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县志》简史

海阳县位于胶东半岛南部,因地处黄海北部而得名海阳。疆域“比山强,比海强”,形势险要。汉朝、后赵、东魏、金朝、元朝都很重视这个地理位置,都称之为“平番镇”。达宋伟建立后,政治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清雍正十三年(1735)设县。全县海拔4 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其中黄愚山最高海拔589米。地势北高南低,都属于崂山支脉,有两山四丘三平原。大型河流7条,均为季节性河流;海岸曲线长128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为919000公顷。有9个沿海港湾和9个近海岛屿,有17块大岩石。气候属于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1.5℃。年平均降水量787.8毫米,境内已发现矿藏27种,矿化点149个,已开采出石灰石、滑石、大理石、黄金、铜、黄铁矿等矿产;证明在102处有未探明的矿床和矿化点。海水资源得天独厚。潮间带生境189种,海洋鱼类78种,虾类14种,蟹类21种,藻类41种。野生动物51种,草本植物278种。树木有65科364种。土特产中,海阳香豆、凭栏秋桃、杨泰大葱、秋口苹果、清泉矿板栗、九岭矿山楂、牟家黄烟、竹乌芋头、大庄丹竹、山西头梓、何家峪雌(蚌)、T字虾。海阳是* * *在胶东建立党组织最早的县之一。17年(1928),* *生产党小组在夏泽村第一次成立。21 (1932)年,宋、等* * *产党员在城内秘密作战。同年,早期中央党在胶东的领导人张景元到该县开展革命工作。次年,中国海阳特别支部成立,中国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中发展。1941年,胶东区党委凭借海阳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人情融洽,在全县建立革命根据地,指挥全区革命斗争。同年4月。小店村成立海阳抗日民主政府。9月1942,16本县人民配合八路军收复海阳县,是我国沦陷区最早解放的县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 *生产党领导人民广泛开展地雷战和麻雀战,击毙、击伤、俘虏敌人1500余人,涌现出胶东区以上民兵英雄模范1500余人,以及胶东特模爆炸村3个、“五虎村”等单位。1945年6月,胶东军区授予“战斗模范县”称号。解放战争时期,派遣了154000名民工支援前线。由于他们的突出成绩,胶东军区于1949年6月被授予“拥军优属模范县”称号。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全县有2.38万青壮年积极参军。6593名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牺牲。新编《海阳县志》人物篇,为35位仁人志士立传;上面列着向阳山抗日将士和6593名烈士的名字。海阳是一个农业大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985年农业总产值增加到3.04亿元,比1949增加了13.7倍。从建国到1985的36年间,共向国家出售公粮165438+7500万斤。县里的种植从杂粮变成了小麦、玉米、红薯、花生。“海花1号”花生是海阳栽培的优良品种,每公顷产量1982+00991 kg,为全国之最。海阳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以远洋捕捞为主,水产养殖较少。1936,6个渔区,45个渔村,3325名渔民,总渔获量6286吨。新中国成立后,渔业产量逐年增加,同时重视海水和淡水养殖,1978后发展迅速。1981年被国家定为淡水商品鱼基地县。1985年海洋捕捞产量为17838吨,是1949年的2.9倍。海水和淡水养殖面积365,438+008公顷,产量65,438+0,453吨。此后,水产养殖有了很大发展。在传统行业中,制盐是第一位的,其次是酿酒、土陶、缫丝、网扣、花边等。1949的工业产值为309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办国营和集体工业规模扩大。1958年,社会办工业兴起,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80年代,全县有机械、纺织、工艺品、食品、建材、电器、化工等门类。1985年,全县工业企业1715家,工业总产值32191亿元,比1949增长103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5%。北有蓝烟铁路,南有凤城商埠。干线公路5条,支线公路12条。乡镇道路全部通了,村村通了电话。交通、邮电通讯发达。新中国成立后,海阳教育蓬勃发展。1985全县有幼儿园584所,小学732所,中学88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9.4%,有5391名学生考上大专、中专。海阳历来重视文化事业。县内文化机构设施齐全,布局合理。海阳秧歌多姿多彩,久负盛名,被评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

新版《海阳县志》(1994)获山东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