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
这节课有两大内容:一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二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新发现的史实来看,文中的内容不仅过于简单,而且有些观点已经过时。学生不可能在本课内容的基础上理解20世纪苏联的解体。正文引用了列宁的话:“我们计划在一个小农国家里,通过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达命令来调整国民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表明我们错了。“作为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理由,老师们会充分利用这份材料,但课本上的材料太简单了。我们看不到列宁为什么要改变政策,斯大林时期做了哪些改变。如果介绍以下材料,会有很好的效果。
1921年春,忍受了三年收余粮制度的俄国农民,在战争基本结束时,看不到改善生活的可能,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开始诉诸行动...
军队的情况也很糟糕。多年的战斗使士兵们筋疲力尽。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地区。在与家乡的通信中,他们得知了农村经济危机、地方政府滥用权力、大量招工等消息。,而他们的不满与日俱增,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1921开头的俄罗斯情况就变得很糟糕。
罗朗斯塔德基地的水兵曾是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的重要支柱力量...在频繁的农民暴动和工人罢工的影响下,罗朗斯塔德也弥漫着对苏联政府的不满。
.....1921二月,本来就不安分的水手们得知彼得格勒工人罢工骚动的消息,也闹了一场公开骚动。
3月2日,在劳龙斯塔德的国家教育博物馆举行了一次代表大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劳龙斯塔德苏维埃委员会的改选。
农民起义是布尔什维克党改变征粮政策的根本原因,改革的最后推动力是劳龙斯塔德的水手暴动。
出示上述材料后,向学生解释,正是基于上述情况,列宁认识到战时* * *生产政策不得人心,并于1921年3月23日开始实施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从征收粮食税开始,而不是粮食征收制度。这样学生不仅内心震撼,也明白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真正原因。老师随后向学生解释说,列宁最初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作为临时政策,党内许多高级领导人都不同意,其中斯大林极为反对,但后来列宁发现新经济政策应该长期实行,这一点在他后来的《论合作社》一书中有明确论述。
这样,通过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自然过渡到第二个问题,即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即开始实行战时* * *生产政策。斯大林改造后成为斯大林模式,从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这样,前后两个问题就有机地融为一体,苏联后来解体的大致原因也就清楚了。
葛,周晓?王先生在《什么是历史》中说:“有的人得益于同一个历史,有的人则被愚弄。关键在于学什么,怎么学。”让学生学习真实的历史,才能启迪智慧,获得真知,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