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梅山铁矿()

梅山铁矿位于南京市西南郊西山桥镇附近,距南京14公里。宁芜铁路和公路从矿区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矿区位于宁武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北部,板桥-凤凰山断裂带和板桥南京断裂带交汇处。燕山晚期与矿化有关的辉石闪长玢岩以岩株的形式出现。矿体产于辉石闪长玢岩与大王山组辉石安山岩接触的破碎带中,呈大透镜状,长1370米,宽824米,厚134米。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半假晶赤铁矿、含钒磁铁矿和黄铁矿。磁铁矿含全铁42.36%,硫2.148%,磷0.338%,含钒磁铁矿含五氧化二钒0.203%,硫铁矿含硫19.69%,全铁25.69%。各种矿石都具有良好的可选性。矿床成因类型属火山热液型。

1956年3月至1957年3月,地质部物探局航测大队902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了1∶65438+万次航磁调查,查明眉山地区为高强度航磁异常区,为今后工作提供了依据。

1957年初,冶金部地质局华东分局807队(以下简称807队)在凤凰山铁矿外围进行综合找矿。由于地表覆盖,委托冶金部地质局物探总队(简称物探总队)三区队二支队进行地面磁测。1957年夏天,胡大一、何桂生在房山-凤凰山-云台山、凤凰山稷山-梅山之间进行了1∶25000地面磁测,圈定了梅山等几个强磁异常区。然后对强磁异常区进行了1∶5000的详细调查,结果表明眉山地磁异常规模大、形态规则、强度高。通过岩石物性测定,认为异常是由磁性矿体引起的。

1958年5月,807队技术负责人林根据穿过异常中心的一条磁测精细剖面解释布置验证孔。第一个孔(CK1孔)在99米处见矿,但直到260米仍未穿透矿体(由于井内发生事故而停止钻井)。第二个洞(CK2洞)在157米至442米处见矿,厚度为285米。在第三个孔(CK3孔)中,从184米到387米看到矿体,厚度为203米。当时推断矿体呈靴筒状,钻孔正打在靴筒中心。因此,认为虽然钻孔较厚,但整个矿体的储量并不大。林等地质学家在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大胆预测矿体边界在负磁异常中心附近,并据此布置了CK24孔,证实了这一预测。之后,物探总队从研究的角度对矿区进行了重力测量,发现重力异常范围包括一部分负磁异常区,重磁异常形态和中心位置不一致,因此认为矿体呈“靴形”的认识不全面。此后,807队按照等轴状、椭圆形矿体的设想进行勘探。为满足矿业部门提出的“梅山铁矿高速建设”的迫切需要,于3月底1960提交了梅山铁矿地质勘探中期报告进行采矿设计,探明铁矿储量2.9亿吨。为弥补上述报告中水文地质资料的不足,梅山铁矿水文地质勘探报告于6月1960提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为中等复杂。梅山铁矿经过六年的普查评价、初步勘探和详细勘探,已完成磁法1:25000平方公里、磁法1: 5000平方公里、重力3.45平方公里的物探工作。807队完成地质调查1:2000 3.08平方公里,地质调查1:5000 5.07平方公里,钻探26865米。1964年6月提交江苏省南京市梅山铁矿地质勘查总结报告,铁矿储量31万吨。

8月1978至2月1979,根据冶金部指示,江苏冶金地质勘探公司807队张妙贵、秦红星为满足年产500-700万吨梅山铁矿二期建设需要,进行了二期勘探。钻9820米。1979年末提交江苏省南京市梅山铁矿二期工程地质勘探报告,新增铁矿储量934万吨,其中可供储量772万吨,硫铁矿2654.38+08万吨。

梅山铁矿是上海梅山冶金公司炼铁厂的矿石基地。设计规模为每年250万吨铁矿石,实际年产量约为654.38+0.7万吨。自1980建成投产以来,生产原矿2000多万吨,利润近亿元。此外,矿石中约有2%的硫是浮选产生的,年产量6万吨,产值700多万元。利用自产硫精矿生产优质硫酸,产值达565万元;从铁品位约65%的硫酸渣中回收铁精矿,获得年效益265,438+70万元,充分利用了矿石资源。

梅山铁矿充分利用现代物探方法,敢于实践和验证地球物理异常,敢于在远离接触带的火山岩区进行地质找矿,使物探和地质找矿紧密结合,找到并探明了隐藏在地下的大型铁矿床。梅山铁矿的发现突破了陆相(基性)火山岩无大矿的理论,对我国寻找该类型铁矿具有指导意义。安徽漯河大型铁矿是借鉴梅山铁矿经验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