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唐朝的女人是怎么化妆的?

唐代诗人元稹将女子化妆概括为七步:施铅粉、涂胭脂、画黑眉、做卷脸、施贴花钹、画斜红、涂唇脂。

涂铅粉相当于现在的“粉底”。

唐代妇女喜欢将额头上厚厚的铅粉涂在脖子上,使皮肤洁白如雪,古代称之为“铅花”,“洗去铅花”由此而来。

但是铅粉毕竟是重金属。如果长期使用,会使皮肤发青发黄,少女也会变得黄脸婆。

但这不仅吓坏了爱美的女性,她们还将西方香料混入铅粉中,称之为“迎蝶粉”,幻想吸引蝴蝶,就像《朱桓公主》中的公主一样...

除了美白之外,唐代还流行“抹红”,即把胭脂涂在脸上后,用手晕开,涂在两颊。浓的颜色叫“酒晕妆”,淡的颜色叫“桃花妆”,看起来很红润。

据说夏天杨贵妃的汗是红色的。

但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在《宫词》中,王建曾经描写过一个宫女。卸妆的时候就像抹泥巴一样。洗完后,盆里的水像红泥一样。

唐代女性不画眼妆,但很重视眉妆。他们认为眉毛是七情的彩虹,是面部最生动的地方。

初唐时流行“蛾眉”,又称月桂叶眉。画的时候要先把原来的眉毛剃掉,然后用蘸了黑粉的笔来画眉毛。

为了显得不那么死板,女性还会把边缘的颜色稍微向外晕,这叫“晕眉”,手法很有讲究。

唐玄宗年间,细长的“柳叶眉”再次流行起来。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为“花瓣似她的脸,柳叶似她的眉”。月牙形的细长柳眉,能让人看起来温婉可人又不失大气,符合盛唐的高雅审美。

点两个点在酒窝上,像美人痣一样,梨涡笑起来,特别有少女的细腻感。这种化妆叫做“瘦脸”。

“脸”挺好看,“深色妆容让你笑,窃窃私语香”;有的妩媚“月分飞蛾花,花中混祝融。”

同样的妆容,百美。

你一定听说过“花苞”,其实就是插在女人眉心之间的一朵花。

花苞多为红色,可直接描出,或用金箔或鱼鳞等反光材料剪成图案,贴在眉毛上。

传说曾经有一位公主在一棵李子树下赏花。一阵风吹来,一朵梅花正好落在她的额头上,显得特别可爱,引得女人们纷纷效仿,也就成了这种流行的“梅花妆”。

看了这么多图,你一定明白了,唐朝的女人,善于把脸像画布一样折腾。

他们还在太阳穴两侧各画一弯红月,称为“斜红”。

有一种说法是,一个宫女晚上侍候皇帝,不小心撞到了一个水晶瓶子。突然鲜血迸出,就像朝霞消散,愈合后留下两道疤痕。

但皇帝觉得这样有一种特别的美,更觉得宫女可怜,于是别人纷纷效仿,称之为“小霞妆”。

女生对口红的热情可以追溯到古代。

唐代用于制作口红的植物有30多种,最常见的有朱砂、紫草,加入蜜蜡后可调节出红色、粉色、红棕色等不同色号。

唐人崇尚“樱桃小口”,发明了圆形、心形等一套唇妆,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樱桃形和花形。

画的时候要先用白色打底盖住原来的唇色,然后用口红在嘴唇中间画出喜欢的唇型。

当最后的点睛之笔完成时,一个粉面红唇、眉清目秀的唐代美女出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