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茶的历史典故
唐末宋初,安西司马山东麓圣泉岩的安昌苑里,住着一个叫裴(俗名)的和尚。他自己泡茶,并传授给村民,村民们称之为神树。元丰六年(1083),安溪大旱,请普祖师祈雨验果。村民把普祖师留在清水岩,他建庙修路,造福村民。他听说了圣茶的功效,不远千里来到圣泉岩,请村民种植制茶,移植圣树。
一天,普祖师(清水祖师)沐浴更衣焚香后去神树采茶。他发现一只美丽的凤凰正在品尝红色的茶芽,不久一只山羌(俗称小黄鹿)也来吃茶了。看到这一幕,他非常感叹:“天地造化,真是圣树。”清水祖师回寺泡茶,用圣泉泡茶。他想:神鸟神兽和尚* * *享圣茶,天也圣。从此,天盛茶成了他给村民治病的圣方。
清水的创始人还把自己的种植和制茶之道传授给村民。南岩山脚下,一位退休的狩猎将军“乌龙”,因为上山采茶狩猎,无意中发明了摇青发酵工艺,制成的天盛茶更加香醇。乡亲们向他学习,从此,这种工艺制作的茶就叫乌龙茶。
王世让请假回老家走亲访友,在南岩山脚下发现了这种茶叶。乾隆六年(1741),王世让被叫到京城,去拜见礼部侍郎方苞,并带了茶叶作为礼物。方苞尝过之后,觉得这是茶中珍品,于是求助于乾隆。乾隆召见王世荣,询问茶叶的产地。王详细说明了茶叶的来源。乾隆看后,茶形似观音,面重如铁,遂赐名“铁观音”。
挑选优质铁观音有几个技巧:
首先,看外观
外观:就是看干茶颗粒的紧实度和紧实度。结越紧越好,越松越差。通常泡茶时,有人会拿起盖杯上下晃动,听茶叶撞击盖杯发出的声音是否清脆悦耳,这是辨别颗粒紧密程度的一种表现。
均匀性:是观察干茶颗粒大小的均匀性和整齐度。越均匀越好,粒径差异越大越差。
赏心悦目(悦目):干茶表面颜色越绿或越黑越好,越暗淡越差。
第二,闻香气
香气浓郁持久,有兰花香、生花生香、椰子香或甜水果香等。气味纯正,香气持久的是茶。如果香气不纯、弱、不持久,就是劣质茶。
第三,看汤的颜色
茶汤中度金黄,晶莹耀眼,是品质较好的铁观音,反之亦然。
第四,口味
清爽度:茶汤入口甘甜爽口,感觉不错,是好茶;反之,就是劣质茶。
饱满:茶汤在口中要有浓浓的茶味,不能太淡,也不能太苦太涩。如果味道太淡或者太苦太涩,就不是茶,但这可以以冲泡的标准为依据。
甜度:喝完茶汤,口腔和喉底会慢慢产生唾液,恢复甜味。甜味效果越明显越好,甜味越不明显越不好。
第五,看叶子的底部
嫩度:茶叶冲泡四次或四次以上后,茶渣越沉,茶渣越聚越好,说明嫩度好。如果茶渣松散,膨胀得越厉害,向上拱起。
肥料厚度:茶叶越厚越好,越薄越差。
白度:当茶叶冲泡到最后,茶味变淡,茶叶不再冲泡时,茶叶越白,茶叶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