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井属于哪里?
南越国时期,越秀山有一口越宫,这口井可能是宫中专用井。因山上有岳王台,故又称岳台井。对面有清泉街和清泉街小学,井因此得名。传说赵佗曾经把一个金杯扔进一口井里,但是从北郊15km外的石门流出,说那口井与石门相通。当然,这只是传说。所以唐代《通典》说有个“天井口”,天井是越王井,门是石门。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话》说,越王井“水力重,味甘,为玉之津液”,并说“饮泗水,肌肤润泽,百岁有余,绝不忘”。如果能证明井水有美容功效,能保护“视听持久”,还能长寿,那一定很有开发利用价值。
越王井地理位置重要,水质好,又有那么多美丽的传说,自然引起皇宫和政府的重视,甚至据为己有。
南汉王公刘曾独占此井,称之为“玉龙泉”,“禁止人取之”。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写道“广州人都喜欢喝这井里的水,可惜只有”——而有权有势的人,只好喝六王山的井水”。清初,平南王尚可喜独占此井1O年,四面筑砖墙,派兵把守,并贴出告示:私自抽取井水者,鞭笞四十。
明天顺年间(1457 ~ 1464),广州富潼关曾将粤望京列为广州十大名泉之一(排名第八)。民国初年,军阀龙继光派了几十名士兵轮流抽水,清理这口废弃的井。花了两天时间才把水排干,可见井水的客户量很大。在旧时代,城市里的一些茶馆自称是山川名茶,还从这口名井取水来招揽顾客。在20世纪50年代,许多居民仍然去越王井取水饮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周围环境的破坏,年久失修,井底淤积,古井逐渐失去了饮用功能,成为一座古迹。1983,此井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与此同时,曾经有人谈及开发利用越王井的水文化资源,有人想破坏井地。1996 ~ 1997期间,发生了一场“毁井保井”的风波,被新闻媒体大肆报道,以“恢复原貌”告终。
现在岳王井已经建成了一个美丽的景区。岳王井的白石牌匾后面是一条铺满鹅卵石的曲径,寓意“历史的长河”,通向古井。井上建有青瓦亭,红墙红柱,飞檐斗拱,古朴典雅。顶部仿南越王墓出土的屏饰——铜朱雀(长颈铜鸟),整体风格与南越王墓协调。透明的墙和绿色的花园是这座古城的一道风景。不久前,一位专家在设计城市传统中轴线时,也提出在中轴线西侧恢复北起岳王井、南至戴宇河的六脉运河。其构想是以越王井为源头的六脉运河通过戴宇河入海,再现“六脉通海”的历史景观,以越王井为重点,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
赵佗,?137)之前,是秦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出生在正定(正定)。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港澳和岭南地区建立政权的秦将军,为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统一做出了突出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开始了建立多民族统一中国的宏伟事业,他以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为首要目标。公元前218年,派大将屠遂、赵佗率兵五十万进攻岭南地区。由于屠呦呦滥杀无辜,赵佗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