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河流域概况

沣河流域,源区在秦岭,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南接秦岭,北接Xi市,东至蓝田。其间渭河多条支流穿境而过,台地与河流相间分布,面积187.1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74%。海拔约480 ~ 681米,四川路与原地表最大高差约200米。地下水埋藏深,提水困难,灌溉条件差,蒸发量大。所以原面上“无雨,苗不长,雨黄。”水土流失严重。

其中,少陵源(红馆)位于浐河与浐河之间。南起大余,北至Xi市雁塔区三爻、卢家村。宽6 ~ 10公里,县境内长约14公里,最高点海拔623米(大召乡以东)。南部被冲积扇覆盖,北部界线不清。表层物质为冲积砂、壤土、壤土,上层黄土覆盖约110米。原来的面很宽,有很多凹陷和一些起伏。

丰河入渭河,属河漫滩。进入咸阳市区后,由于支流众多,滩面宽阔,达1 ~ 5公里。主要成分为粘质粉土、砾石和砾石。丰河是一条著名的河流。相传古有水患,为大禹所制。《诗经·大雅·王文有生》说:“风水讲究东,是禹卫之功。”《尚书·龚宇》说:“漆是一处,水也是一处。”《列传》说:“风水向东北流,经凤仪以东,入渭河,注入河中。”周代的冯、高分别建在丰河东西两岸,秦阿房宫、汉唐长安城离丰河不远,昆明池遗址位于丰河东岸。

丰濠遗址,丰泾和濠泾都是西周时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长安地区最早的两座民族城市,距今已有3000多年。周元是精卫谷的一个部落。齐昌王迁都沣河西岸建沣京,吴王姬发在沣河东岸建濠京。公元前11世纪中叶,吴王从丰浩出发,反对商朝,建立了周朝。到公元前770年,冯和高已经成为周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61年,国务院公布冯豪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枫泾遗址位于枫河中游西岸,总面积6平方公里,即北极的克胜庄、张家坡、王新村和冯村,东临枫河,西临灵沼河。好景遗址位于沣河中游东岸,北极洛水村,南至斗门镇,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

周文王灵台遗址位于赵玲乡阿迪村南1km处,距丰河200多米。关于王文灵台,有许多历史记载。《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灵台之始,经之营,庶人攻之,非几日而成。开始之后不要着急,老百姓会来的。”《孟子·梁·王辉》中有“文王以民力为沼台,民乐,谓之台称灵台,谓之沼称灵粉”之说《左传》有:公十五年“晋饥,秦失粟;秦饥,晋闭;因此,秦伯攻击晋侯,并...秦获晋侯。.....就是放弃哀悼平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灵台依然存在。关于周文王灵台的地位和作用,《三辅黄图学堂证书》(陕西人民出版社5月版1980)载:“周文王灵台在长安(作者注;指汉长安城)西南四十里。”《诗序》说:“灵台曾附于民。文王受命,人乐有灵德而鸟兽虫。”汉代郑玄在评论这段话时说:“天子有台,所以能观象,观风气。文王奉命在裕丰造城,立灵台。”根据郑玄的注释,灵台是为了观测天象而建造的,位置在汉代长安西南四里。宋《长安志》载:“灵台高二尺,周步一百二十。”今天,在长安县赵玲乡阿迪村以南1公里处,有一处周文王灵台遗址。Byodoji建于唐代,建筑早已消失,地面上只留下几根石柱。

昆明池遗址位于斗门镇东南部。据《清嘉庆长安县志》卷十四引王遗存斗门镇北,昆明池边界为“北极丰浩村,南极石盒子,东极六坡(今常家坡),西极斗门”,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昆明池是汉武帝元寿三年(公元前120年)为练水师,为长安城和皇室供水而开凿的,也是关中大运河的主要水源。到了唐代,昆明池经过多次疏浚,引入风水,基本保持了汉代的风貌。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由于向昆明池输水的石堰堵塞,池水逐渐干涸,变成大面积农田。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胡在《汉昆明池及其相关遗存调查》(1980《考古与文物》第一期)中,经过调查,将昆明池分为汉昆明池和唐昆明池,认为“唐昆明池范围大于汉昆明池”,“(唐)昆明池遗址至今仍与地面清晰可辨。场地为洼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地势比周围岸边低2-4米。池子的南边是西柳园的北边,也就是现在的石峡口村。东至孟家寨、万村,西至张村、马营寨、白家庄,北至上泉北村与南丰高村之间的土堤南侧。汉代昆明池北缘在今常家庄以南,东缘在孟家寨、万村以西,南缘在西柳园以北,即今石峡口村,西界在张家村、马营寨以东。池子的面积大概有十平方公里。”在考察中,他还发现了位于万村西北约一公里处的昆明台和豫章关遗址。白洋关遗址,孟家寨东南;西流关遗址,石峡口村以西约100米;玄曲宫遗址,在丰河西岸,在今天的客省、客村一带;这两个石雕的位置,织女和牛郎,是今天石婆庙中的男性形象,即牛郎,和石页庙中的女性形象,即织女。这与古代文献一致:牛郎在东,织女在西。

沙河桥遗址位于秦都区钓台乡西屯与子村交界处的古沙河中。距咸阳市东北约8公里,渭河以北2.5公里。1985当地村民拉沙时露出1号桥,1986 1号桥北端露出2号桥。两座桥之间的距离大约有300米,而且都是木制的框架。秦都区文管委、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先后开展了调查、试掘、发掘清理工作。1号桥木桩排列整齐,清理143桥木桩16排。2号桥清理出5排40根桥桩。东西排列,南北对应。第一排有辅助桩,南北垂直排列,起到承重和稳定的作用。木桩的外皮有明显的裂纹,上端凹凸不平,形状各异,有砍砸的痕迹,有的似乎有榫卯结构。这些桥桩的表面涂有油性或油漆防腐保护剂,并用火烘烤。虽然有些木桩外部没有外皮,但也有一层保护层,与内部木材颜色不同。桩的直径为0.34-0.48米,间距为2.10-3.20米..木材主要有松、柏、柳、漆、梨、槐树等。木桩上端截面形状差异较大,有圆锥形、夹榫形、扁榫形、凸凹形、子母子母形、子母窝形等。1号桥桩间距4.5-5.5米,桥宽约17米。附近出土的有变形葵花瓦、素半瓦、几何方砖、绳瓦、绳瓦等。它年代较早,类似于秦都咸阳遗址出土的同类遗物。云纹瓦与汉代长安城的同类文物在陶色、制作方法、风格上都是一样的。西南13.5米处出土一件大型青铜饰品。它呈叶状,长116厘米,宽43厘米,厚3.3厘米,重32.5公斤。两面都铸有图案,一面是简化的夔文,一面是三角形的几何图案。它属于战国晚期,是桥本身的附属物。1号桥南端出土7件大型槽形铁件,长7m,宽1.1m,高1.05m,厚0.03-0.06m..2号桥桩间距6.5-7.2m,桥宽约16m。附近出土的遗物有瓦、青铜甑、铜铁、铜玉、铜釜、铜锅、陶罐、地砖等。樊川,位于少陵源和深河源之间,南接南(山),北接Xi安(城),渭河穿境而过,土质优美,水源肥沃,风景秀丽。汉高祖刘邦曾把这条四川路命名为樊哙的美食城,这大概就是樊哙名字的由来。相传,现在的樊村就是樊哙花园所在地。金贞南将军杜预、唐太宗时杜如晦的右仆杜氏之后,栾台侍郎侯伟的杜氏、魏氏,以及魏安世家族都居住在樊川路。所以,古代就有“城南杜威去吴天墀”的说法。隋唐时期,僧人聚集在樊川,建有牛头、华严、兴国、兴教、云起、禅宗、鸿福、观音等八大寺院。樊川文物古迹比比皆是,真的是步步为营。至于皇帝和将军、才子和美女、和尚和道士的奇闻轶事,更是引人入胜。

樊川路上的名胜古迹有兴教寺、杨虎城将军墓地、华严寺、牛头寺、杜克寺、季翔寺、桃溪堡。桃溪城堡,人称“面桃花”,位于樊川中部,泗水北岸,杜曲镇东南。据《太平广记》记载,唐代桃溪城堡四周桃园环绕,景色秀丽。崔护,博陵(今河北定县)人,清明时节独自在长安城南游历,到了桃溪堡,敲门小酌,柴门一美女倚桃而立,令崔护神魂颠倒。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崔富去寻找,却不见一个女子,于是在门上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在此门,桃花相映,人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在春风微笑。”之后,一段恋情被牵着鼻子走,他们终于结婚了。传统戏剧《金饭碗柴》、《面桃花》、《送水柴》都讲述了这一点。

清华山位于风雨口以东1公里处,海拔1269米,距Xi安33公里。青化山风景幽雅,许多历史遗迹隐藏在丛林中。进山第一关叫国风塔,是一座仿古的塔式建筑,上面有箭塔,下面有门道。它雄伟壮观,守卫着山口。青化山有四条天门路,沿二天门西侧小路进入毛竹林深处,有清泉流淌。据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去翠微宫的路上,口渴难耐,突然发现了一只梅花鹿。甚至在被他的追随者追赶后,鹿突然消失在这里,一股清泉从地下涌出。唐太宗喝了之后,喜出望外,把它命名为“路引泉”。

万花山位于Xi安以北46公里的五子坪乡,海拔1988米。自山东至石壁峪山梁,西至黑沟南岭,有九座山峰呈之字形排列,峰顶有九座单层石块垒砌的塔形山丘,故名“九万华山”;因山上有前观、中观、北观、南观、通天门、天顶柱、棺石、蜡石、千年柏等九景,故名“万华九景”。万华的景点有玉兰峰、吊钟峰、沉香断子峰、千年铁树、童子拜观音等。相传万历皇后来此修身养性,太子等人陪同,离开长安进入子午,于是沿途留下了尖子河、胡子坪、旬儿岭、馈子坪等名称。

西流堡温泉位于滦镇西流堡村,距Xi 34公里。水温56.5℃,含有多种矿物质,对皮肤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该温泉西邻草堂寺、高官潭瀑布、龟峰山旅游区,东南邻于风水库、静宜寺、奉德寺、感化寺。

北大温泉,位于东大乡北大村,水温40℃,含14矿物质,对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有效。

伍兹温泉,在伍兹镇,距Xi 20公里。水温54℃,含有硫、铁等十余种矿物质,对皮肤病等多种疾病有疗效。温泉附近有季翔寺、南五台、小五台山、青化山、石砭峪水库、三教堂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