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群岛简介及详细信息

总览位于闽江口外25 ~ 40公里处。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人口约1万。属于连江县。元朝时,闽浙沿海的渔民经常把渔船停泊在这里。明初,渔民陆续在岛上定居。妈祖因南干塘上的妈祖坳而得名。马祖群岛由南干塘(又称马祖岛)、北干塘、高登岛三个较大的岛屿和附近的13个小岛组成。马祖岛最大,面积10.4平方公里,海岸线23.5公里。西部和东北部地势较高,以元台山最高,海拔249米。北岸的清水湾和西岸的妈祖湾是船只的泊位。北干塘,又名长屿山,面积7.13平方公里,中心墙297米,是群岛最高点。高登岛,又名北沙岛,距黄岐半岛仅9.2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地势南宽北窄,地势南高北低。南部的夏目海拔177米,是全岛的制高点。马祖海峡位于南、北甘棠之间,水深40-50米。马祖群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差小,风大。马祖群岛为岩石岛,海岸陡峭,北干塘西岸和南岸海滩发育。岛上几乎没有可耕地,大多数居民以捕鱼为职业。主要海鲜有大黄鱼、鲳鱼、鳗鱼、丁香鱼等。1999年,以妈祖列岛为范围,建立妈祖国家风景区。除了地貌和人文特色,马祖也因为地理位置成为候鸟过境或过冬的地区。2000年,马祖群岛燕鸥保护区成立,主要针对白眉燕鸥、红燕鸥、淡燕鸥、凤头燕鸥、黑尾鸥、岩鹭、插尾雨燕等7种鸟类。2000年6月,有4对黑嘴凤头燕鸥被列入世界鸟类红皮书濒危物种。最佳燕鸥观赏季节是每年的5月至8月。

妈祖的流行语言是带有长乐口音的闽东话,当地称为平话、马祖话或福州话。

历史悠久的马祖群岛马祖最早开发于元代,是大陆渔民出海捕鱼时休息避风的地方。明末清初时期,当地被倭寇占领。直到清初,福州沿海地区的渔民陆续迁居至此,逐渐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村落,其中以陈、林、曹、王、等民族最为流行。今天南干是马祖最大的岛屿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因为连江县是马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马祖地区的风俗习惯是从中国大陆闽东传承下来的,当地语言是福州话(长乐口音居多),当地人常称之为“平话”或“马祖话”。由于马祖四面环海,多风,当地居民多采用花岗岩块沿山坡修建。其结构多为两层的单层建筑。窗户在高处很小,窗台是石条做的,屋顶是“火山密封墙”,弧形如火焰燃烧。屋顶用红色或灰色瓦片覆盖,接缝处压上石块,防止强烈海风吹袭。有些房子受南洋欧式建筑的影响,俗称“洋楼”或“异国海角”。

地理马祖列岛北起东音乡北岸(26度23分);南至菊光乡林岙岛南岸(北纬25度56分);极东通向石围东岸(东经120度30分);最西边是南干乡金沙村西岸(东经119度51分)。距台湾省岛114海里,距金门152海里,澎湖至闽江口180海里,距福建沿海约10海里。群岛陆地面积29.52平方公里,县内各岛屿海岸线总长133公里。从地质学上来说,它是一个花岗岩锥形岛屿,地形大而陡。北干岛的悬崖海拔294米,是马祖群岛的最高峰。南干第一峰是云台山,高248米,已被列为台湾省小白岳山之一。

山谷、海湾多,沿海地区花岗岩岩石受海浪风化侵蚀,悬崖峭壁、险礁、海蚀洞、海蚀门多。部分海湾、海湾经过冲积、堆积形成海滩、砾石滩、卵石滩。全县只有四个乡,但东阴没有沙滩。

气候马祖群岛马祖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潮湿,春夏多雾交流,秋季平均气候稳定。马祖的纬度略高于台湾省北部(约一度),但由于接近中国大陆的大陆性气候,气温低于台北,年平均气温18.6摄氏度,早晚温差大。全年气温2-2月最低,3月以后逐渐回升。最高温度在7月和8月,月平均温度在29度左右,之后逐渐降低,2月最低月平均温度只有10度左右。风速在10到次年3月之间,大陆冷气团南移,有较强的东北季风,所以风速最大。特别是3-5月,开始刮南风,就变成雾了,也就是平流雾。每年春天,南风从台湾省海峡带来暖湿空气,与气温较低的马祖地面和水域接触,形成浓雾。平流雾的厚度可达七八百米以上,天气好的白天太阳辐射最多只能消除云层的顶部。因此;如果平流雾持续时间较长,能见度会直线下降,这也是这个季节马祖地区航班经常飞停的原因。

马祖地区全年降雨多集中在4-5月,而台风多发生在7、8月。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060毫米,不到台湾省降雨量的一半。雨季集中在4-9月的雨季和台风季。

产品马祖列岛特色美食:马祖的美食有清蒸黄鱼、贻贝、笔筒、东莒光蛤、鱼面、金汤圆、萝卜糕、紫菜、吉光糕等。,特产有粑粑隧道高粱、东涌高晨、鱼面、黄鱼、红粮、米醋、妈祖酥、芙蓉酥、金汤圆、金银花茶等。继光饼,相传中国明朝大将戚继光曾镇守妈祖剿灭倭寇。戚继光将军为了能在执行任务时填饱肚子,在圆饼中间戳了一个洞,这样烤出来的饼就可以通过绳子绑在腰上或胸前,方便士兵在行军和执行任务时食用,因此而得名。

麦葱,马祖俗称野葱,一般生长在北干乡的山坡上。每年冬春季节,是野葱生长的旺季,在怀道楼(原831)旁边的山坡和聚广堡附近的山坡上生长最多,最容易采摘。

旅游资源北干乡:马祖列岛的唐后岛海滩:北干乡最著名的景点。这片沙滩早年是连接北干岛塘栖村和后岙村的重要对外道路。每当涨潮时,海水就会淹没唐岛后面的沙滩,使后岙村成为一个海外小岛。目前,塘后岛滩为方便两村沟通,铺上了水泥路,但这也让原本涨潮时被淹没的塘后岛滩消失了。唐后岛海滩还有一个特色。南岸属于沙滩,北岸属于泥滩。同一个沙滩的沙子质量有两种不同。

后岙村

后岙村至今仍是军事据点,以战争与和平纪念公园和罗崩山自然生态步道为主。在战争与和平纪念园内,有许多台湾省早期使用的军事装备,而在战争与和平纪念展览馆内,则有台湾省早期使用的轻武器、中国大陆的心理战宣传等装备。

秦壁村

妈祖列岛被认为是北干最美的村落,这里保存了大量早期海盗时期的石屋。因为大多数居民搬走了,石头房子被忽视了,导致了损坏和倒塌。在北干乡办事处的努力下,除了保留了部分原有的石屋外,还对受损的石屋进行了修缮,改造成了民宿。

乌沙村

上村和塘栖村之间,属于海边的小村庄。白沙港开埠前,属于重要的军港,北干乡的物资大部分都是从这里运进来的。但白沙港开通后,乌沙港逐渐失去了重要性。战场政务解禁后,作为战时掩护的乌沙坑路也解禁了。目前,北干乡办事处正在架设内部照明、通讯等线路,向市民开放观光。

板李村

半里村位于半山和里山之间,属于北干乡少有的平原地形。这里生产的农业曾经为北干村民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而板里村的特色就是它开阔的海滩。?

南干乡天后宫:妈祖的名字来源于妈祖。相传妈祖生前下海抢救其父兄不幸遗骨,即漂流至南干妈祖村坳口,此处香火繁盛千年,分布于四乡五岛,是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东居大浦聚落:妈祖是大浦聚落中保存最完整的石屋聚落。不仅石屋保存完好,早期渔民使用的渔网、居民的床、衣柜、厨具都有一种古老的味道。

马祖群岛大埔石刻:是清代福建巡抚董应泰为褒扬驻守东聚光的沈有容一兵一卒成功剿灭60名倭寇的事迹而雕刻的。辅政聚落:也是石屋保存较好的地方,但建筑风格和规模与大埔聚落相似。辅政聚落最重要的灯塔是东泉灯塔,是当年外国人为了保证商船的安全而修建的。除了灯塔之外,这里还保存着过去外国人工作过的房屋和宿舍,正由聚光乡公所修缮并对外开放。

东道格灯塔:东道格灯塔始建于公元1872年。东道格灯塔是台湾省第一批用花岗岩建造的西式灯塔。高四层,由塔身、塔灯、塔三部分组成。多年来保存完好,空间结构非常有特色。是研究清代洋式灯塔的重要范例。东泉灯塔,塔基为花岗岩,平面中空圆柱形,基身略向上缩进,内部做螺旋石梯,盘旋直上。座顶有檐,檐上有工作平台,外围有铸铁栏杆,塔顶有圆顶状铸铁灯罩,有圆形标志。东狗灯塔从地面到风向标的总高度为64英尺,即19.5米。它的底座呈长方形,长约184米,宽61.5米,面积约12316平方米。

马祖列岛东隐乡东涌(董娇)灯塔:建于1904,由英国人设计并监造,塔高三层,由塔身、塔灯、塔顶三部分组成。塔身由一米厚的红砖砌成,塔灯由铸铁制成。面对台湾省海峡,灯塔建在东音岛东北的石围山悬崖上。其造型和附属房屋继承了18世纪英国建筑古朴典雅的风格,被誉为“东银别墅”。?

传说清朝末年,一个渔夫被海盗杀死,渔夫的妻子不想受辱。她在这里跳崖自杀,后人铭记这位烈士的义举,所以取名为烈士义坑。悬崖离海高达几十英尺,是拍照留念的最佳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