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的历史和文化
五代人写《渔塘闲话》说:“山中积麦者,北渡清渭,渐向南,山脉五百里,麦地在中,一石起,望高而望圆,恰似民间麦地,故名。”
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路高。
麝香睡康乃馨,鹦鹉啄金桃。
石穿人,崖锁屋,上亭晚,百里见秋。“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修建麦积山石窟。
据《梁高僧传》记载,南宋初年,高僧禅住在麦积山,不久名僧也到了,两人同住一寺,经常有300多个徒弟。
西魏时,魏文帝原皇后傅毅死后,“凿麦基崖,葬之为龛。”北周宝鼎、天河年间,都督李为其亡父建七佛阁,并请为周琴天水县摩崖题词作序。
隋文帝仁寿四年,周琴大使在麦基山顶修建了一座高9.4米的七级宝塔,据说是阿育王八万四千塔之一。
直到现在,这座宝塔仍然矗立在山顶上,但它只有五层。
据史书记载,著名禅宗高僧高轩、谭红曾在此讲学,“聚僧三百”。
北魏、西魏、北周时期,大兴崖亭造像数千尊。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都有不断的挖掘或重建。
麦积山石窟保存了大量有关宗教、艺术和建筑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
宗教
佛教为主,其中反映了三佛、七佛、西方净土等等。从壁画和石刻反映佛本生和佛传的故事,是佛教文学的重要形式,如汉字本生、舍身喂虎的萨凯那王子、涅槃等。
通过佛、菩萨、天妃的雕塑,体现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
艺术
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
北魏造像清丽俊朗,睿智的微笑寓意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对人生荣辱的忘却,超越世俗后的潇洒轻松;西魏北周的造像温厚敦厚,沉迷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丰满细腻;宋代的雕像服装图案写实,造型庄重。
麦积山美术擅长泥塑。
艺术家们摒弃了以往对细节一丝不苟的关注,把感染力提升到了统领一切的高度,动人的面孔,浓郁的生活气息。
从麦积山不同时代的造像中,可以看到当时艺术家以现实人物为主要素材,经过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的佛、菩萨、弟子、供养者等富有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形象。
121洞的佛门弟子和123洞的少男少女所表现出来的虔诚,不是苦行僧的虔诚,而是时代思潮影响下的孩童般的真诚和愉悦。
因此,麦积山造像受到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了当地的人和感情,使佛像在生活中显得似曾相识,使人感受到佛教的可亲可爱的世界,从而真诚地信仰它。
麦积山石窟曾经是“壁龛皆佛,无墙不飞”,但由于雨水潮湿,壁画大多剥落,但仍保留了北朝的原始故事,如净土之变、涅槃、地狱、萨凯那王子生平等,壁画中描绘的城市、寺庙、战车、服饰等都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特别是飞天,色彩丰富,比较有特色,有泥塑、雕塑、绘画、瘦肉雕塑等。
天妃的故乡虽在印度,但麦积山的天妃是中外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印度佛教天人合一、中国道教神仙融合的中国文化天妃。
她没有翅膀和羽毛。她依赖的是云而不是云。她只靠飘动的衣裙,飞舞的彩带,空中翱翔的美少女,这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有才华的杰作。
同时,舞蹈和乐器也反映在壁画和雕塑中,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建筑艺术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上,洞窟密如蜂窝,栈道高如飞架。惊险险峻,世所罕见,形成了宏伟的立体建筑群。
它的仿木石崖亭是独特和宏伟的。
洞穴多为佛寺,无中柱,明显具有地方特色。
麦积山石窟最宏伟的建筑之一是第四窟的七佛龛,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大佛之上,离地约80米。它是一座七柱八柱的寺庙结构,高约9米,宽30米,深8米。分为前廊和后屋两部分。
柱子为八棱大柱,覆以莲花花瓣形柱基,建筑构件全部精雕细琢,体现了北周时期建筑技术的成熟。
后室由七个平行的四角尖帐篷形龛组成,帘式重叠,龛内的柱、梁等建筑构件均以浮雕表现。
因此,麦积山第四窟的建筑是中国最大的模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石窟,是研究北朝木构建筑的重要资料,真实、如实地展示了南北朝后期一直为中国的佛寺的外部和内部面貌,在石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洞穴121:
方向:
西崖的最西端。
次数:
北魏晚期,宋重修。
洞穴形状:
带盖桶形沉箱的平面方洞。
洞的前、左、右四壁开有尖拱;洞穴高2.55米,宽2.36米,深2.15米。
雕像:
三个龛里各有一尊佛像。
在主龛里,左右两侧的墙壁和中间的门用两个力士塑造。
佛像上半身在宋代被重塑,下半身的裙摆在坐位前三瓣下垂,跌跌撞撞地走在方形的平台上,弟子们穿着长袍裙子。
左弟子塔螺髻。
菩萨穿袍。
菩萨与弟子关系密切,面带微笑,双手抱胸,拍手相庆,仿佛在窃窃私语,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一对兄妹,充满青春活力和动人的情感,让人感到自然亲切。
力士的头像是宋代重建的。
左立世上身赤裸,着一条裙子,披着一条圆形交叉在腹部的披肩,左手拿着一根钻石杆,右手拿着一根防风带站着,而右立世穿着一件宽袖大衣和一条长裙,双手垂下站着,穿着防护甲,刚强勇猛,有一种威严肃然的气概。
该洞是北魏沿线重要的代表性洞穴之一。
壁画:
佛菩萨画背光和光。
藻井的壁画大部分都剥落了,都被熏黑了,只漂浮在空中,隐约可见。
题字:无。
在希亚的石窟中,133和127石窟是最大的。
纪念碑洞穴133是麦基最特殊的洞穴。
洞内不仅有许多泥塑,还有18块石碑,还有几尊小佛像,面上有千佛,故又称“万佛堂”。
其中,第10号、第11号和第16是很多古迹的精华。
洞穴127更是精彩。壁上和藻井的壁画大多保存完好,笔法垂直,属后魏风格。
用中文画一幅佛的故事,让千千万万的车友来听。
西画舍身喂虎。有12只形态各异的老虎,堪称精品。
特别是壁龛里有一尊石佛,最是奇妙。在石佛的背光处,上方有12个艺妓,各自在演奏乐器。
下部有八只飞鸟。
左右各有一个服务员,虽小,仪态各异。
卷轴莲花中,还有莲花花生小佛头。
坐在佛的中间,双手举起坐着,说的时候表现出善意和喜悦。
这尊佛像,更不用说在麦基,是世界佛教艺术中的稀世珍宝
麦积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当地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包括民间祭祀、文化娱乐、歌舞杂技、饮食文化等。
崇拜伏羲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类始祖”,天水是伏羲的出生地和“黄羲的故乡”。
祭祀活动已有800多年的记录。
从1988开始,甘肃省和天水市每年都会在天水秦州区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举行盛大的伏羲公祭仪式,国家领导人、省市政要、贵宾出席。
空巷千人,场面宏大
公祭仪式已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浴佛节”崇拜
麦积山风景区有许多佛教寺庙,如瑞应寺、凌影寺和蛟龙寺。佛教活动历史悠久,尤其是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
这一天,麦积山石窟、仙人崖凌影寺和其他佛教圣地迎来了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和信徒,场面十分壮观。
乡村秧歌
农村秧歌,又称“社火”,是各种民间歌舞形式的总称,多以打击乐或民间小乐队伴奏,主要有打龙灯、打狮子、打高台、腰鼓、跑驴、竹马灯、大骷髅头等;边唱边跳,有旱船、夹板、高跷、马秧歌、高伞、蜡花、老虎、火龙等。
每年春节或节日期间,风景秀丽的乡村组成大阵秧歌表演,热闹非凡。
秦腔表演
秦腔是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的地方剧种之一。
天水人爱看、爱听秦腔,对秦腔甚至能喊上几句。
每逢节日或庙会,景区会邀请当地的秦腔剧团或秦腔爱好者举行秦腔表演,为游客增加秦腔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