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临床目标: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病毒学目标:最大限度、尽可能长时间地降低病毒载量,从而延缓病程进展,预防和减少病毒耐药性的出现。当病毒被抑制时,通常会有较好的CD4+T细胞反应,病毒载量小于5000 copies/_时不太可能发生机会性感染。对病毒抑制不完全的治疗方案,有效时间短,容易产生耐药性。

免疫学目标:高质量(病原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高容量(CD4+T细胞计数恢复到正常范围)的免疫重建。

治疗目标:通过采用适当的用药方案和顺序来实现病毒学目标,但也要保留可用的候选方案,减少副作用,提高治疗依从性。

流行病学目标:减少艾滋病毒的传播。

总之,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抑制艾滋病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复制,避免艾滋病病毒对患者免疫系统的进行性破坏。免疫系统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恢复,即免疫重建后,患者机会性疾病的风险明显降低,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基本可以工作、学习、生活。

抗病毒治疗的发展史:抗病毒治疗经历了很多阶段。1987第一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叠氮胸苷用于艾滋病的临床治疗。虽然能抑制病毒复制,但100%的患者会迅速产生耐药性,病毒反弹,导致治疗失败。之后,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被用于联合治疗,但仍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随着蛋白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两种新药在1995和1996的临床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成为治疗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最近,抗病毒治疗包括融合酶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