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走公立医院的路能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吗?

在毕业季,许多公立大学举行了一系列的毕业典礼。其中,越来越多的私立医院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颁发毕业证书,并且是私立医院成为公立大学的附属医院。

2010,三博脑科医院纳入重点高校科研教学体系,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自此,三博脑科医院开始探索“学术私立医院”的新模式。

2014“武汉大学亚洲心内科临床学院”成立后,武汉亚洲心内科医院继续向“心血管医学教学科研医学中心”的目标迈进。

“他们走的是公立医院的发展模式,希望通过科研带动医院的实力。”盖华资本投资经理王泽伟告诉卫生部门。与公立大学合作后,私立医院走公立医院的路可行吗?民营医院能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吗?卫生部门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很多私立医院和公立大学“攀亲戚”

此前,公立大学附属的医疗机构一直是公立医院。直到2005年,东莞东华医院与中山大学合作成为附属医院,设有博士、硕士培养点和国家重点专科。温州康宁医院作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紧随其后。

2007年,南京医科大学成立第四临床医学院,同时吸收三家非公立医院作为附属医院,各附属医院院长担任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南京医科大学给予这些医院一定的学校编制,鼓励其以学校编制吸引高层次人才;三所非公立医院成为附属医院后,承担相应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如临床理论课和选修课、实习和见习教学任务、研究生培养、科研课题、学科建设等。

随着一批民营医院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高校愿意选择条件更好、技术先进、设备一流的一家作为附属医院,在这里医学生可以率先接触国内外领先的医疗资源。

查阅Alibi发布的“2018年非公立医院100强”名单,卫生部门发现,排名前20的医院均为大学教学医院,在剩下的少数医院中,有医院向卫生部门表示正在寻求与大学合作的机会。

寻找科研“通行证”

为什么私立医院热衷于和公立大学合作?

“其实就是为了一个金字招牌。”医院运营管理高级专业院长郭俊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他看来,私立医院帮助公立大学培养学生,公立大学是私立医院的平台,给了他们申报国家重大项目等科研的通行证。拿到通行证的民营医院可以在科研上“一飞冲天”。

在公立医院,医生可以申请研究基金,做实验,继续专业领域的学习。私立医院申请国家科研经费的可能性很低。按照目前医生的考试制度,没有高质量的课题和论文的支撑,医生职称晋升的机会渺茫,也中断了个人职业发展的路径。

“之前,我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没有得到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等部门的支持。”三博脑科创始人之一、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院长栾郭明告诉卫生部门,直到真正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直属医院,科研才全部回归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可以适当向国家申请研究课题。“在特殊的机制下,依托高校,我们才有做科研的希望。”颜对说道。

有了顶级医学院校的认可和支持,三博脑科的学术发展不再受限,在科研项目、经费申请、医生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得到了保障。同时首都医科大学建有三博脑科的教研平台,基本可以和公立医院媲美。医生除了一流的医学平台,还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平台,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力。这些软实力可以培养人才,自然会吸引很多顶尖的专家加入。

简单来说,民营医院可以拿到这张通行证,为自己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顶级专家,从而吸引患者。

创建人才供应和培训体系

正是这个通行证,让他们更容易敲开投资人的大门。

三博脑科最近完成了超8亿元的B轮股权融资,这是医疗服务行业近年来最大的交易之一。本轮融资由泰康领投,伊凯未来产业基金、广发顺德、弘鼎投资、朴道医疗、洪兵资本、朴弘资本跟投。栾郭明告诉卫生部门,除了医院的实力等原因,投资人也看中了三博脑科“学术医院”的发展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有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像三博脑科这样的民营医院,很受资本欢迎。他们在融资时,完全可以自由选择投资机构。”王泽伟告诉卫生部门,如果民营医院能成为学位授予点,证明他们在学术研究上有一定实力,有科研实力,就能留住大专家。“一个医院没有病人怎么会有大专家?他们的收入会继续上升。”

自2005年申请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以来,三博脑科学系已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200余人。其中近40人毕业后留在了三博,其他人分散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栾郭明坦言,借助首都医科大学提供的教学科研平台,三博构建了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供给体系。

比如三博脑科和武汉亚洲心脏医院,他们把自己定位为研究型医院,愿意在科研上有所作为,而不是着眼于眼前利益,一开始就会更倾向于成为公立大学的附属医院,从而留住优秀的人力资源。像爱尔眼科,何眼科,通策医疗等。,在做大做强之后,他们也在探索与医学院合作或者独立办学的方式,从源头上为自己的医生打造自己的“黄埔军校”。

6月5日,暨南大学与爱尔眼科达成战略合作,包括在大湾区建设三家核心区域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爱尔眼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爱尔眼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并成立暨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学院。

作为最早登陆创业板的股票之一,爱尔眼科从2009年底10到2020年登陆资本市场,市值增长高达30倍。爱尔眼科的核心是技术和设备。只要把医疗过程简单化、标准化、专业化,就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据王泽伟分析,三博脑科和爱尔眼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三博脑科是公立医院不想做的风险系数高的项目,通过市场机制鼓励医生高薪挑战高难度手术;爱尔眼科是公立医院没有权限做的最赚钱的项目,比如一些高端手术。

在与公立大学合作之前,爱尔眼科独创的“医疗合伙人计划”是他们吸引人才的重要法宝。“合伙人计划”的具体操作是:一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有技能、有管理水平的优秀医生,作为合伙人股东参与新医院的投资和设立。在新医院达到一定盈利水平后,爱尔眼科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以公允价格收购合作方持有的医院股权。这就相当于医生作为股东对医院进行投资,最后收取投资回报,获得定向激励。据了解,爱尔眼科的“医生合伙人”计划已经进行了五年多。首期投资回报数据显示,医生的平均收入回报是加入爱尔眼科前的3倍以上,最高为14倍。

另一方面,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爱尔眼科的医生合伙人计划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轻资产,投入成本不会太高;第二,标准化,容易估值;第三,规模可以实现商业价值;第四,上市或准上市公司用现金渠道更容易做到。如果你没有,你更有可能失败。

与“一刀切”的公立医院相比,有新技术、新设备、灵活服务。这些民营医院在“公立医院模式”中缺什么?用资深医药投资人林的话说,可能缺少的只是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术地位和品牌历史沉淀。

总的来说,民营医院要想解决“人才荒”,提高医疗和管理的综合水平才是最硬的真理。有了实力和口碑,人才的雪球在利好前景下会越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