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马家巷历史

平遥位于山西省中部,距太原100公里。这是一座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现在的城墙建于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是中国明清时期最完整的县城。6月1997+2月31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县有平遥古城墙、双林寺、振国寺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这个县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等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古城格局。平遥的银行号是银行的前身,中国第一个银行号“日升昌”就出现在平遥。18世纪初,山西平遥、介休、祁县的许多商人在北京开设各种店铺。他们每年年底往老家寄钱,一般都是由押运机构押运,运费高,不安全。北京西裕成颜料村的雷吕泰和一些商人约定,把钱交给北京的西裕成,再到平遥的西裕成拿现金。一开始只是帮一些亲戚朋友,不收汇款费和手续费。后来老乡发现这种方式方便,要求汇款的人越来越多,并同意支付部分汇款费用。雷履泰觉得这种生意有油水,就和老板李大全商量,改名为日升昌,专门做外汇生意。清末山西有33家银行,平遥有22家,全国有400多家银行。平遥在当时的全国金融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时平遥较大的银行有百川通等。平遥至今还保留着雷履泰故居和日升昌、百川关旧址。百川通旧址位于南大街109号。房子建得很好,现在是家具博物馆。镖局博物馆镖局博物馆位于平遥明清街61号。介绍了清代华北侍卫界三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分别是神枪王正卿、铁腿左二把手、意大利著名拳击大师戴尔鲁。平遥古城墙建于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由夯土建成。公元1370年,在旧城基础上改建为砖石城墙。城墙高12米,周长6公里,顶部宽3-6米。6月3日1988,65438+10月3日,平遥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月3日1997,65438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推光漆器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进入鼎盛时期。就是用大漆,在木胎上挂灰,用手推光,然后画出图案。具有造型华丽、风格简约的特点,防潮、防热、耐腐蚀。平遥牛肉是平遥风味食品,历史悠久,加工工艺独特。其成品肉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醇香可口,营养丰富。长生缘米酒和小吃。黄酒以糯米为原料,香味浓郁醇厚,酒味温和。慈禧西游平遥期间,吃了平遥牛肉,喝了长生缘黄酒,吃了小吃,给店家起了个“长”字,故名长生缘。店面是前店后厂,现任经理郭怀仁是第六代传人。店铺位于县城南街西41号。平遥碗盘。平遥的碗盘最早是由清朝光绪年间城南堡的厨师董玄寿创造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慈禧通过平遥西行。品尝了这道美食后,她赞不绝口,当场就获得了奖励。平遥碗碟可以冷食,也可以热炒,都很好吃。旅行和交通可以通过火车或汽车从太原到平遥。火车票价8元,火车站前广场到平遥的公交票价10元。民俗平遥古城民俗

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县城,是明清时期中国汉族城市的杰出典范。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凡的文化、社会、经济和宗教发展的完整画面。

平遥古城有许多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民间传统节日包括季节性节日、纪念性节日、祭天祭地节、祭祖节、拜鬼神节、祭祀动物节等。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地、人、神、鬼、兽和谐相处的向往。它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传统的民间节日,我们可以探索古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渊源。[1]

平遥风俗已回到公园,居民的遗产起源于唐尧?勤俭、朴实、忧患、远见、坚定、善良、武艺,武艺人才倍增,文武全才都有。又是多么的慷慨大方。婚、丧、寿、寿、建庆的遗留物尤为繁盛。平遥人多,土地贫瘠,耕织少,商人多,管理好。陶唐遗风虽古,犹在平遥。

结婚

婚姻是人生大事,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和重视。既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喜事,也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的过程。表现形式和手段极具隐喻性,简单而深刻,笨拙而不低俗,滑稽而文明,形成了一种美丽的文化现象。

平遥婚礼流程,多行“六礼”,即:收礼、问名、纳妾、收礼、邀客、迎亲。

葬礼

平遥县,百姓死后,葬于土中。举行葬礼时,许多传统仪式和传统物品都被保留了下来。这些仪式和物件包括了吹、拉、打、唱、书法、刺、剪纸、折、印、贴、结、纸艺术、面艺术、插艺术、缝艺术等几乎所有的民间艺术。

丧事程序有太平间、丧报、丧事、烧纸、丧事、圆墓、传七等。一般三五天烧纸,五七九天办丧事。那些违反禁忌,不适合葬礼的人将被送往其他地方选择另一个埋葬日期。葬礼那天,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参加了。棺材里有十六抬,二十四抬或者三十二抬。

祝贺(老人)的生日

老年人从60岁开始每10年庆祝一次。对于隆重的客人,亲朋好友要赠送生日桃(面粉做的)、生日蛋糕、生日对联等。祝你长寿。到了中午,厅内要摆上生日礼物、燃佛香、点生日灯,“寿星”要高高坐着,晚辈要依次拜寿。祭拜结束后,举行丰盛的婚宴招待所有宾客,庆祝这一天。在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生日都是用外国礼物庆祝的。宴会大多在餐馆举行。

何十三

平遥庆祝生日的习俗至今仍很普遍。特别是13号,亲戚朋友都来互相祝贺。礼物大多是蒸好的“篮子”,绑上锁,系上红绳和铜钱,让他们高兴。外婆家是主宾。中午会在朝向娘娘庙方向的院子里设坛,供品放在奶奶家的最底层,其他的堆放。点灯烧香放鞭炮。奶奶会给孙子“折连枷”,用粉、黄、绿三种颜色的纸条包好四根稻草杆。三根稻草捆成一个三角形。一只手拿着一根稻草秆绕在脖子上,另一只手拿着稻草秆,一边打三个角,嘴里念叨着吉祥的话,祈求孩子健康成长。战斗结束后,枷将与皇后的花和鞋一起被焚烧。之后,为所有的亲戚朋友举行了一次宴会。

庆祝满月

平遥居民把生育视为一件喜事。在过去,男孩被称为大喜,女孩被称为小Xi。第一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要庆祝满月。男性满月的日期是29天,女性是30天。还有人过半个月就满月庆祝,希望孩子长命百岁。庆祝满月主要是和产妇亲戚,外婆家会送银手镯,首饰,衣服,小被褥等东西。其他亲戚送来了3英尺长的布,折叠成“山”的形状。主家回赠背心、枕巾之类,以示感谢。

假日和节日

平遥县人民保留着许多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民间传统节日包括季节性节日、纪念性节日、祭天祭地节、祭祖节、拜鬼神节、祭祀动物节等。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地、人、神、鬼、兽和谐相处的向往。它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传统的民间节日,我们可以探索古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渊源。

祭祖

平遥县人的祭祀活动可分为两类:神祭和祖先祭祀。以前神的崇拜者很多,有“无庙无村”的说法。各种神龛设在普通家庭。灶王爷、张弓、家神、财神、门神、土地都是崇拜的对象。职业艺术家在家中的显著位置供奉祖先或神灵,以示奉献。许多人把佛像或观音菩萨像放在闲置的房间里,在农历正月初一和十五摆好烧香,以示虔诚。迷信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祭祖是对祖先的一种记忆。一般在除夕、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或祭祖日祭祀。

搬家

现在的农村,有很多人沿袭老习惯,改日开工祭拜土地神;施工期间注意高大的红旗,消除邪气。新房关门,要贴对联,放鞭炮,招待手艺人,表示感谢。搬新房子,要先“填房”,杀一只银红色的公鸡,给房子喷鸡血。搬家时,先搬入玻璃瓶、案板、筷子、蜡烛、发面等物,表达“平安”、“幸福”、“胖”之意。

方言

《礼记·王制》记载“五方之民不可言”。平遥方言是中国汉代文化语言保存最完整的县之一。平遥方言有着极其丰富的名词重叠,这与普通话的名词特点不同。这个称谓很有意思。而这种方言是平遥特有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