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门天主教堂的历史
圣堂是意大利神父斯塔德迈尔在1723年用自己的工资修建的。它最初被称为圣母七苦堂。因禁教于1811清嘉庆年间强行拆除,1867年由孟慕礼主教重建。1900,15年6月,由于义和团运动发动的反洋反教运动,金世铎被杀,寺庙再次被烧。1912在明爱的博兰西耶修女募集的资金下恢复了原貌,并更名为圣母圣衣教堂。
康熙四十四年,教皇克莱门特·Xi派遣红衣主教多罗作为特使到中国宣布教皇法令。多罗主教手下的意大利传教士特奥多里库斯·佩德里尼(1670-1746)被康熙皇帝任命为专门教授太子西学的老师,于是德里奇神父留在了中国。雍正元年,德里奇在西直门购置土地,修建西直门天主教堂,并在此继续传教,直至1764+02+00年逝世。
因为创建西直门天主教堂的德里奇神父是罗马信息部任命的牧师,所以西塘直接隶属于教廷。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中的另外三个是由耶稣会士建立的。直到教皇在1773年宣布解散耶稣会,才被转移到魏增爵骑士团的管辖之下,成为直接隶属于教廷的教会。
西直门天主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有三层尖顶塔楼。
清朝嘉庆十六年,清政府发布了禁止天主教的命令,天主教传教士除了在政府任职的人之外,不得在首都居住,也不得从事传教活动。同年,西直门天主教堂的四名牧师被驱逐出境,西直门天主教堂被拆除,他们的财产被没收。
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清政府与英、法等国达成的协议,恢复了天主教在中国的经营权。由于禁止宗教,咸丰年间西塘早已改建为民居多年,以至于没人知道这里曾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天主教堂。咸丰十年,当英、法等国的外国人要求清政府归还宗教财产时,咸丰帝发出了“东西方礼拜堂在哪里?”根据准备洋务的始末,布军奉咸丰帝之命指挥衙门巡视西塘,发现“西直门跨桥,有粉房、官房有卵巢等18间。后院是空的,大约四到十六英尺。而陈姓汉军和刘姓百姓的房屋,都是同治六年在西直门天主教堂重建的。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15年6月,西直门天主教堂被义和团破坏。之后,直到1912,西直门天主教堂在原址进行了第三次重建。
西直门天主教堂在文革中被没收,用作纽扣厂、电风扇厂、同仁堂制药厂的仓库。与此同时,教堂的三层钟楼也被拆除。1994年,西塘重新开放,恢复正常宗教活动。2008-2009年对钟楼和庭院进行了重修,恢复民国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