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釉瓷器

摘要:蓝釉瓷器是中国古代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青瓷几乎是瓷器的代表。这种情况在白瓷出现并成熟后开始改变。西晋蓝釉羊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般来说,读者对唐宋以后的青瓷比较熟悉,但对唐以前青瓷的发展过程了解有限。其实从汉代开始,烧制的真正含义…

青瓷是中国古代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青瓷几乎是瓷器的代表。这种情况在白瓷出现并成熟后开始改变。

西晋青釉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般来说,读者对唐宋以后的青瓷比较熟悉,但对唐以前青瓷的发展过程了解有限。实际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瓷器发展史,是从汉代烧制真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格局的重要转折。这一时期瓷器的烧制技术不断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为唐代以后瓷器技术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正是在这个时代,瓷器以其优越的物质条件,逐渐取代了油漆、木器、竹器、陶器和金属制品,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东晋青釉褐斑羊头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由于这一历史时期青瓷烧制的重点主要在江南地区,我们以六朝(、晋、宋、齐、梁、陈)来界定这一时期青瓷的烧制历史。六朝青瓷独具特色,以后去博物馆看展览也能轻松分辨!

南朝六系青釉罐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窑?口

说到瓷器,就不得不说“窑口”,这其实就是瓷器的起源。在过去的两千年里,中国的南北都有很多窑口。这些窑口的兴起、发展、衰落都有自己的先后,每个窑口生产的瓷器也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我们熟悉的宋代“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窑”,都是指窑口。

浙江是中国瓷器的重要发源地和主产区之一,也是青瓷之乡。今天,这个时代生产青瓷的窑大多位于浙江。

岳?炉

越窑是青瓷界的响当当的名字,青瓷的开篇故事也不能回避。越窑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陆羽称赞“越州瓷、越州瓷皆青,青有益茶。”陆桂蒙的诗“九秋风露越窑,胜千峰青彩”是越窑青瓷的名片。

当时越药的主要产地是越州的余姚和上虞。在唐代,瓷窑通常以其所在的州命名,因此被命名为越窑或越州窑。

西晋越窑是青釉印豆,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越窑青瓷自东汉初烧以来发展迅速,是中国第一个窑数众多、分布区域广、产品风格一致的窑系,也是当时中国瓷器生产的主要窑系。

越窑青瓷是青瓷中最具代表性的种类之一,质量最好,影响最广。越窑青瓷产品涵盖茶具、酒具、餐具、文具、容器、坐便器、灯具、洁具、随葬品等绝大部分器物种类,一应俱全。

西晋越窑是青釉双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哎?状态?炉

梧州窑位于今天浙江中部的金华地区,燃烧器数量比越瓷少。三国西晋时期主要烧制日用器皿,也烧制明器。东晋以后明器消失,南朝时碗、碗、灯增多,同时出现了灯座。梧州窑的一大贡献就是首次成功使用了化妆土。

西晋梧州窑青釉狗栏,1975浙江金华西晋墓出土,现藏金华博物馆。

哦?炉

瓯窑位于浙江省南部的温州。从考古发现来看,其制作不如越窑精细美观,供货范围也不如越瓷广泛。欧窑瓷器色泽洁白,白中略灰,釉色淡蓝,透明度高,纹饰简单,可能是潘岳傅生的“淡色瓷”,即所谓“戴黄蕾出甜,浇淡色瓷柄簪”。

东晋瓯窑蓝釉牛形灯1956出土于浙江瑞安,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德?卿?炉

德清位于杭嘉湖平原西端,南与余杭县相邻,北与吴兴县相邻,中间隔着天目山。

德清窑既烧黑瓷,也烧青瓷,主要生产黑瓷。德清窑最好的黑瓷产品,釉中润泽,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德庆窑的造型风格与梧州窑相似,轮廓柔和,不像越瓷那样挺拔。

德庆窑的烧造历史并不长。从东晋到南朝初期持续了100多年。因为黑瓷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在江浙、四川都有销售。

东晋德庆窑第一壶黑釉鸡,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时代风格

瓷器的风格主要受时代、地域等因素影响。每个窑口的产品虽然各有特色,但还是同时表现出相似的时代风格。这里以越窑为例,简单分析一下各个时代青瓷的风格特点。

东?周朝的一个国家

三国时期的青瓷仍然保留了汉代的许多特征。一般来说,瓷器的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牢固,很少出现流釉或起釉现象。

这一时期青瓷的装饰纹样和造型风格深受汉代青铜器和漆器的影响。装饰图案简单,如串纹、水波纹、铺地头、印在耳朵上的叶脉等。到了后期,出现了斜方格图案,谷仓里堆放着人物、鸟类、亭台楼阁、动物或佛像,使得装饰趋于复杂。三国时期瓷器的种类和颜色比汉代丰富得多。

三国时期的轻舞釉堆塑仓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西?促进

西晋建国后不久,青瓷蓬勃发展,瓷器质量显著提高。这一时期青瓷的胚质、釉色、造型装饰都与三国、东汉时期不同。胎儿骨骼比以前略粗,胎色较深。釉层厚而均匀,一般呈青灰色。

品种大大增加,日用器皿大多齐全,随葬用的随葬品也有所增加,是六朝最花哨的品种。器形粗壮、端庄、稳重、大方,很有神韵。

西晋青釉四系鸟钮罐,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西晋青釉镂空双系统罐,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西晋的青釉人骑兽,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促进

东晋初,青瓷保持了西晋的风格。东晋中期以后,青瓷生产开始普及,瓷器的造型趋于简单实用,装饰性大大降低。三国西晋时期,大规模生产的随葬品基本停止燃烧,以日用器皿为主。东晋晚期采用莲瓣纹,西晋晚期出现的点褐色此时被广泛使用。

东晋越窑为青釉褐点四系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方?向

南朝佛教盛行,莲瓣成为瓷器的主要装饰,棕点依然流行,但棕点小而密,与东晋时期不同。釉色一般偏黄,冰裂纹,易脱落,胎釉结合不如东晋。

南朝青釉雕刻的单柄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朝青瓷莲花像,现藏国家博物馆。

典型的器官形状

六朝青瓷的造型非常有特色,有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有的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变迁中发展出不同的风格,有的在随后的朝代中得到继承并呈现出新的变化。

灵魂?瓶子

又称“转换瓶”、“仓壶”、“塑壶”,古代随葬品。前面说过,三国西晋时期,瓷器明器非常流行,大量生产,魂瓶就是其中之一。

魂瓶出自汉代五联罐,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平底缸,缸腹或素色,或鸟兽、佛像、铺地头像等。被模制和堆积;上部是各种雕塑,如房屋城堡、鸟兽、人物、佛像等。,或者有日期的题字。

西晋青釉堆塑仓廪缸,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老虎?儿子

又称“椽子”,是一种形似卧虎的器物,既可作为盛水容器,又可作为溺水者的器具。目前发现最早的虎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黑皮灰陶。从那以后,先秦时期的墓葬中再也没有出土过由漆、铜和陶器制成的东西。

瓷虎流行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它早期的形状是虎蹲状,头昂着,嘴张着,眼睛鼓着,四条腿蹲着,背部用横梁或绳子托起。或者它的形状像一只小老虎,腹部刻有两只翅膀。中期以后,形制逐渐简单,器身类似扁罐,肩部有向上倾斜的直口,朴素,很少装饰。到了后期,老虎的头和四只脚逐渐消失。

西晋青釉虎出土于江苏南京栖霞岭甘家巷吴墓,现藏国家博物馆。

鸡肉?首先?烧水用水壶

因壶肩塑料鸡头造型而得名,又称鸡头壶、鸡头壶、罂粟花。出现于三国末年,流行于晋朝至隋朝。鸡头可分为空心和实心,前者多为实用,后者为陪葬品。

西晋的鸡头壶壶身和颈都比较短,鸡头没有颈,鸡尾很小。东晋时壶身略高,鸡头有颈,鸡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略高于壶口的圆曲柄。东晋中晚期,刀柄上端饰有龙头、熊纹,造型美观。隋朝以后,鸡头锅几乎销声匿迹。

西晋青釉鸡头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晋青釉鸡头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朝青瓷琉璃鸡头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磁盘?嘴巴?烧水用水壶

鸡头壶的壶身和盘口壶很像。盘口壶是折起来的,长颈,球肚,平底。小号壶起源于西汉,流行于东汉至初唐,壶身由矮变高。肩饰一般为二四系,东汉为环型,三国两晋为桥型,隋以后逐渐变为条状。

东晋青釉褐点四系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朝六系蓝釉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除了上面提到的典型造型,还有几个造型在这个时期非常流行。这些造型过去都有提到过,比如《知否》里提到的“灯座”、“水碗”、“烟灶”,“小戏骨”里提到的痰盂,还有油灯,等等。

南朝蓝釉雕莲盘现藏福建博物馆。

东晋越窑为龟形砚,青釉,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西晋青瓷香气,1953江苏宜兴市周处墓墩一号墓出土,现藏国家博物馆。

东晋青釉痰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吴青瓷三国熊灯,1958江苏南京清凉山出土,现藏国家博物馆。

三国吴青瓷山羊形烛台,1958出土于江苏南京山,现藏国家博物馆。

东晋青釉圆榉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六朝青瓷的发展对后来瓷器艺术的成熟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表现出鲜明的时代风格,而且对后来的瓷器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意义不可低估。通过今天的简单展示,你能认出现在六朝青瓷的面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