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鞭炮起源于哪个朝代?

一般认为,它起源于殷商始末的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活动。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在农历正月初一或中旬,农历正月初一现在被称为春节。

先秦时期就存在的“爆祭”,是一种烧柴“敬神驱邪”的宗教行为。李周官纯记载的“九祭”之三是“爆(炮)祭”。“爆炸”其实是在燃烧,但与一般燃烧不同的是,燃烧时会发出声音。这是先秦时期流行的一种“用火”方式。《诗经·潇雅》中的“叶璇”这首诗,叫做“有头的兔子,烧头的枪”。

竹子在燃烧时,会因受热而突然爆裂,发出巨响,可以达到“爆炸”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于是“鞭炮”开始流行。到了宋代,鞭炮演变成了“烧竹”,宋代学者文渊在《瓮论》一书中记载了“老旦在庭上烧竹”。它对“蓼竹”的注解是:“蓼竹也是鞭炮。”

新年燃放烟花,这在唐代开始流行。唐诗中有很多对鞭炮的描写:“乱骑鞭炮,斗起小旋风”(元稹《春二十首》),“桃枝如邪,鞭炮好困”(张硕《越州守岁》二首),“新历半开,小庭爆”(《古玉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