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三大历史,谈谈你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协作、勇于攀登。”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作出了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于这项神圣而伟大的事业。
他们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官兵一道,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力量薄弱、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以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众多“精神”和政治词汇之一,它象征着在没有良好环境的情况下从事科技发展和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兴国政策的开始。
对中国来说,两弹一星是在没有外援的非常困难的环境下发展出来的成果。“两弹一星”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自力更生、潜心科研开发、创造“科学奇迹”的态度和过程。结合的要素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可以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等领域衍生。在政治词汇上,类似于台湾省的“发展绿色硅岛”、“新竹科学园区奇迹”、“两万亿两颗星”。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20世纪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将继续弘扬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巨大动力。
“两弹一星”精神作为一个政治词汇,可以用在科技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等领域,比如“用“两弹一星”精神建设一流大学”、“用“两弹一星”精神发展信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