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的生活习惯

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南部大兴安岭西北麓,其鄂温克族人口约占全国鄂温克族人口的30%。鄂温克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除鄂温克族自治旗外,还生活在陈巴尔虎旗、根河市、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新疆伊犁地区。“鄂温克族”在鄂温克语中的意思是“住在山里的人”。

鄂温克族的主要民俗是:鄂温克族五六人一组狩猎,称为塔坦,猎人最喜欢猎鹿。这不仅是因为鹿全身都是宝,还因为它特别敏感,很难抓,所以抓鹿也是最光荣最刺激的事情。猎人一年中的狩猎季节是有规律划分的。这是根据各种动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活特点形成的习俗。从事畜牧业的鄂温克族占该民族总人口的一半。畜牧业在以放牧牛马为主的鄂温克族的经济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鄂温克族地区的放牧主要采用水草迁徙的游牧方式。采集和捕鱼是鄂温克族狩猎和畜牧经济的重要补充。是鄂温克族妇女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藏业包括桦树皮的收集和缝制成各种器皿,以及榛子、木耳、蘑菇、野菜等的收藏。神仙柱:中文叫“撮子”,是鄂温克族猎人居住的原型帐篷。一个框架是用几根桦木或柳树的杆子做成的,夏天和秋天用干草、芦苇或桦树皮覆盖,冬天和春天用动物皮覆盖。门大多是朝东或朝南的。几根神仙柱只能排成一字形或弧形,不允许前后排列。

交通工具:鄂温克族主要以马、驯鹿、大车、马车、滑雪板、雪橇等作为交通工具。

乐进:鄂温克族的意思是滑雪板,用松木制成,前端上翘,后端倾斜,中间用带子绑住脚。是鄂温克族人踏足雪域森林时的交通工具和狩猎工具,或用于追逐野生动物。

赞达拉嘎:鄂温克族民间曲调和民歌的总称。短的几行,老的几十行。有些是代代相传,有些是即兴创作。旋律简单朴素,一般不需要乐器伴奏。鄂温克族是一个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民族。而且对别人很大方。鄂温克族的婚姻形式以一夫一妻制为主,至今仍有氏族社会的残余,如“族外通婚”、“表亲的表亲的表亲通婚”。男女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包办,都应该按照求婚礼仪,请媒人向女方父母求婚。一般媒人带两瓶酒,向女方父母敬酒、献哈达,通过求婚的方式唱歌或回答。如果女方父母喝酒留哈达,就是同意这门亲事。这样就可以约定女方要求的订婚日期和彩礼。鄂温克族婚礼有几种形式,即:婚礼仪式、送亲、逃婚(抢婚)、迎亲。鄂温克族的丧葬礼仪首先受到萨满教的影响,然后受到东正教和佛教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或不同宗族在埋葬方式、葬礼、吊唁和丧葬活动等方面的习俗是不同的。如果七十多岁就死了,会被视为一种荣誉,叫做“成佛”。在休息方面,夏天大部分人都是当天葬,一般春秋冬三天。安葬时,请祭司为受东正教影响的人诵经,请喇嘛为受佛教影响的人诵经。洗身梳头,更衣,安放烈士,安葬逝者。葬礼三天后,会在一周年或每年的清明节举行祭奠仪式。每三年祭奠一次,九年后不再有追悼会。非正常死者的安葬仪式比较简单,这些都不能正式下葬。鄂温克族大多信仰萨满教,牧区也有部分人信仰佛教,少数人信仰东正教。萨满教是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因满-通古斯部落的萨满被称为“萨满”而得名。鄂温克族信仰主要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萨满教活动。萨满教认为萨满是连接人与神的纽带。萨满教没有经典教义,没有共同创始人,没有寺庙,没有严格的宗教活动程序。鄂温克族称他的巫师为萨满。萨满的主要任务是祭祀祖先和神灵,驱除灾难和疾病。萨满活动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一年一度的“奥姆那伦”萨满集会,又称四月会。其内容之一是老萨满向新萨满学习;二是乞求毛的和平与繁荣哄。第二种是每年春节,萨满在自己家里跳,辞旧迎新。萨满要求上帝保佑人们,并祝愿新年。三是不定期的萨满职业活动,比如跳着追鬼,跳着参加葬礼,跳着求“吴迈”(保护婴儿安全的神),求萨满祈福等。鄂温克族人爱跳舞。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歌跳舞,唱歌跳舞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乐舞的特点是音调简单,动作简单,边唱边跳。最喜欢的歌舞主要有《欢乐之火》、《阿含白》、《爱很伟大》、《折叠冷卉》等。

鄂温克族的体育和游戏也很有特色。体育活动主要有赛马、射击、摔跤、滑雪等,其习俗与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基本相同。

纯畜牧业生产区的鄂温克族以奶、肉、面为生,一日三餐离不开奶茶。他们不仅把奶茶当饮料,还经常把奶茶加工成酸奶和乳制品。主要乳制品有:稀奶油、黄油、奶渣、奶粉、奶皮。最常见的吃法是将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零食上。

肉主要是牛羊肉。过去,每家每户每年平均消费二十只羊和两头牛。冬天到来之前,鄂温克族人宰杀大量牲畜来储存肉类。吃肉的方法有:手把肉、灌血肠、煮肉米粥、烤羊肉串等。

生活在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中的鄂温克族,以肉类为日常生活的主食,吃汉达肉、鹿肉、熊肉、野猪肉、狍子肉、松鼠肉、飞龙、野鸡、乌骨鸡、鱼等。,而且他们的吃法与牧区略有不同,其中有汉达肉、鹿、狍子的肝。

鱼大多用来炖。炖鱼时只加野葱和盐,强调汤汁的原汁原味。鄂温克族人很少吃蔬菜,只是采集一些野葱,做成咸菜当配菜。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食逐渐被面条、煎饼、馒头等面食取代。

鄂温克族都喝奶茶,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黄油和奶渣。此外,我们还喝面茶和肉茶。林区的鄂温克族也喝驯鹿奶,这是该地区特有的。

鄂温克族的传统炊具独具特色,有汉达骨做的杯筷,鹿角做的小盅,驴肚煮肉,汉达筋缝的鹿皮粒兜,桦木皮做的各种碗碟。如今,陶瓷、铝、铁和塑料制品已被广泛使用。

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的意思是“生活在山林里的人”。大部分鄂温克族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

吃的时候,全家人围坐在火堆旁,在三脚架上挂一口铁锅,将捕获的驼鹿或其他猎物切成块,放入沸腾的锅里涮着吃。涮出来的动物肉挂着不断的血丝,半生不熟。人们认为这样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容易吸收。

剩下的大量动物肉被鄂温克族人晒干成肉干和条状,储存起来慢慢食用,外出狩猎时作为干粮放在鹿包的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