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古村的历史渊源
金元时期,黄河不再从渤海湾入海,天津的海岸和河流基本稳定。海河口至三岔口60多公里,三岔口以北陆水至杨村20公里为感潮河道,是通航和内河油轮的良好航道。金代的三岔口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和交通要塞。宣帝真祐元年(1213),武清县完颜佐、柳口镇(今杨柳青)巡捕任正、副都督,镇守支固村。这是三岔口作为支古村名称的最早记载。当时,支固村位于三岔口西南岸,靠近天津狮子桥西侧的黄愚亭,后来被称为小支固。
支固村位于三岔口路金曜,北溯泸水(今北运河),经武清、香河、射阴至通州,再转闸河,油罐车可直达中都。南航雨荷、永济运河经过青州的汇川、吉星,沧州的路畅镇,荆州的东光、江陵,周恩的丽亭、临清,大明府的馆陶、源城、魏县,到达周俊的溧阳、祁门镇。西南部张勋河到达勉州和磁州,滹沱河到达连县和深州。西沿拒马河,经流口、新安,连接巴、雄两州;东经海河至古泥与大海相连,具有河港和海港的性质,是陆海联运的枢纽。
支固港距离中都只有100多公里,空中航线四通八达,成为中都水路通往各地,连接金朝广大地区的咽喉。
金朝都城河北、河南、山东的粮食,通过直沽港运到中都。
史书上说:“从内黄到滑州,大明、周恩、荆州、沧州、汇川,这十四个县接壤的粟河;从漳水到雨荷,是通苏门、获嘉、新乡、潍州、周迅、溧阳、潍县、张德、磁州、洛州的饲料;衡水自过深圳州,为交州、青州。
这三条航线的油轮装载着各个流域的产品,在流口和智谷集结。此外,从霸州、雄州出发的拒马河、沙河运粮船,都是在新安海岔(2)合体,在直沽集结,再回泸水到通州,到达京师。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经支固运到中都的粮食达170多万石。
金朝在户部下设“漕河司”,各港口和漕河所经之处的总督也“管漕河”,县官也“管漕河”,加强漕河的管理。每30艘油轮编成一个“帮”,船工称为“帮户”。宝坻县至今仍有“岗户村”的村名。直沽港的粮食运输多在春秋两季进行。“春运热潮随冰消,夏雨过;秋运八月,冰凝毕”③。由于支固至通州的水路是逆流,运输效率低,支固、流口一带码头海岸线经常有大量油轮滞留十几里。章宗太和五年(1205),漕河浅涩,尚书省派六千兵到鲁、冀、河东、中都、京,改善了直沽港的集装箱海运通道。两晋时期,直沽港作为漕运的转运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①以前的三岔河口在今天的望海楼前。1918年,顺治水利委员会将南运河切割拉直,移至现在的金刚桥。
(2)《宋史》(卷91-93)《河渠志》(卷1-3)。
(3)《宋史》(186卷)《食货志》(186卷)是接下来的八种“互市法”。
(4)《宋史》(186卷)《食货志》(186卷)是接下来的八种“异市交易法”。
⑤《晋史》卷二十四,地理。
⑥《宋史》卷九,《河渠志》卷五。
⑦《长编·资治通鉴》卷一二三,是宝元二年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