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卷二期末试卷分析
一、测试分析:
本试卷为2015 * *县七年级学业质量调查试卷。题型主要有四大类:单向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试题覆盖七年级下册全卷。
第一题是选择题,共20题,40分,每题2分。像毛细血管一样,内容遍布全书,点、线、面。可以说每一章都有涉及,也突出了重点、难点和疑点。也与课程标准紧密相关,不偏不倚,不陌生,难度适中,方寸把握好。它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解决问题,配以适当的辅助材料,选取了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政治方面,对于加强统治的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反对君主专制,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但为了巩固国家统一,不排除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减少与德国疏离的地方分裂因素。历史是不断切割的,总是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另一个是经济方面。经济是硬实力,经济发展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线。一切都是历史和现实的,所以这个话题具有现实意义。这些问题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题是材料分析,从另外两个角度考察学生:一个是科技文化,一个是外交政策。科技文化主要涉及四大发明。外交政策涉及开与关两种基本方式,两个基本史实及其影响,以及史实对后世的借鉴。一是一非,让我们坚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
第四个问题是询问问题。主题是统一是大势所趋,各统治阶级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民族团结。本文主要选取了唐、元、明、清四朝统一时期的主要史实,在利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探讨民族政策和对外战争的意义和规律性,面对南海和东海的岛礁之争,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本课题涵盖全书,并结合实际,突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等重要方面。全面、重点考察学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二、对学生答案的分析:
七年级有61名学生,41名及格,20名不及格。通过的人中,90年6个,80年20个,70年10,60年5个。优秀生26人,15中生,随队学生20人。由优转差,即培养由优转差的教学任务还很艰巨。
第一题:有1,9,15,16的选择题错的比较多,其余的题基本都是错的,分布在全年级不同的学生中。这些问题反映出学生还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教师要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教材,采取有效措施分层次优化学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方面,继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第二题:21是个小题,10分,满分的同学也不少,说明对这个知识掌握的很好。(4)小题正确答案是军部,但有同学答到了内阁,说明同学们面对混乱的知识需要比较鉴别,分析判断。22题到8分时,题中错误较多(1)和(3)。问题(1)对应的史实是宋代或南宋。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但是却不能理解图片的意思。什么时候经济重心南移,什么时候成为定局?它属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3)当题量超过4分时,大部分同学都丢了2分。虽然有两个以上的答案并且都是正确的,但是有一点是标准答案里没有的。以后的标准答案要宽泛一些,不要禁锢学生的思维。
第三个问题:除了时间的误判,扣的分很多,是人物的精神品质,是事件的意义和影响。这就提醒老师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要素。我们要抓住这些线索来梳理知识,相互环环相扣,历史演变的脉络才会清晰。
第四题:探究题在含义和结论上有很多错误,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人、事、物的内涵和影响的挖掘和理解。历史的最高境界是探索规律,探究的最高境界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有价值的感悟和规律性的认识。
三、对未来教学的建议:
1,教学:
第一,准备教材,准备学生,甚至一生备课。
第二,没有历史的厚度,就不会有现实的深度。另一方面,教师要想真正理解历史,就必须深入社会生活,拓展社会生活的空间,用生活社会的理解去研究历史,激活历史。这样,历史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发挥社会价值。
第三,准备辅助考试。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抓铁留痕,踏石留印。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第四,教师要不断学习,特别是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尝试,创新,勇于实践。教师可以成就自己,也可以成就学生。
第五,加强教学研究,不仅从书本上,也要从同事身上,依靠教育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2.学习方面:
第一,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地位。
第二,修因比修果更重要。过程和方法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这两个方面更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学生是最大的赢家,知识和成绩只是从属产品。
第三,认真听课的成绩只能好一时,认真自学的成绩好一代。学生要有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第四,学生不仅要吃透课本,还要加强训练,因为能力是发展出来的。只有把通读课本和强化训练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在教学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七年级历史第二册期末试卷分析范今年七年级历史试卷是去年的?受孕能力?在基本点上,在稳定中求变,在变化中创新,不仅仅体现了义务教育?普遍性、基础性、发展性?新课程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论文评价
基于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和劳动力的水平测试,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保持种类、数量和难度系数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的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的要求,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有三种题型,分别是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三类题型的优化综合考察了学生的历史能力。主观题和客观题在全卷中的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45%,便于测试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材料分析和讨论题占55%,重点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三类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能力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的新理念,考查学生正确处理史料和综合分析表达的能力。
(2)全卷涵盖知识面广,知识分布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教材第一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知识点,知识范围分布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要求。这有利于全方位测试学生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方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学科内容与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今年的试卷内容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出现跑题和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和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和讨论问题全面、实事求是,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和影响出发。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灵活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和迁移能力,明显体现了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水平的知识含量达到70%,重点考查学生的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题卡上的注释
1,总分低通过率不高。原因有二: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记忆,没有真正转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很多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二、试题综合性强,难度大。这说明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正在迈出可喜的步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逐步升温,这将极大地推动我校的新课程改革。
2.客观试题和基础知识试题得分较高。
3.主观题和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低。
总之,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呈现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第三,关于教研改革的理性思考
2011七年级水平考试试卷的特点和考生答题卡反映出的面貌,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全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只有彻底更新全体师生的教与学的观念,彻底改变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因此,借助这次能力测试,我们进行了如下理性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改。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历史教师应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研究和探索历史问题的空间,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学生要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主动探究学习,勇于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从而把新课改推向高潮。
2.熟练掌握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学和考试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两次出价?在基础上,组织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观;要反复运用归纳、演绎、联想、比较、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他们思考进去?发散-集中-发散?中产和富人的多次循环?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能力和基本历史素质。
3.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后历史考试的能力要求越高,越难学。所以,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努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探索自我,独立求知,特别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使我校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七年级历史范文31第二册期末试卷分析。试卷的评价
1,试卷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政治历史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有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征:
(1)基础强。试题以历史基础知识为基础,用重点知识设计。重点是考察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标高适中。基于目前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中没有大的偏题和怪题,只有几道题略难。全卷难度应该说是中等的。
(3)题目设计简洁。题目意思明确,题目表达清晰,简单明了,学生在复习题目时一眼就能看出来。
二、试卷成绩
这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平均成绩72.7,优秀率62%,通过率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65,438+0%,通过率83%。两个班通过率差别不大,优秀率差别很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把握。
第三,学生答案的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课本的主要知识有很好的掌握。学生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复习巩固,更熟练地掌握重点知识。
(2)能够正确运用解题方法。大多数同学可以用比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回答选择题。
(3)能够根据问题的意思认真回答。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分析题目,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学术能力有所提高。大多数学生有很强的识别和复制能力;部分学生善于利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该判断题得分率略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具有理解分析能力。
2.有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平不规范,错别字多。比如:?屈原里?写的?屈原梨?,放?南宋?写的?宋朝?。
(2)相似知识混淆。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扎实,狂妄自大是常有的事。如:放?吴道子?写的?颜呢?,放?李白?写的?白居易?。
(3)识图识地知识不到位。比如15题,把A和B的位置倒过来写。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试题中,考察考生分析能力的题型比例很小,但此类题型得分率较低,反映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没有得到正确的分析。比如在综合探究题中,很多同学的答案都有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这次考试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选择题出现了很多错误。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花的时间太少,没有专心记忆。
第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在课堂上多引入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概括、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实践。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找到问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的命题趋势和课改要求,今后将适当增加主观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特别要注重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强调与实践相结合。
6.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看到成绩的进步,善于表扬学生。
7.抓住后进生。对于历史考试,10的优秀生比1的差生考得好,对平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落后班的教学质量。
8.加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历史术语、全面完整回答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在考试中一定要逐点书写,注意清晰,特别强调答案的序号。
通过这次考试,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动词 (verb的缩写)对未来教学的建议
1,夯实基础,尤其注重高三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强调和实践相结合。
2、通过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措施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看到成绩的进步,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区分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答题项,答题时注意规范、简洁,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合适的答题时间。
5.抓住后进生。对于历史考试,10的优秀生比1的差生考得好,对平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落后班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