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跑驴的历史演变

据考证,靖边跑驴根据地理、历史、生产方式以及光绪年间县志中“社火”的记载,证明在清代非常流行。关于靖边跑驴,当地有三种传说:一是说靖边跑驴源于神话“八仙过海”中“张倒骑驴”的民间故事,民间艺人根据这个故事创作并流传至今。其次,靖边民间艺人姚根据的“跑竹马”进行改编和发展。第三,民国初年由定边、安边传至靖边。这三个传说似乎都有一定的渊源和依据。虽然地方志等资料和碑文中没有明显提及跑驴,但根据靖边民间跑驴目前的艺术水平和普及程度,舞蹈本身的古朴魅力,以及靖边人世代“生社火”的习惯,说明这是一个古老的艺术品种。近年来,靖边跑驴在国内外舞蹈界小有名气。它以其耐人寻味的风土人情和浓郁淳朴的生活气息,为园林增添了朴实、清新、瑰丽的色彩。

可以说,陕北靖边的跑驴是在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下诞生的。旧时代,由于解放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民间杂技、舞蹈如“靖边跑驴”、“张弓背张婆”、“大头和尚舞打刘翠”、“二贵族摔跤”、“霸王鞭”等得到发扬光大。文化大革命的第十年,靖边的驴跑停止了。1976年,任晓任文化中心主任后,由副主任陈云、、米粒钟组成的专门小组开始收集和挖掘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由于他们的努力,驴跑在1978年得到了改革和改进。1979年编创了12分钟的舞剧《走在探亲的路上》搬上艺术舞台,参加玉林市春节演出,获一等奖,使其艺术水平得到升华。所以靖边跑驴流行了一段时间。从地方城市到省会再到首都北京参加演出,参加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大地的芬芳》的拍摄,直到出国到法国、瑞士、前苏联等国进行文化交流,使陕北靖边跑驴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