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师范学校历史
民国元年至抗日战争期间,日照县单级师范专科学校相继成立(大专院校1912),日照县小学、初中附设师范班(1930)。课程设置与高中、初中基本相同,还有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法学、农村教育与实践课程,为“本县小学教师太缺”培养师资(1930,山东,据孙宝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943年春,在县城旧址建立了正规车间。1945年春,侵华日军撤回县城,占领校舍,关闭学校。此后,为了加强师资的培养和提高,县民主政府派出大量人员到滨海中学和钟彬中学师范部学习,同时在大坡区大岭村(1944)创办了短期师范学校,主要招收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社会青年和在职教师。两期102人毕业,分配到各抗日小学任教。后来在1947年7月(巨峰区贾家桃园村)成立了日照师范学校,主要招收贫困雇农中的青年。由村里的贫困农场工人组织,他们将被免费送到学校进行测试。9月,学校搬到梭罗树村,年底关闭。在此期间,大部分学员投身于根据地的革命战争和教育,为日照地区的革命战争和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郭志毅烈士就是其中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日照师范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步入了规范化发展道路。
1952年8月,日照中学招收4个加速师范班(学校位于涛雒镇)。校长由冯兴元代理。招生200人,原定学习一年,因急需师资,9月下旬选拔150人毕业,学习半年后参加教育工作。其余转入第六速成师范学校继续学习。
1952 10,沂水特署第六速成师范学校在城关小学(现城关小学)成立。张惠婷是校长。学生是第一个班,由原来速成班转来的41人组成,另外两个班,100人,是第二个班。两个班的学生分别于65,438+0953年初和同年夏天毕业。学校也倒闭了。它是山东省日照师范学校的前身。
这一时期的毕业生除第六加速师范学校二级学生外,大部分被分配到邮电和银行部门,为建国初期的日照教育奠定了基础,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模范人物和英雄人物。比如1952加速师范班毕业生陆嘉熙,因为工作出色,被1960评为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文教集会,参加周恩来总理举办的宴会。
1956,日照中学旧址内(现日照市涛雒镇)。此时,日照中学已迁至县城兴建山东省日照师范学校。学校的名字由此开始,称谓一直到现在。校长是著名教育专家徐子珍。当年学校招收了四个三年制初级教师班,208名学生,22名教师。于9月1日正式开学。今年学生提前1958暑假毕业,学校迁至日照城西岭(现校址)。
1958,学校占地54亩,建筑面积5331平方米,规模12班。当年第一师范招收四个班168人,学制三年。同时招收了4个一年制的初级教师速成班,学生204人,教师34人。县委宣传部长郭长芳兼任校长,卢任教学主任,主持学校工作。
1959年秋,第一届初中生毕业。学校招收第二师范四个班176人,一年制初中两个班104人,一年制初中两个班89人,达到12班。有537名学生和44名教师。那一年,被提拔为专职副总裁。
1960招第三师范四个班,已达到原12师范班规模,不再招速师班。1961,第一师范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由于国家经济暂时出现困难,学校根据省教育厅的意见停止招生。1962年,第二师范学生毕业,第三届学生被送回老家,学校停办。
从建校到20世纪60年代初,是日照师范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当时虽然办学条件极差,师生生活困难,但由于全校上下的全力以赴和辛勤劳动,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为日照的小学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
1970,学校初步恢复,由当时的“县革委会”教育组直接管理,举办教师短期培训班。从1973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两年(其中76级为一年)。到1976,* * *已经招收了400多名学生。
1977年冬恢复入学考试制度,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77级春季开学,1978年3月入学,1979年2月毕业)。截止到1980,* * *二年制中学已招收师生13班,在校生572人(其中民办小学教师1980 2个班84人)。1980秋,临沂师范学校合并,日照师范学校招生范围从县城扩大到莒县、莒南、临沂、沂水、临沭等县市。同时,学校由县级单位升格为地市级单位,由临沂市暑期教育局直接管理。在此期间,负责人是马沁源(1977)和修石人(1979)。
这一时期,国民教育刚刚走出“文革”浩劫的低谷。学校领导带领师生克服重重困难,整顿教学秩序,重建校园,为后来学校工作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师范毕业生,他们大多成为日照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许多人走上了各级教育的领导岗位,取得了显著成绩。77岁的毕业生张川就是其中之一。毕业后,该生从教学一线崛起,在历史教学上有所突破。此后分管全市教学科研工作,成绩斐然,成为日照市拔尖人才和全国教育系统优秀工作者。曾任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为支援新疆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自治区政府的高度赞扬,被授予“省级优秀援疆干部”荣誉称号。现任日照市教育局副局长、日照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1981,学校恢复招收初中毕业生。到1989,* * *招收三年制中专39个班的师生,学生1757人。在此期间,修石人和丛海子(1985)担任校长。此后,学校党组织由支部委员会改为总支部委员会。1985 1月,学校晋升为副处级单位。这一时期,教材采用全国统编的三年制师范学校教材,学校建立了完备的规章制度。在教学上,大力倡导“教学质量过关”,实施《中学师生守则》,创造性地试行“400分评价制”(即通过学习、品德、纪律、卫生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围绕教学工作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的总体思路。学校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居全区前列,毕业生质量进一步提高。日照小学的特级教师大多是这一时期日照师范学校培养的毕业生。
这一时期学校的发展为90年代学校的迅速崛起和新时期“三步走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照升格为地级市后。1990,学校归日照市管辖,晋升为正处级单位。李永亭就任副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学校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师范学校建设,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师范学校发展。为日照师范学院二次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新形势下,学校领导针对学校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提出了“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前瞻性决策。掀起了校舍、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二次创业高潮。4月,学校第一栋教学楼破土动工,标志着“师范岭”没有楼房的历史结束,学校标准化建设开始。
1991年,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
1993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广泛争取社会力量办学,大力筹措资金,加快学校改革步伐,教学楼、第一教工宿舍楼、音乐楼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那一年,傅永忠就任副总裁。
1994年初,学校通过省教委城市校舍改造验收,标准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当年夏天,傅永忠被任命为副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
从1990到1994,学校招生23个班,1026人。民师9个班,学生411。招生范围为东港区、莒县、五莲、兰山工委等县。其间,1993,职业中专(艺术装饰专业)招生50人。经计委批准,开始开办体育中专班,填补了日照市体育中专的空白。
在此期间,学校实施了新的教学计划(“四块”),初步构建了“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师范学校教学常规要求,加大了教学基本功训练力度,在教育教学中强化了“目标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了勤、量、质、绩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思想品德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三个面向”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