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地名的由来
宜宾县建立于唐代,据说意为“木易客”。
到了宋代,为了避免隐姓埋名,将“易”改为“易”。
宜宾原名“博导”,北宋惠宗治四年(1114)更名为“宜宾”。但“宜宾”这个名字早在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就存在了。原因如下:隋末,经分析,南安县(今乐山前身)部分地区位于宜宾县觉溪镇宣化坝,马晨县作为犍为县的县辖,位于宜宾县三江口市;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少数民族“以义迎客”之意(或唐代少数民族“以义待客”),改为救马马为义客;976年,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宋二帝赵匡义(又名光义)上台,宜宾之意为讳,遂按孟子之意改宜宾。但这个“宜宾”指的是宜宾,其县城位于今天宜宾县爵溪宣化坝,而不是指今天的三江口老城。但是,毕竟“宜宾”已经出现了。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宜宾郡降为宜宾,镇压,入道县。又过了43年,治宁四年(114),道县更名为宜宾县。然而,此时的宜宾县城仍不在今天的三江口老城区,而是在今天江北的旧州坝。南宋咸淳三年(1267),宜宾郡迁至登山(今三江口老城东)。直到元十四年(1276)宜宾县才迁回现在的三江口市。今天三江口的宜宾老城叫“宜宾”,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总之“宜宾”这个名字从1026开始就出现了。今天三江口的宜宾市叫“宜宾”只有726年。其间宜宾城位于爵溪的宣化坝(***138)、九洲坝(***153)、登山(***9年)三百年。尽管如此,由于“宜宾”是由博导继承而来,博导城就是现在的宜宾老城区,而从隋到今年,民国时期的犍为县、容州县、南溪县、徐州路、徐州府、专员公署等大都位于今天的宜宾市(包括三江口老城、九洲城、高登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