量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学含义是:全体居民收入中用于分配不均的百分比。最小基尼系数等于0,表示绝对平均收入分配;最大值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均;实际基尼系数在0到1之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够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就会变小。联合国相关组织规定,如果低于0.2,说明收入高度平均;0.2 ~ 0.3表示平均;0.3 ~ 0.4比较合理;0.4 ~ 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超过0.6表明收入差距很大。
(3)奥地利申明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亚瑟?奥肯发现了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在周期性波动中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减少2%(美国一般定义为3%)时,失业率增加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约65,438+0%。这个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奥地利肯定论。潜在GDP的概念最早由奥肯提出,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在保持物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叫充分就业GDP。
3.作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的吴敬琏,你认同他吗?请说明理由。
我个人同意他的观点。吴敬琏的观点是,将收入差距的非正常扩大归因于旨在建立市场经济的改革和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政策,这是没有根据的,也有些片面。在我看来,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自然规律,是经济发展不可调和的产物。
回顾人类历史,所有对立的生产方式都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正义。真正的社会正义在于社会成员对生产条件的共同占有和共同劳动,在于消灭等价交换,消灭阶级,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是,这一切都依赖于生产力的条件,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 * *资本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才能实现。我们现在说的只是一定生产方式下的历史的、相对的公平。在我国现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合同工的普遍存在是既定的前提条件,不可能完全实现上述意义上的社会公平。所谓社会公平,主要包括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就分配公平而言,只要坚持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的原则,只要没有出现过大的贫富悬殊,就不能说不公平。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如果按照科学发展观来理解发展,那么发展本身就涉及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缩小贫富差距。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公平就会变成普遍贫困,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利益是一致的,就像同一物种的动物在为生存而斗争中的繁衍一样。历史上所有的对立关系都不是真正的公平,但只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符合人类发展的利益,都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了物质前提。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条件的改善让国家加大了调节力度。因此,必须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然而,贫富差距的扩大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国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实施的一些优惠政策;不合理的战略思维和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的一些漏洞;国家和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不力;等一下。从历史的角度看分配关系,贫富差距过大与分配不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认为任何贫富差距的扩大都是分配不公的表现。将收入差距从计划经济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扩大到市场经济的适当水平,是正常合理的,进一步体现了现实的公平。只有在制度不完善、政策不合理、政府不作为导致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下,才能属于分配不公。
4.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并分析分配不公的原因。
这组学生认为有三点:
(1)政策误区。
我国城乡差距明显,与政府长期以来的认识和采取的政策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为了支持工业的发展,国家采取人为的方式将资源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可能会导致现有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会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会“进城”,这是政府无法承受的。这种政策实际上是城乡分割,导致大量劳动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进而制约了工业发展。目前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失败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其他国家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如果政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中。
②体制转换中的不合理收入。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正确的,也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是,很多人似乎忘记了,先富起来的前提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从65438年到0984年,中国开始了国企改革,但同时也伴随着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了国家,也让少数“局内人”富了起来,尤其是股份制改革,在一些地方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最后的“免费午餐”。近年来,由于监督机制的缺失,甚至权力的介入,产生了大量的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此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和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在西方,这种通过享受特权获得额外利益的现象被称为寻租行为。寻租猖獗,很多人存在严重的不平等。这些不合理的收入,让一部分人站在了更高的起点,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③改革中的一些正常因素也加速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分配制度改革,首先要破除的是平均主义,必然带来收入差距的变化。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根据其在市场中的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每个主体参与市场的能力不同,获得的收益当然也不同。
5.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
该群体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来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中国也应该坚持这个原则。为了有效解决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应该有效解决社会再分配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按照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推进公共政策转型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性公共服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核心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正确处理初次分配特别是再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的调整,特别注意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