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的袖子能装东西?
古代衣服都是大袖子?
因为电视剧里拔袖子的人物一般都是广义上的汉人,所以我们把“古代人的衣服”的范围限定为“汉服”。
其实中国古代的衣服是没有口袋的,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放在袖子里。有时他们被塞进腰带或挂在钱包里,或放在胸前的衣襟里,有时他们背上背着包裹。这种把东西放在袖子里的情况,多发生在宫廷这种重要场合,这样做的条件是衣服袖子大。
古代有“城中有大袖,四面八方都是帛”的说法,意思是只有古代的文人和贵族才会穿这种大袖的衣服,普通人一般都是穿短袖或者因为劳动而拉起袖子。至于怎么扎起袖子,就要说说【pàn bó】,也叫臂绳。早在汉代,中国的人们就用蝴蝶结系住袖子,以方便工作。在沈从文的《中国古装研究》《宋白马图》中的马夫,写的是“宋人想起厨子,就提到当时见过大场面,拿着银弓做饭的厨子。
可以说拖大袖并不是中国古代服饰中最常见的袖型。不仅普通人一辈子都穿不了一次,即使在上流社会,它的出现频率也远不及电视剧里。除了拖袖子,中国人还有什么选择?从历代服装的袖廓来看,袖子的变化大多集中在袖底线的平直度、袖身的长度和袖口的宽度上。根据《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的分类方法,袖型大致可分为宽袖、挂袖/琵琶袖、长袖/大袖、窄袖/小袖。
深衣作为“汉服中的汉服”,在春秋战国前后由南向北开始流行。楚墓中出土的早期帛画、木俑和深衣器物居多。最常见的袖型不是宽袖大袖,而是复兴了汉服圈一个相对小群体的“挂袖”。
所谓“挂胡”与胡人无关。在《说文解字》中,胡被定义为“牛的下巴垂下来”。挂胡袖袖身大,袖口紧,腋下窄,形似牛颈垂下的皮褶形状。这种袖形不仅属于“莲花作衣”的楚地,在汉代一直持续流行到清代,是汉族服饰中常见的元素。
至于挂胡袖与琵琶袖是否为同一袖型,学术界尚未有定论。虽然明代以后的“琵琶袖”的剪裁与楚墓文物有细微的差别,但总体来说,它们的大袖小袖的造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琵琶袖比较特殊,袖口很小,和手腕差不多大小,所以可以装一些东西。
其他袖型,宽袖以短袖、宽袖口为特征,一般用于上流社会的礼服;大袖/长袖的袖身极长,袖底线条为弧形,双手下垂时袖子能触地;窄袖/小袖主要是为了方便,其他衣服一般都罩在外面。上流社会没有袖口那么宽,普通人更不可能穿浪费布料又笨重的宽袍大袖。所以古代人的衣服袖子特别大,这显然是不对的。
袖子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毛巾和手帕的作用古人一般用袖子当毛巾和手帕来擦眼泪、擦汗、遮脸、防晒,这是古代生活中的习惯行为。比如宋代大诗人辛弃疾,就有“红领巾绿袖,英雄泪”的感慨;魏晋“竹林七贤”阮籍有“任官如朝日”的描述。
战国时期,齐国的繁荣被形容为“开袖子遮天蔽日”。描述了人们用袖子遮挡阳光。“捂脸”、“捂鼻”、“捂泪”等古代成语一般省略了主语袖。比如“捂鼻子”这个代号就来源于成语“捂袖子”,原意是用袖子遮住鼻子。
屈原《离骚》里的“长吸一口气藏泪”,皇帝救不了她,只能掩面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藏脸”和《宴者,皆听,掩面》里的《琵琶行》里的“藏泪”,都是用袖子擦眼泪的描写。元曲中“泪在袖上滴,比司马卿衬衫还湿”就是说卿的衬衫袖子被泪水打湿了。
以流传至今的成语为例,情感的表达有:“留在左袖”表示不悦、愤怒、漠视;“袖手旁观与守望”即不参与、不关心、中立;“把自己扔上去”的意思是立即行动。再比如,“袖子”跃跃欲试的表达,引申为“搓你的手”,这个动作的贬义是“拍打你的袖子”;“携手”就是合作,就是同行。
参考和比喻古人还用不同颜色的袖子作比喻,如古诗中“及,忘她薄丝袖及寒”的“翠袖”,“彩袖捧玉铃”的“彩袖”,“红袖添香”成语中的“红袖”,都是指女性。
更妙的是,用“断袖之瘾”来指同性恋。这个经典出自《汉书·董贤传》,讲的是哀帝刘欣与董贤同寝,刘醒来,为了不惊扰董,就把董压着的袖子剪掉了。古代用“挂衣交手”的状态来形容平和无为。古书《尚书·武城》中有“悬拱治天下”的描述。挂拱是挂衣的省略,“挂衣”就是袖子垂下来。
唱歌跳舞袖子长,方便唱歌跳舞,这是事实。比如《楚辞招魂》中,筝舞的表情说“交了朋友,就交了朋友”。根据历史学家顾颉刚的考证,“李自有内义,也有袖义。”“四尺以上的乐器,都是长袖善舞,旋转相交。如果有两把,如果解释为翻领,为什么要交!”。所以“交朋友”就是说长袖善舞,比如两个接触。
礼仪规范的作用中国服饰文化是礼仪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政治生活中,古代服饰的审美功能表现为礼仪规范。所谓“礼仪之邦”“服饰之邦”,可见服饰与礼仪的密切关系。古代的袖子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着装和礼仪的情况。比如,古代常见的行礼是“聚衣”,在《战国策·楚策I》中有“一国之民,见君必聚衣而拜”的描述,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衣穿天下,聚衣而朝”的描述
“拢”是一种全袖拜的手势。它最初是一种男女都有的仪式。元朝以后,只对女性称之为“聚”。
在礼仪上,古人的宽袍袖有利于表现庄重和稳重,也是行使礼仪时的标准要求,这也是在特定场合(如朝圣、结婚、生日庆典等)换上宽袍袖礼服的一个原因。).
我能在袖子里放点东西吗?
既然不是所有的古代人都能穿长袍大袖,那么古装剧里的人把东西从袖子里拿出来是假的吗?也不尽然,这是基于古典小说的描写。《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宝钗拍蝴蝶时“袖中取扇”。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遇见戴宗,宋把书交给吴用。“那人打开封面,从头看了一遍,藏在袖子里”;甚至在辛偷符救赵的时候,也不得不靠袖子救人一幕:屠夫“朱海”袖子上有40斤的铁脊椎骨,压死了。这个儿子将被提升到军队。"
除了小袖这种明显装不下东西的,袖里大概都有东西,还有宽袖,大袖,挂袖。宽袖大袖,要想放下东西,一定要放个暗袋。一般来说,古人穿的袍袖,都是缝上与袖口开口方向相反的口袋。口袋是封闭的梯子形状,方便放一些银币、信件等东西。还有一些名词,比如“口袋”,本来是指藏在袖子里的小宝贝,“两袖清风”是指袖子里没有钱,所以很穷。
单个衣服也可以装大物件。如《盗符救赵》中,辛在夺取兵权杀死时,用的是“朱亥四十斤铁椎袖”。而且这些口袋多在手肘后,而不是袖口,避免抬胳膊时东西掉出来。东晋葛洪的医书《肘后备急方》中的“肘背”二字,是指这本书可以放在肘后的口袋里随身携带。但清朝入关后,这种设计被改变了。
但是,人穿长袖衣服的时候,是不可能把胳膊裸露在里面的。在外套里面加一件挂须中袖的外套,可以让东西重新藏在袖子里面。
下半部密封
还有一种袖子。袖口表面看起来很宽,实际上开口比手腕大不了多少,其他部分都是缝制的。这种设计也出现在和服中。如果硬把东西塞进去,容量真的够了。你只是想按原路拿出来,难免会挠头。
挂须袖是一种特殊的袖型,可以收纳香囊、手帕、几个便士等小物件。但是为了美观和方便,袖子里能放的东西极其有限,不能太重也不能太大。至于拿出一个银锭?除非你想买下整个客栈,否则在古代生活是没有机会花这么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