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历史与匈奴关系的三个阶段是什么,民族的主流是什么?
西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从刘邦到景帝屈辱的“亲婚”阶段。楚汉战争时期,中原疲惫,匈奴越来越强,对新西汉帝国构成严重威胁。公元前200年,匈奴派兵攻打太原郡,刘邦亲自率军攻打匈奴,造成了“邓白之围”。关外之后,韩与匈奴订立了条约。韩娶了皇妃和可汗,每年送去大量的丝绸、粮食、酒等财物,以减轻匈奴的侵扰,换取边境的暂时安宁。然而,和亲并没有阻止匈奴的入侵,他们仍然“年年入关,杀了不少人的牲畜。”
(2)汉武帝处于残酷战争阶段。汉武帝即位后,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粮食和金钱,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战马数量,更好地训练了士兵,反击匈奴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1)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战,卫青收复河南之地,解除了匈奴对首都长安的威胁;(2)121年前,河西之战,霍去病收复河西四郡,开启了汉通西域的重要道路;(3)大漠前119年,在北方之战中,卫青和霍去病打败了匈奴的主力,匈奴从此北移至漠北。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匈奴无力对汉朝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汉与匈奴冲突的重心向西域方向转移。
(3)赵军离开堡垒,以后和谐共处的阶段。汉武帝击败匈奴后,西汉与匈奴的亲疏关系依然保持,但此时的亲疏关系与汉初大不相同,并非屈辱。景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迎娶,加强了汉匈关系。从此,汉匈两国长期友好,直至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