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瓷器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首先,瓷器是通过“丝绸之路”运输的。伊朗(原名波斯)位于亚洲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和伊朗人民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文化交流和贸易。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中国与伊朗的交流更加频繁。从7世纪开始,中国的陶瓷和丝绸产品一起沿着这条路被运往西方。据考古发掘,在尼沙布尔等地发现了唐代至清代的中国瓷器。尼沙布尔,位于伊朗东部,是古呼罗珊的中心,也是东西交通的枢纽。这里的人们非常喜爱中国陶瓷,视其为珍宝。1059年,一个叫拜哈赤的人在他的作品中写下了一段非常有趣的记录:“呼罗珊总督伊萨向哈利法的海伦·拉希德赠送了20件精美的中国官窑陶瓷和2000件普通陶瓷。这是哈里发从未见过的。”近年来,尼沙布尔遗址发现了9至13世纪的中国陶瓷,包括越窑和长沙窑的青瓷、青瓷和白瓷。
中国瓷器的出口尤其体现在海上“陶瓷之路”上。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很早就发展了海上交通,并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了友好关系。
自唐代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在广州、明州(即宁波)、泉州设立贸易公司,管理对外贸易。自唐代以来,明州是对日贸易的主要港口。唐代商人李永德于公元842年(唐会昌二年)从明州冒险到日本,这是中国对日民间贸易的最早记录。此后逐年增加,在日本被称为“唐商”或“宋商”的中国商船,在9至12世纪间,已有百余次驶往日本北九州港。五代时期,商人姜成勋、江舟等多次往返于中日之间。公元947年,吴越王钱左委托商人江舟,将越窑青瓷等一批土特产和书信带到日本,交给有关官员。954年,钱弘俶任命商人姜成勋代表吴越国,写了一本书,送给日本政府。到公元1105年(宋崇宁四年),从明州起航的泉州客李冲商船,满载“二百床、一百床”赴日。虽然这是现存唯一的瓷器贸易记录,但所有中日之间的商船无一例外都装载了瓷器。
中国瓷器是怎么传到欧洲的?因为欧洲离中国很远,最早出现在欧洲的瓷器并不是直接从中国运来的,而是经过波斯、埃及等国运来的,而且数量很少,所以欧洲的瓷器感觉更加值钱。那么中国瓷器是什么时候,怎么传到欧洲的呢?唐宋时期,中国瓷器的贸易主要由阿拉伯人控制。
到了唐代,来自中国的商船可以航行到阿曼、波斯、巴林沿海地区,来自这些地方的商船也直接与中国、广州、泉州等港口通航。中国船把货物运到Sielaff后,换船,再通过红海运到埃及。中国瓷器随中外商船运往北非。在红海沿岸的考塞尔、尼罗河上游的底比斯和库夫特以及开罗郊区的福斯塔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其中,福斯塔遗址出土的遗物尤为丰富,有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元青花瓷、长沙窑青瓷等。,有一万多块碎片。
在宋代,中国瓷器大量销往国外。到了南宋时期,由于疆域缩小,朝廷财政困难,对外贸易成为国库的重要收入,因此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有几十个国家来中国进行贸易。然而,对外贸易越大,流向海外的中国硬币就越多。南宋为了防止钱币流向海外,出现钱荒,继唐朝禁止钱币出口之后,于1219年规定,所有外国商品都要以丝绸、织锦、瓷器、漆器为代价进行交换。就这样,宋朝的瓷器出口到了海外,也出口到了东非沿海国家。
欧洲人可能通过地中海将中国瓷器贩运到亚历山大港,但阿拉伯商人从未将许多中国瓷器卖给欧洲人。因此,所有传到欧洲的中国瓷器都被视为无价之宝,其中一些还镶嵌着金银。目前最早有记载的这类瓷器是匈牙利国王路易(公元1342-1382年)收藏的,1381年景德镇产的镶银青瓷。
1517年,葡萄牙商船首次驶入广州港,成为欧洲第一个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的国家。从那以后,过去远达地中海和东非海岸的瓷器绕过好望角,沿着南非海岸向北到达欧洲。然而,此时运往欧洲的瓷器数量仍然很少。
公元1610年,有一本叫《葡萄牙王国描述》的书对中国瓷器大加赞赏,说“这种瓷瓶是人们发明的最漂亮的东西,看起来比所有的金、银或水晶都可爱。”但瓷器在当时是贵重的奢侈品,价值和黄金一样,一般人都可以不在意。
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瓷器的海外市场活动。因此,中国的瓷厂生产了相当数量的瓷器用于出口。从明朝中期开始,也出现了欧洲人定制的瓷器,欧洲人要求用皇家纹章或皇家纹章作为瓷器的装饰。17世纪后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人到广州订购装饰有法国武器和盔甲的瓷器。中国不仅接受订单,还烧制了一些样品送到国外,这充分说明中国的瓷器贸易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
自唐宋以来,中国瓷器销往世界各地。很多国家也仿制中国瓷器。朝鲜是最早学会制瓷的国家。他们于918年在金汤建了一个窑,开始烧瓷器。日本在奈良时期(公元8至9世纪)引进了中国的烧窑技术,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奈良三色”釉陶。埃及人在法特米王朝(969-1171)前后开始模仿中国瓷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5世纪,阿拉伯人将制瓷方法传播到意大利,开启了欧洲制瓷史的新纪元。简而言之,在中国发明瓷器的1000多年里,瓷器大量销往许多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