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历史上的诸葛亮?

从公元184年汉灵帝黄巾起义到公元280年孙皓降晋的96年间,这段历史时期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只能算是短暂的一刻。但在这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三国三分天下,刀光剑影、权力纷争、忠君奸诈愚民、风云变幻的史实尽人皆知,任何朝代的人都比历史上的人更能津津乐道。

中国的历史,从三皇五帝到民国时期的孙中山、蒋介石,应该算二十六年或者二十七年,但是哪一段历史不如魏、蜀、吴那样为国人所熟知。说到打仗,打得比三国还多的人不计其数。杀人,从古到今,何止上亿?三国志死的人最多是个零头。要称王称霸,要忠君大义,要文采娴熟,要英雄美人,哪个历史查不出来?只有三国志的知名度最广,知名度最高。这一切,除了三国演义,都是因为他的存在!他是当之无愧的言情一号男主。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中,他也有跨越地域和时空的魅力。三国历史人物的历史首先要看他的历史!

1.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战略家和预言家。

26岁,新秀,天下三分。除了天赋,和他勤奋学习,不读死书也是分不开的。一个农村青年,善于收集信息,时刻关注形势,善于分析推理。26岁就有这样惊人的预测和决策:先取荆州,再攻巴蜀,天下三分。待时机成熟,他将北上中原,然后在汉室事业有成,蒸蒸日上。战略规划,历史趋势,没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恐怕只有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问世才能超越。

第二,他是给国家带来和平与稳定的永恒圣人。

他的政治才能,在成千上万的政治家中,是少有的。蜀国是三国政治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他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加强对原有水利工程的保护和利用,以减少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他奉劝百姓富而歉之,以达到“丰年不奢,衰年不俭”,“秋后有余粮以补不足”的目的。这样才能达到“富国安民”的目的。殷是他治下的蜀国公民,即使在他死后,当蜀国被灭的时候,朝廷的粮仓里还有四十万吨的粮食。

陈寿说:“诸葛亮也是宰相,爱民、显礼仪、任官、从权、公道。虽忠义者必有赏,违法疏于者必有罚,失情者必有放,口若悬河者必有宰,善良细致者必无赏,邪恶者必有精、体、责。”最后,在州境内那些怕它、爱它的人,虽然行政严酷,毫无怨言,却用心规劝明。可谓是知人善任,管理小植雅的人才。"

历史上恐怕很难找到比这更高的这样的赞誉了。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善于和平治国的好东西很多。就连管仲、萧何、太公、姚崇和魏徵也没有得到过这样的赞誉。

第三,他是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战略家。

在《辞海》、《大英百科全书》等权威辞书中,三国时期伟大的“家”中,只有他和曹操被称为军事家。在实战中,他作为三军统帅,以弱小的蜀国对抗强大的魏国,使司马懿闭门不出,避其锋芒。他因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这导致了“还没来得及征服,他就死了”。但是,最接近那段历史的唐朝,却给了他崇高的评价——把他请到了武祠十哲。

作为军事理论家,他的军事著作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南伐》、《北伐》、《军事要义》、《传记》、《军令》(上、中、下)等。在《江原》中,“夫欲为将军,必不渴,直到军井画出;军粮不熟,不饿;胳膊不会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凉了;不敷军帘,不困。“夏日不扇,雨天不遮,与人为伴”这四个字,一直被历代武将(包括其他行业的有识之士)奉为座右铭。

4.他是那个时代的天才军事发明家。

入侵四川后,由于四川境内栈道多,运输粮食特别不方便,于是他发明了“木牛流马”作为运输工具,后来根据木牛流马的缺点加以改进,“流马”就诞生了。盈亏莲弩也是他设计的高杀伤力战争武器。这种装备可以一次发射数支箭弩,士兵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三国,四分五裂,已被他的伟大所束缚,八面堡建立在他的威名之上”,由他演绎确定的八阵图,使中国古代传统的军事阵法达到了顶峰。军事发明为他作为战略家的独特时代增添了亮点。

他是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外交家。

魏蜀吴三国中,蜀国无论是国土面积、人口资源还是军事实力都相对较弱。之所以能形成并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外交策略。

名古屋大败后,刘备集团几乎全军覆没,实力比孙权低了好几个级别。人家凭什么要和你合作对抗曹操?于是就有了他过江东,与儒辩的精彩戏码。他以高超的外交手段建立了孙刘和曹操的统一战线,后来取得了赤壁战争的胜利。夷陵之战失败后,他对刘备的外交路线进行了又一次重大调整。决定放弃荆州,以最大的诚意重建与吴的联盟,以寻求在东线的支持与合作。由于他务实的外交路线,为蜀汉赢得了宝贵的外部环境,使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北伐战争。

他是处理民族问题的超级专家。

孟获家喻户晓的七救,充分说明他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不是一般的聪明。战场上激烈的生死之战,会有一个友好和谐的结果。这就是他!同时,他也给少数民族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蜀的大后方是用来促谈促和的。另一方面,曹魏只知道一味地消灭少数民族。吴栋也不断用兵歼灭,不仅分散了大量精力,还导致军队后撤,再次造反。曹操也侥幸死在马超手里。所以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而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大后方稳定与否的大问题。可以说是他的大手笔。对后世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7.他是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作家。

他一生都是战士。在繁忙紧张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他写了大量的文章。据清代学者张书统计,约有199篇,包括对策、诏令、表、书、教、军令、军事要义、碑刻、笔记、将军府等。这些作品虽然是应用文章,不是纯文学作品,但却是诸葛亮一生思想和言论的精华,是了解和研究诸葛亮思想修养和人格的主要材料。另一方面,由于他直言不讳、观点鲜明、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许多文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模型》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受到历代的推崇。如清代余光华编著的《文选评点》中,引用郭的评语,说“师者之典范”:“忠义自心流,朴质而真,字字含泪,与日月争光。”南宋爱国名将岳飞,曾游武侯祠,读壁上石刻为典范。“我没觉得泪如雨下,但我晚上睡不着,就坐着等丹。”由此可见,该模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极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其他文章也大多具有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简练、文风朴实的特点。比如众所周知的《隆中对》、《指挥侄儿书》、《指挥书》、《指挥书》等名著,非常简洁纯粹,但理论分析细致严谨,很有吸引力,很有说服力。白一典先生在《评诸葛亮(指挥书)》一文中说:“短短86个字概括了古代哲人的智慧;是修身的准则;家教第一声;为治国之本;孕中有气;天地之道;真是千古绝唱。”

第八,他是一个连书圣都钦佩的书法家。

相传元谢铁是被王羲之抄给诸葛亮的。解读:师徒很远,路很难走;自赞而歪,所幸皆安。回来,在这里,永远不要再回来。点头。孔明能的书法出现在北宋宣和朴树,蜀汉时期只有一位书法家。

由于孔明亲自着手批判曹魏的《特快专递》,元谢铁与曹真灿北同时出现的“诸葛亮,杀蜀贼”四个字,与同一次战争中对立双方的运兵战术有关,而南征北战的史实恰好遥相呼应,史料价值可想而知。作为“书圣”,书法的价值不言而喻。

九、他是清官的榜样,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颂的清官典范。

他一生身居高位,期间做了十三年蜀国宰相,可谓是非常重要的大臣。但他虽然身居要职,却能廉洁自律,从未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取任何私利。这真的很难能可贵。他家风非常好,教育鼓励孩子安静修身,对自己的野心漠不关心。

临死前,他给先师刘禅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我家在成都有800棵桑树,良田15公顷。我的孩子衣食无忧吗?”主动向后期师傅汇报财产情况,做好财产公示。当时的情况是,春秋战国到秦统一后,连年战乱,人口稀少。根据这项规定,每个成年男子必须耕种一公顷土地。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口锐减,人少人多。作为宰相,诸葛亮家土地薄,15公顷,不算多。诸葛亮一生没有经营过一个商业实体,靠自己的薪水养家糊口。他既不贪婪也不贪吃,他也没想过要养肥自己。他只能维持“内无余丝,外无赢钱”的“小康”水平,一心为国,为民尽责,思想品德为历代所称道。

他的“我俭,民不敢奢”的廉洁自律在蜀中官员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蜀中社会风气崇尚节俭,官员的节俭和廉政水平迅速提高。将军姜维家不仅弊多,财丰,而且“节俭,也是一时之貌”,而贺东曾是益州郡(治所在云南晋宁)知府,素有“金银宝地”之称。自东汉末年任益州郡知府,“皆富至十”,发了大财。贺东也在“做自己的工作”,参与处理朝鲜政府机密事务,权力很大。然而,贺东总是诚实和节俭。他做官二十多年,“死时家中无财”。将军军费是“家不积财,子皆作衣菜,不乘车出入,与常人无异。”骑着车的将军邓骘,当官二十多年。“他死的时候他老婆难免饥寒交迫,家里也没钱了。”。

十、他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的忠诚是不朽的。

他在《诫》中告诫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修身,不居则无志,静则无远。”丈夫必须学会安静;你必须学习。不学就不能多才多艺,不想学就不能成功。滥交就不能有活力,危险就不能根治性。岁月与时俱进,意义与日俱进,然后就变得枯萎了,不足以与世界相遇,留在贫穷中会很难过!“戒律书也就86个字,提出了做人治国的根本原则,修身养性的原则。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的品行,就是静下心来修德,节衣缩食来修德,修善缘,多读书,见世面,不刻意追求名利,不随波逐流。诸葛亮是践行这一要求的典范。诸葛亮忠于事业,一心报效国家,施展才华,但他从来不贪图权势和名利。

刘备非常信任诸葛亮。“你的才华只有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天下,最终成大事。若收养儿子,可补之。”如果他不称职,你可以自己承担。"诸葛亮说要"耗尽气力,侍奉忠节,然后死!“后来诸葛亮辅佐软弱的领袖刘禅,竭力保持官道,竭力扶持蜀汉一角,率领六部大军出祁山北伐,希望完成刘备复辟汉朝统一全国的遗愿。后主刘禅能力有限,但诸葛亮从不骄傲。”诸葛季梁”有“李延和诸葛梁书”。李严劝诸葛亮接受九锡的记录,加冕为王。诸葛亮反过来批评李严,说:你应该知道我,我不会做不近人情的事,我只是想要国家胜利,和大家一起享受荣耀。诸葛亮可以以礼报国,以忠报国,动摇国主的权力。他不顾个人名利地位,一心一意献身国家事业的胸怀是多么光明磊落啊!

在历史上,他一直以忠义睿智的形象出现在人们心中。他生于乱世,童年在动荡中度过。后来搬到隆中,一直关注时局。他去访草堂,在隆中采取对策,甚至以武治曹,临危受命,六次离开祁山。最后死于五丈原,一生为匡扶汉家出力。

他的背景注定了他的失败,但他没有放弃,也没有随波逐流。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来看,暗示着他知道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不能放弃努力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哪怕他知道那是失败的。所以他注定是一个悲剧英雄。他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但他坚信自己的理想终将实现。“自古以来,人生没有人死,所以死不可怕,放弃理想的死和无价值的死才可怕。”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了“历史天空中闪亮的星星”,也正因为有了他,那段历史才格外耀眼。几千年来,中国经历了多次外敌入侵,最后终于收复失地,都是因为千千有像他这样的人,有着在逆境中追求正义、视死如归的理想主义精神。

在被评为四川第一批历史名人时,对他的评价是:诸葛亮恬淡淡泊的气质,矢志不渝的情操,廉洁务实的作风,自始至终的谨慎精神,对事业的忠诚,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辉,承载着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我们独特的精神认同。他的道德思想和治国治军的能力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死后的一千多年里,他被各界人士怀念和赞美。这种缅怀和敬仰,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赞赏,体现了我们民族在几千年的奋斗中形成的历史观、伦理观、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正文/中中)

(诸葛亮书法。)

原创作品,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