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巧妙的隐姓埋名,是十大灭绝家族的“方”姓。
由于施姓和方姓关系密切,这就涉及到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悲剧人物。
施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它的第一个起源是姬姓。春秋时期,鲁惠公有一个儿子,名叫微生,名叫师父。从此以后,他的后代都姓石,这是其一。
第二,夏朝有一个施主国,施主国的后裔以国名为姓。这个石家所在的地方在恩施(今湖北省恩施地区),这个地名至今没改,就在今天的神农架地区旁边。这个和上面提到的那个没有关系。
还有一个姓是从儿子开始的。商朝有七个氏族。七族是什么意思?七个行业,七种分工。比如后来我们谈到出租车,农业,工业,商业,他们被称为四大家族,对吗?或者西敏。商朝七大氏族之一,其祖先姓史。为什么?制旗者。这个职业其实就是“师”字的本义。后来这些人干脆以职业为姓,成了石氏。
还有明朝大臣方孝孺的团队。方孝孺的后人一个改姓何,一个改姓石。你为什么改姓石?写和读单词。它们怎么发音?方人也。把石子拆成“方人也”真是太妙了。后来这些人没改回来,就世世代代以石为姓。
(图片)明朝大臣方孝孺(1357 —1402),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战”的燕王朱迪起草圣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十族惩罚”的人。
[$HRgetPages$]
有一些,我们都能猜到,是兄弟俩的汉族姓氏。比如云南的白族,以海螺为图腾,很可能是因为海螺的蠕动更像一个篆字而以石为姓。再比如,祖祖辈辈生活在沈阳的满族人都给自己姓史,还有京族、彝族、苗族、蒙古族、羌族、傣族、怒族、纳西族、傈僳族等。这些石姓的具体来源不清楚。很有可能是一个汉族人落到了当地,娶了当地的姑娘。久而久之,他成了那个族群的人。
先秦时期,师氏主要活动于山东、安徽一带,后向西移至豫北,再向南移至湖北恩施,又从恩施移至湖南、贵州。其中一支西移至四川泸州、云南洱源,成为西南地区史姓的主要来源。今天,中国西南地区有许多史姓,这就是它们的由来。
安徽古施国南分支是施氏最重要的分支,在唐代已经在浙江湖州形成了一个贵族家族。唐宋时期,石氏遍布江南。这个原因我已经反复解释过了。原因很简单。只要一家人搬过去,繁衍几十年,那将是一幅壮丽的景象。
宋元明六百多年间,石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徙,江浙、江西、福建等地石姓较多,西南也有一些。北方石姓不多,不是石姓的主要聚居地。
(图片)施耐庵祖籍苏州,船夫之子元稹二年(1296)生于兴化。
姓石的人很多,我就给你两个吧,一文一武。
文-(1296-1371),江苏兴化人,泰州海陵县人,祖籍苏州。他写了著名的名著《水浒传》。
武术家施琅(1621-1696),福建晋江人,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施琅是郑志龙的第一个部下。清后平台湾省,灭郑,封静海侯,谥号强。没有施琅,康熙能拿回台湾省吗?很难说。至少,收复台湾省的历史进程是完全不同的。
时至今日,施姓在全国100强中,排名第97位,人口265438+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17%。也就是说,一千个人里就有一个姓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