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词最早来源于“大学”,那么中国古代有大学吗?
其实中国古代就有大学的说法,只是当时的名字不叫大学,叫国子监。据史料记载,中国在西周时期就设立了国子监。
因为在中国古代,你必须通过考试才能成为政府官员。所以四书五经的学习也很重要。到了汉朝,汉武帝听从大臣的建议,建立了国子监制度。选了五十个人,这些人通过了考试,最后被提升为官,就产生了博士教选官的制度。因为这些人读书的地方叫太师,所以也叫太师生。
只是过去大学的学科没有现在丰富。那时候大学学习制度很严格。刚开始大学规模不是特别大,只有50人,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规模不断扩大。汉昭帝年间有50到100人,汉宣帝年间只有200人,到汉元帝时已增至1000人。此后,就有了太学制度的建立。
但魏晋以后,由于长期战乱,一时兴起荒废了学校,当时的士大夫,也就是大学教师,都在教学上处于被动,一心只想避祸。国子监早已名存实亡,直到咸宁年间,大学堂和郭子学堂一起建立,国子监才逐渐发展起来。后来,郭子学校致力于教育皇室的孩子,而帝国理工学院是普通社会的官员或想改变命运的人就读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