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什么职业?

(1)为什么历史系人才这么多?

――对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的思考。

在我国高校的专业中,历史系大概是最传统、最冷门、最冷门的系之一。近几年高考期间,学生都报了计算机、财贸、金融等时尚热门专业。有的无奈考上历史系,想尽办法转到其他专业。原因很明显,历史专业毕业生不吃香,要么当老师,要么搞科研,要么干脆转行。

不过,当年我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但这几年我逐渐看到了历史系的价值。我早年是杭州大学的法律系学生,一直有点自以为是。但同批毕业的文科毕业生中,大多是当过党政机关领导或高校校长的历史系学生,有的甚至在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市机关担任过重要职务。与我同时毕业的学生中,杭州大学历史系王旭峰女士成为中国文坛著名女作家,也是浙江省唯一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还有王万福,一位近来名气逐渐上升的年轻作家。据说他也是杭州大学历史系的学生。《管风琴的味道》被列为中国官场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王被加拿大龙源国际图书网和《京华时报》称为“当代中国官场文学的代表作家”。被视为“古董行”的历史系,竟然出了作家,让中文系的人才都大吃一惊。

好戏还在后头。最近,“2002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被中国各大媒体炒作,富豪们公布的学历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在浙江入选的13位富豪中,居然有两位杭大历史系的毕业生——一位是杜南集团老总周庆智,一位是绿城集团老总宋卫平。两位商业大亨入选福布斯榜单,进一步增加了历史系学生的价值。

默默无闻的历史系,为什么人才济济,又怎么能称霸政界、文艺界、商界?这个现象确实发人深省。

历史系其实看似一个“旧纸堆”系,实质上却是一个跨学科的“全能”系,是素质教育的“先锋”系。四年的大学,20年的工作生涯,让我深深的感觉到,我们的大学专业太分化了。法律是法律,哲学是哲学,语文是语文,越学越专,越学越深——法律是某一种法学,哲学是某一派的哲学,语文也是某一阶段的语文,其他理工科更精。但是,历史系不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史分离”,其实就是“文史哲学分离”。史书包括历史、语文、哲学等学科,真的很深奥。一个优秀的历史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游历了很多学科,获得了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广泛的知识。此外,大学毕业后,其他系的学生更容易被分配,而历史系的学生往往被冷落,被分配到高校、新闻媒体和党政机关工作,广博的知识与新鲜的工作环境相结合,锻炼了自己的才能和思维能力。作家王旭峰从历史系毕业后,当过报社记者、幼儿园老师、博物馆讲解员,直到获得茅盾文学奖,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目光。当时杭大历史系的才子王万福,居然被分配到浙西农村的一个农场,然后调到县机关,10年。正是因为他深知基层百姓的冷暖,对官场了如指掌,他才把官场小说写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历史系毕业后,周庆智在温州市政府做了10年的政策研究员,然后去南方从事电子产品和石油贸易,赢了第一桶金后回杭从事房地产开发。现在他的杜南集团前年在新加坡上市,员工1500人,一家期货投资公司,六条高速公路。在国内以足球队闻名的绿城集团老板宋卫平,历史系毕业后当了六年老师,后去南方旅游,后去杭州、上海、北京搞房地产生意。去年他的销售收入达到1.1亿美元。

历史系人才济济,无疑是一件好事。它启示我们,大学教育不要分太多,要尽量多喂“粗粮”,少喂“细粮”,否则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另外,毕业后不能“一棵树上吊死”。最近听说复旦大学学生入学后可以第二次选择专业。其他地方的大学也在尝试招生后选择专业。我相信这种教育模式一定会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中华民族的复兴也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