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史阅读报告
洋务派一致主张向洋人学习,以充实强兵,抵御外侮,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始于军事自强。为了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现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现代化的海防海军,改善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现代军校,培养陆海军新型人才。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现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海军衙门,成立于1885,掌管海军和海防,促进了海军和国防的现代化。清军战斗力提高,抵御外侮,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现代化的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开启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建立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困难的问题是资金、原料、运输等。所以洋务运动在“自强不息”的口号之后,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重点发展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套军工的项目。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权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刻动摇了商鞅变法以来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观念,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加,对中国近代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洋务运动创始人的封建和颓废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其他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缺陷,刺激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开展洋务运动,需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而我国传统的科举制度教育远远不能满足洋务运动队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兴办新学校、派遣留学生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举措。开办新学校。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学堂建立了24所新式学堂,主要是培养翻译、工程、兵器、通讯、医疗等方面的新式人才。这些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仍然打破了古代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一批不同于传统的近代科技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社会文化风气,为日后科举制度的废除奠定了基础。派遣留学生,为了更系统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学堂向西方派遣了200多名留学生,为洋务事业培养了大批具有西方知识的新型人才。一方面,它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准备了初步的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