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对激进民主有什么看法?
卢梭于1712年6月28日出生在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他的母亲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去世了,他是由一个阿姨抚养长大的。12岁辍学,在各行各业做学徒。后来,我搬到巴黎,靠教书、抄乐谱或给有权势的人当秘书谋生。卢梭在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和流浪生活,使他切身体会到法国封建专制的腐败统治,僧侣贵族的奢靡,人民的不幸和苦难。广大人民群众的无能为力的地位,对封建王朝日益增长的不满,对天主教会的仇恨,对他影响很深,使他后来在自己的作品中对这个社会提出了抗议。
卢梭从小就喜欢学习,兴趣广泛。他研究过音乐、数学、文学、天文、地理和历史,并受到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影响。在巴黎时,他遇到了狄德罗,并为狄德罗主持的百科全书写了一份音乐手稿。
1750,第戎学院发了一篇题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利于移风易俗?卢梭写了一篇关于科学和艺术的论文来应用。他在论文中批判了封建贵族虚伪的文明和轻浮的艺术,热情赞扬了劳动人民的纯朴和自然,表现了他激进的民主思想。卢梭因这篇论文而获奖,他也因此闻名全国。
1755年,卢梭再次投稿第戎学院的公论,这是他的重要政法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从65438年到20世纪60年代初,卢梭几乎同时发表了三部重要的论文和著作:小说《新艾罗的丝绸》和《市民社会的契约》(即《公民契约论》和《爱弥儿》)。由于作品中的反君主思想和对宗教的看法,他受到巴黎教会和警察局的迫害,被迫先后逃往瑞士和普鲁士。
1766年,他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移居英国。但由于长期受迫害,精神受到极大刺激,经常产生怀疑。最后不得不离开英国回国,在全国各地避难,1770回到巴黎。卢梭在贫困和孤独中度过了晚年,于1778年7月2日逝世。
卢梭的《新爱洛·思齐》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作者通过18世纪法国一对年轻人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他们建立在真挚感情基础上的理想婚姻,批判了建立在阶级偏见基础上的封建婚姻,强烈抗议封建等级制度。
《爱弥儿》(副标题为《论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的哲学小说。卢梭虚构了在他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贵族子弟埃米尔。针对封建等级制度、奢侈寄生的生活习惯和精神奴役,卢梭教育爱弥儿要有民主思想、自立自强的崇高理性和独立思考的风格。这充分显示了卢梭的教育思想和强烈的反封建精神。
《论社会契约论》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政治和法律思想的主要著作。此外,还有1755为百科写的政治经济学论文。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论据扎实,感染力和说服力强,让人爱不释手。
《社会契约论》是政治法律思想史上最著名的经典文献之一。在这本书中,卢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国家和法律理论,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书的开头就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说法:“人生而自由,却处处带着枷锁”,“人一旦能打破枷锁……就会做得更对”。这种号召人民起来推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自由制度的信念,贯穿了整部《社会契约论》和卢梭的全部理论思想。
卢梭和自然法学派的其他代表一样,认为人类在原始社会的自然状态下是自由平等的;通过社会契约,成为国家,放弃自然权利,获得约定权利,所以还是自由平等的。卢梭主张国家主权只能属于人民,法律是* * *意志的体现。在他看来,人民失去原本的自由只是因为政府滥用权力,而不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当政府滥用其地位篡夺最高权力时,社会契约被破坏,当普通公民处于暴力统治下时,他们有恢复其自然自由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与其他自然法学派代表的区别在于: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建立民主共和国,而洛克和孟德斯鸠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霍布斯甚至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卢梭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暴政,霍布斯反对。
卢梭的学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最激进的民主思想,对当时封建统治阶级所鼓吹的国家来自上帝、法律是上帝意志的神权理论是致命的打击。他的理论不仅成为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利器,而且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和进步。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曾称赞卢梭是“自由和权利的捍卫者”。
然而,社会契约论是违背客观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卢梭把国家说成是人们缔结社会契约的结果,把法律说成是超阶级意志的体现,实际上掩盖了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律的阶级性。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强调,人民主权是不可剥夺和不可分割的。他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只能由国家全体成员的意志构成,这有两个特点。首先,它是不可剥夺的。最高权力只能由全体公民行使,不能由代表行使,所以立法权只能属于君主。卢梭从最高权力的不可转让性出发,推导出必须抛弃人民代表制,代之以全民公决制;第二,不可分割。卢梭认为,最高权力是全体公民的意志,将其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是不正确的。他在批评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时,幽默地说:“我们的政治评论家(孟德斯鸠)原则上不能区分主权,所以他们把主权与客体区分开来:他们把主权分为力量和意志、立法权和行政权、征税权、司法权和战争权、内政权和外交权...他们使主权成为一个支离破碎的怪物;好像他们是用几个人的肢体来组成一个人的样子。其中一个有眼睛,另一个有胳膊,另一个有脚。没有其他部分。”
卢梭认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的错误在于他从根本上混淆了国家主权和政府这两个概念。恩格斯曾指出,卢梭以他的资产阶级* * *和社会主义的《论社会契约论》间接地打败了君主立宪制的孟德斯鸠。
“自由”、“平等”、“法治”曾经是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提出的战斗口号。卢梭的作品也闪耀着自由平等的思想。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他指出了人类从自然状态下的平等进入文明社会的不平等的过程和原因:首先,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带来了财富不平等,随着国家和权力机关的建立,又增加了政治不平等,不平等在君主专制时期达到了顶峰。
然后,卢梭勇敢地得出了“暴力支持暴君,用暴力推翻暴君”的结论。在《论社会契约论》中,他指出“人是主人,是自由的”,法律的最终目的是维护自由和平等;他强调需要区分法律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平等。他完全承认法律上的平等,但他不能完全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即财富的平等。但他认为,至少应该达到保证自由的必要程度。
“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等思想来源于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自由平等观。然而,在18世纪,大多数启蒙思想家对劳动人民总是采取轻蔑的态度,没有摆脱贵族家庭的传统偏见。卢梭与他们大不相同。他对腐朽的专制制度和寄生的贵族统治压迫下的劳动人民有着深切而真挚的同情。他看到除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平民的矛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对立,就是贫富的对立。他在作品中喊出了贫困劳动人民的愤怒抗议。"所有的门都对穷人关闭,即使他们有权打开这些门。"
卢梭的自由平等观在当时起到了积极进步的作用,成为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战斗口号,成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和法制的理论基础。但是,他的思想不能超越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虽然他认为私有财产是不平等和贫困的基础,主张防止私有财产走向两个极端,但他并不要求从根本上废除私有财产,而是宣布资产阶级所有制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他所谓的平等和自由,本质上不过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