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汉墓发展史
65438年5月至0979年5月,以南京博物馆为主,扬州博物馆、高邮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派员参与发掘,历时两年发掘一号、二号汉墓。两座墓葬都属于岩坑大型垂直洞穴和墓型倾斜的“黄肠谜”木墓。早些年都被盗了,第二座墓被烧了,第一座墓的结构基本保存完好。出土文物标本972件。根据文物标本的研究和判定,应为西汉中后期广陵王、刘绪墓。与国内已出土的十余座同类型墓葬相比,此次出土的带有“黄肠拼图”的木棺,是一件用料大、制作精细、结构严谨、保存完好的罕见佳作。整个木棺南北长16.65米,东西宽14.28米,高4.5米,占地237平方米,用楠木540立方米。构件大多有标明名称和方位的漆书或刻有“广陵船官板两尺宽”、“医务工作者”等字样。出土随葬品中的漆器和木雕(碳化)制作精美,尤其是漆榻和成套的沐浴器具(壶、凳、勺、灯等。)在汉代考古发现中并不多见。天山汉墓发掘完成后,所有构件移至扬州城东北郊区象鼻桥以东的,进行修复和展示,并建立了扬州汉墓博物馆(现更名为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出土的一号、二号汉墓,均为竖孔竖坑木墓。——200号墓上有十块,周长200米,高3米。墓坑是一个人造的岩石坑。坑口南北长28米,东西长23米,坑深18米,深达60米。在坟墓和墓穴中挖出了近2万立方米的岩石,并填充和密封了2.5万立方米的土壤。其工程之庞大,人工消耗之多,实在罕见。木棺结构,葬礼的主要建筑,是一个由金丝楠雷姆高级建筑制作的“黄肠拼图”。全墓占地221平方米,用木545立方米。它看起来像一座地下宫殿,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结构精美,造型庄严,纯木结构。虽然两座墓葬被盗,但出土了近千件玉器、银器、铜器、铁器、漆器、陶器、木俑、戏曲俑、丝绸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