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科举制度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封建经济发展和地主阶级士绅与普通民众实力对比变化的反映。科举制度在中国传统社会后半期的政治运作和教育模式中起着关键作用。

科举制度建立的原因是什么?科举制度的建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度发展的结果。隋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而首先进行的就是官制改革和与官制密切相关的选士制度。因为:第一,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把选拔人才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手中;第二,为了巩固统治,必须尽力网罗和争取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

第三,国家统一,封建官僚机器越来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符合封建统治需要的人才担任各级官员。这样,地方官操纵的检察制度,士绅操纵的九品中正制度,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隋文帝正式废除了“九品郑智制”。直到杨迪大业二年(606年)才设立进士科。一般认为,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确立。

科举制度建立的历史意义是1。科举制度完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

3.也促进了文学艺术尤其是唐诗的发展;

4.它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了13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