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大师王大凡简介

现代人物的中文名字:王大凡。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西省太原市

出生日期:1888

死亡日期:1961

职业:美术硕士

主要成就: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代表作品:马谡献都督,十年面壁,大禹治水,破王进京。

王大凡数字

(lishixinzhi.com历史)男(1888 —1961年),生于平居士,又名子乔,斋曹萍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为躲避战乱迁居安徽黟县。他出生在江西省鄱阳县黄岗村。

王大凡的人生经历

王大凡是儒商的后代,祖上是教商的。因为战乱,父亲失去了生意,靠母亲吕维持生计。王大凡小时候在一所私立学校学习了三年。13岁之前是学徒理发。1901年,随父母到景德镇投靠姐姐的“红店”,随哥哥王大平学习。当了三年学徒后,王大凡在她姐姐的店里独立画瓷器。这时,他的姐姐雇了当时著名的洪宪瓷画家、淡绛画家王在店里画瓷器,给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其仕女画尤为著名。王早年在杭州以画纸扇为生。其书法受清代“二王”影响,其画与费、沙山淳、一脉相承。王只比大三岁,所以他很容易沟通,他们从友谊发展到师徒关系。王不仅教画画,还教他诗词歌赋。在王的指导下,刻苦学习,成绩斐然。1915年、、潘沟玉、王、周、作品被江西省瓷业公司、景德镇商会推荐,送巴拿马博览会。王大凡的粉彩瓷画《傅贵手拷》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是当时唯一的金奖获得者。

1922年,参加了浮梁县县长许发起的“瓷器艺术研究会”,王、为副会长。从1922到1924,该社吸收了200多名会员,出版了20多期,举办了多次师生和会员的画展。针对陶瓷绘画的不足,利用国画理论经典《林志》来提高红点艺术家的艺术修养,探索陶瓷艺术的发展。1924年,研究会被军阀洗劫一空。不久,39岁的王病逝。在失去老师后,王大凡并没有感到沮丧,而是继续努力,勤于练功,博览群书,从而奠定了他在景德镇瓷器艺术界的地位。为了致力于陶瓷绘画的创作和研究,

国王

1916年,“大帆”和王琦赴上海观摩海上画派作品,并见到了吴湖帆先生。在这次访问中,他们分别喜欢扬州八怪中的罗聘和黄慎的绘画风格。回到景德镇后,我们经常一起学习、临摹、讨论,影响越来越大。浮梁县县长安辰专门为他们的画室陶陶题写了“太神奇了”的匾额,两人从此名声大噪。1,928年1月,一个瓷器商想收藏两套八件套长瓷盘,分别用来画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王大凡、王琦联系了汪野亭、何猷仁、邓碧珊、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等八位瓷艺家进行绘画,形成了“月圆节”,别称“珠山八友”。不久,毕伯涛回老家参加他的葬礼,邓碧珊去世,于是徐仲南和田和贤被接纳为会员,一直持续到大约1940。

从1901到1940的39年间,王大凡的陶瓷艺术完成了从古代色彩和图案到传统文人画的转变。

从1901—1920,深受其师傅王的影响,早期画的仕女画与王的仕女画一脉相承,都是晚清时兴的画风。如《西厢记》中的仕女形象,王的狩猎图,都属于鹅蛋脸、樱桃小口、细腰。风格很像费、沙山纯和的风格。它以表现名媛淑女为基础,以戏剧手法为表现方式,笔触细腻,造型正规。它尚未达到成熟阶段,但它显示了王大凡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1916、王琦和王大凡回沪观察海洋画家的作品后,罗聘的绘画风格对王大凡影响很深。

与的绘画相比,范的神仙眷侣绘画更像是一种再创造。中年学习吴道子、陈老莲、马靖江的绘画技法,可以说是受益良多,博采众长,成为法家。后来,王大凡从马涛的“诗中有画”中汲取了营养,而马涛似乎也可以从“富贵寿考”中窥见一斑。此时,王大凡还创作了一些带有儒家思想和历史典故的瓷器作品,如《婆婆纹身》、《木兰从军》、《桃园三界》、《风尘三侠》、《执烛》、《西河情鹅》、《太白不醉》、《取智救世》、《宋菊遗风》等。其中,《采药济世》讲述的是八仙人铁拐李从山林中采集灵芝治愈人类创伤的故事。图为山势险峻,群峰众多,曲径通幽。无论是人物的塑造,还是山石的构图,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与和谐;“闻鸡起舞”是王大凡最喜欢的绘画主题之一。其准确的造型注重体量感和挥剑的灵动,表现出优雅和力量之美。王大凡年轻时喜欢弹琴舞剑,还喜欢画《闻鸡起舞》来练习写作。动笔之前,他对着镜子摆好姿势,舞剑,有了明确的计划之后,就一气呵成的画完了。《戏月-承天寺》在诗词书画方面都非常成熟。“戏月——承天寺,苏公与客闲。我知道,几千年后,我又在客厅里了。”这首诗写得自然朴实,寓意深刻。“文人画”的氛围是画面感十足,人物的刻画、服装线条的组织、场景的搭配、画面的构图都恰到好处。《松菊犹存》虽为兼职作品,但其人物造型、画面构图都表明作者在表现手法上追求高雅典雅,强调写意。以上作品足以代表王大凡中年绘画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