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工作过程和任务完成情况
(一)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设计编辑和技术培训阶段
时间:2002年6月+2002年10月~ 9月。
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对测区的地形、地质、理化远程和专题研究资料进行全面采集和数字化,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技术资料收集管理和分类保管。派出项目组部分技术骨干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调度现代化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对项目组全体技术人员进行数字区域调度系统和PDA外业操作流程培训,并积极开展与相关项目的技术交流,使项目组主要技术骨干迅速掌握了系统的操作流程。在消化现有资料和室内遥感影像初步解译的基础上,2002年6月进行了野外调查,用第一代成图程序完成了地质剖面调查和部分主要地质路线调查,采集了部分关键岩石样品。2002年7月至8月初,数字地质草图编制完成,设计完成。专题研究的名称是“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RGMap)在1: 25万面积调查区的推广应用研究”。8月6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组织并主持召开的评审会通过了《设计书(送审稿)》(评为91,优秀)。根据专家意见,对设计草案进行了修改,并于9月中旬提交正式设计,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认可,同意按设计开展工作。
(二)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和数字成图技术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研究阶段
时间:2002年9月~ 2004年4月。
从2002年9月到6月10,项目组进行了外业前的业务培训,并在室内对数字区域调整的程序进行了系统的练习和测试。针对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邮件或电话咨询了程序开发者李朝玲研究员,部分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9月下旬,在李朝玲研究员的指导下,我们到野外进行了数字填图和剖面作业。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项目组的大部分技术人员已经基本掌握了数字区域调整程序的操作流程。同时,项目组组织大家学习了1: 25万区域调查(暂行)的技术要求、不同岩石的成图方法指南、三大岩石的命名方案以及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深入查阅和分析前人在测区的地质成果,探讨测区工作的重点;进行遥感地质解译;编写绘图区电子词典,准备软硬件设备。鉴于测区地质研究程度高,地质资料丰富,前期资料录入工作繁重,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调处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我们初步总结了测区PRB数字成图过程中快速、准确、有效录入和核查前期地质资料的工作方法,全面完成了野外出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002年10月至2004年4月,野外数字地质填图、数字剖面填图、专题研究和室内资料录入工作全面展开。由于本项目为改版图,20.5幅1: 20万区域图已全部完成,在野外地质调查中,我们做了如下工作安排:①对于未进行1: 5万区域图调查的地区和博白-岑溪造山带发生强烈构造混合的地区,以实测为主,选择地质廊道进行调查。②1:5万区域调整的地区,主要以检查核实为主。在充分利用前人实际数据的基础上,我们为每个1: 5万图选取1~2条路线,并保证在1: 25万图内建立的测绘单元必须有2条以上实测路线进行控制。(3)对前人测得的剖面进行了实地检查,并对一些重要剖面进行了修正或复测。
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和完善适合测区数字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对RGMap数字填图系统的成图采集方法、工作效率、研究精度、成果表达和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一系列修改、补充和完善的优化建议。完成地质填图面积17095km2,测量数字地质剖面5条82km,检查修正数字地质剖面26条229km,系统采集测试样品2022个。
(三)室内资料综合整理、野外验收汇总编辑和野外补编阶段。
时间:2004年5月~ 2004年9月。
在完成设计规定的全部外业调查和室内资料输入后,从2004年5月开始转入室内资料的综合整理研究、样品的鉴定测试和资料成果的归纳分析,形成PRB资料实物图。在实际材质贴图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拓扑数据处理,形成了1:1:25万。同时,根据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总结了测区数字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编写了详细的野外工作总结,整理了野外验收的全部实用资料(包括数字野外原始记录簿及其采样数据库、测试结果数据库、剖面数据库和相应的图件、各种原始图件、典型实物标本、各种过渡性综合解释成果和综合研究成果、各级质量检查记录和工作总结等。).9月1 ~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调查中心在广西南宁组织主持野外验收。评审会上,相关专家一致认为:“项目自实施以来,严格按照任务书和设计审查意见的要求实施。经过两年多艰苦的数字测图和各种数字资料的室内整理完善,已按计划圆满完成了任务书和设计书中规定的全部野外调查任务。有重大发现和突破,认真总结了修编图的数字化成图方法,提供验收的外业数据符合要求。成绩92.5分(优秀),同意录取。9月中下旬,根据外业验收专家组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前期数据的标注,并在外业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补救工作。
(D)数字制图技术应用研究报告的准备阶段
时间:2004年10月至2004年2月。
撰写研究报告各章的分工如下:第一、二章由覃小锋撰写;第三章是和周写的。第四章由、周、、胡桂昂撰写。第五章由胡桂昂、周、和编写。第六章是胡桂昂写的;第七章由周、、胡桂昂撰写。每章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覃小锋将编辑手稿。最终报告已于2004年6月5-38日提交审核。
通过三年来艰苦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南项目管理办公室、广西地质调查院和广西区调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项目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项目工作进展顺利,按计划圆满完成了任务书和设计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