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有什么价值?

第一,塑造了一个美丑兼备、善恶分明、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第二,司马迁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三,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取向和《史记》中的人物塑造。《史记》开创了中国传记文体史,也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史。《传》、《家》、《传》中所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既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和高超的知识,又通过那些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同情和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不公正的斗争热情。所以,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史家学习的范本,也是文学家学习的范本。《史记》是一部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战斗性的传记文学巨著,首先表现在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汉代统治集团和最高统治者的丑恶嘴脸。司马迁对汉祖刘邦的书写,并没有抹杀他在统一楚汉之争、建立大国中的作用,但也没有放过对其虚伪、狡诈、无赖品质的揭露。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司马迁只好把那些荒诞的传说写在《高祖列传》里,把他写成一个“受命为帝”的神圣人物。但在《项羽本纪》中,通过与项羽的鲜明对比,写出了他的懦弱、卑鄙和无能。垓下之战之前,刘邦几乎一直处于挨打受辱的地位,下面的两个片段更真实地描述了他的流氓和残忍嘴脸。(内容略)其他如《离侯家》中刘邦的贪财好色,《小家》中刘邦对英雄的猜忌,《淮阴侯传》中韩信之口,谴责刘邦杀英雄之罪,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好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这个封建社会可以* * *痛苦但不能* * *幸福的道理。正是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揭示了刘邦真实的精神面貌,从而抹去了这门学科中所作的一些神圣的赞美。作者还表达了对汉武帝暴力统治的悲痛和厌恶。《官员列传》有五个人,包括孙帅和郑子禅,他们都不是汉朝人。但《贪官传》写的都是汉朝人,其中除了景帝郅都,其余九人都是汉武帝暴力统治的执行者。“诡诈,舞智控人”的张汤,最受武帝信任。他在狱中,善于找借口,完全看汉武帝。杜周也是同样的角色。当别人问他“你是天帝,不按三尺法,只把人的观念当监狱。犯人有这么扎实吗?”杜周答道:“三尺之外?前主人做的是法律,后主人做的是法律。当时的法律是什么?”在这里司马迁彻底揭露了封建社会所谓法律的虚伪性,指出它只是统治者随意杀人的工具。《酷吏传》也揭露了统治者杀人的罪行。当宗彝被任命为定襄知府时,他“一天之内杀了400多人,然后全县战栗”。王任河内知府时,攻取县内“奢”,坐拥千余宅;两三天之内,大规模屠杀,“直到流血十余里。”汉代的习俗是春天不杀人。王跺着脚说:“嗯,一月的冬月秀够我做了!”对此,司马迁气愤地说:“它善于杀戮和威胁,不爱别人!”这是人民的正义呼声。虽然残暴的官员也打击豪强,但主要是镇压百姓。作者在写这群残暴的官员时,常常点出“他自以为可以”,显然是有意表达对汉武帝的讽刺和愤慨。《史记》也描述了统治阶段内部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最著名的一部,如《魏安侯传》,描述了和田粉两代外戚之间的勾心斗角,以及他们的相互毁灭。通过这种方式,作者进一步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和暴虐的本质,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司马迁不仅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集团的罪恶,而且热情地描写被压迫人民的起义和反抗。在《酷吏传》中,作者叙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情况,并说:“既然文淑等人以恶为治,而县令、校尉、诸侯要治,他们的待遇一般都是温和舒适的。而官民因犯法而轻利,贼起。南阳有梅勉、白政,楚有、杜少,齐有徐伯,有、樊胜。一大群几千人,擅自攻城,从库取兵,释放死刑,捆绑羞辱郡太守和一个校尉,打死石头两千,以郡为乐。盗贼数百,劫掠卤寨者不计其数。”这些叛乱虽然被统治者镇压,但并没有被消灭,很快,“与党重聚封山挡水者,往往群居,别无选择。”从这些叙述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同情人民的起义反抗,他承认“官逼民反”的合理性。基于这种认识,司马迁对秦末农民起义给予了热情的赞扬。在《陈涉一家》中,他详细描述了陈涉起义的过程和集结军队响应的革命形势,指出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本文分析了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肯定了他们在推动历史进步中的不朽功绩。我认为“我迷失了方向,而唐舞成功了;周迷途,写春秋;秦国失去了政权,发了大财。诸侯难,风蒸,秦家亡。天涯若比邻,是自涉。”他甚至以极其饱满的情感写下了《项羽本纪》,项羽英勇无畏破坏暴力统治的英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虽然批评项羽“夸其功过,争其私智而不鉴前事不忘”,“企图以武治天下”,但指出了他必然失败的原因。但仍被视为秦汉时期的中心人物,深表同情。他说:“三年,秦灭五王侯,分裂天下,立王侯,封朝廷为霸王。职位虽未结束,但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司马迁对人民反抗暴力统治的热情赞美,以及他在《家》和《纪》中分别对陈涉和项羽的安排,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思想见解和救民热情。这是后来的封建正统史学家达不到的思想高度。《史记》的通俗性和战斗性还表现在记录那些不被正史接受的下层人物,能够站在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角度给予他们一定的评价。《游侠传》写朱家尖“从贫穷起家”;写郭杰的“保命,不功德”。在对游侠“信守诺言”、“行动有结果”、“信守诺言不爱惜身体”等高尚品格的热烈歌颂中,表达了封建社会人民摆脱被侮辱、被损害局面的美好愿望。《刺客列传》写荆轲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行为是如此的生动和悲壮。在我们今天看来,刺客的个人暴力不可能真正解决任何实质性的政治问题。但在漫长的封建黑暗统治下,刺客们舍己为人、反抗暴力的侠义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暴力统治的嚣张气焰,犹如夜空中一颗璀璨的星,给人以鼓励和希望。作者热情地说:“这个意思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它的用意是相当自然的。不欺志,名垂后世。真是大错特错!”史记还写了一系列爱国英雄。《廉颇蔺相如传》通过对全归赵、渑池会盟、结交将军等历史情节的叙述,突出了蔺相如勇敢、足智多谋的英雄品格和"以国为急,以私为仇"的高尚品质。在《魏公子传》中,作者深情地用了一百四十七个“公子”来讲述辛的“仁下士”故事,不仅是因为这个公子真正放下了高贵的架子,“自迎书生”,“从书生游到卖浆人”,更重要的是因为他这样做,最终得到了游子和公客的帮助,反抗了秦国。《李将军传》也是作者写的文章。“君不见,沙场苦,吾今名李,千古名将”“惟使龙城飞,莫教虎马过阴山”:李广,汉朝名将,千百年来人敬仰。他保卫祖国边疆的功绩,他非凡的勇气,对敌人的恐惧,通过太史公的笔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心中。然而李广的一生却是在贵族的压迫中度过的。作者对他“拿刀自刎”的悲剧结局深表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受,从而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压抑的人才观。作者不仅写了李光保卫祖国、征战沙场的功绩,还写了他爱兵爱民的品质:“宽以待人,忠厚老实,在他的指挥下,有吃有喝,有得赏。”。最后我四十多年都是两千石的人了,家里也没什么余钱,家里的事也就没说了。.....广将军,缺绝处,见水,士卒不饮,不近水;士卒不吃所有的食物,也不尝所有的食物。宽大不苛刻,学者用此爱乐。“正因为如此,当李广被迫自杀时,”广钧的士大夫们都哭了。百姓闻之,知不知,皆泣。“作者通过这些描写,不仅表明将军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士卒,而且告诉他们,只有同心同德,才能战胜敌人,保卫祖国。作为传记文学,《史记》的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一方面,它揭露了统治者及其爪牙的无比丑恶,画出了他们的真面目;另一方面,它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歌颂了人民及其领袖的起义和反抗,以及救人于危难的爱国英雄和侠士,表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革命传统和优良品质,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史记》的思想意义与作者缜密的构思和高超的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史记》忠实地记录了历史事实,所以刘向、、班父子都称之为“实录”。但作者在“实录”的基础上,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物思想和性格的重要特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史记》传记的主要特色,也是作者的别出心裁之处。作者不必记录一切,但有选择。平日里,张亮和高祖谈了很多天下事,但只写那些和世界存亡有很大关系的事件,由此可见他的性格特点。写其他人物也不例外,就是只写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的东西。《留守侯家》中也有这样的话:“语在项羽”“语在淮阴”;其他文章经常有这样的话。这就是前人指出的“相互理解法”。司马迁对这种方法的运用很复杂,有的注意到了,有的没有。既被动地避免叙述的重复,又主动地利用信息为突出人物的特点服务。比如《项羽本纪》就聚焦了很多重要事件,突出了他狂傲暴怒的性格特征。虽然作者在赞扬中贬低了他的行为,但热情的赞扬和深切的同情是主要的。这样就体现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完整性。作者在这部编年史中并没有过多地批判项羽的个人缺点和军事政治上的错误,而是放在韩信揭秘的《侯淮阴传》中,既不损害项羽的英雄形象,又显示了韩信过人的才华和过人的见识。这样,司马迁通过对史料的选择、剪裁和浓缩,不仅使许多传记正确地反映了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和作用,而且突出了他们的思想和个性,表达了作者的爱恨情仇。《史记》中人物形象之所以丰富生动,不仅是因为司马迁对材料的选择和整理,也是因为他运用了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点。作者在写人物传记时,尽量避免笼统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详细描写人物的活动,使人物突出。救赵存勖是辛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但《魏公子传》对他在此事件中的政治军事活动描写不多。描写的重点是他如何与义门监工侯英、屠夫朱海互动,以及“从一个卖浆书生游过来”的故事。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具体描写,突出了他的仁、勇、信、急的性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欢迎侯生本人:(内容略)作者从不同角度写新。他写侯生不卑不亢地径直走向公子的座位,侯生故意在城里呆了很久观察公子,全城的人都注视着公子,公子从骑手那里偷偷骂侯生,客人们都很惊讶。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新一贯的谦逊下士的态度越来越突出,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司马迁还善于通过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如《酷吏传》中写的张汤童年的故事。(故事略)虽然这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但却生动地凸显了张汤的残忍性格。再比如《张叔传》中的一段话。通过这些细节,作者写出了时嘉家族僵硬的性格和如虎添翼的心情。还有的如《留在侯家》,写的是入替老人穿鞋;《淮阴侯传》写了韩信的屈辱;《李四传》写道,李四年轻时看到厕所老鼠和仓鼠就叹气,这都是用琐事刻画人物性格的例子。这些都是司马迁用来表现人物的讲故事方法。这种方法避免了叙事的扁平化,使人物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为了表现人物,司马迁还通过许多激烈斗争的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最前沿,让人物在激烈的斗争中表现出各自的优缺点和性格特点。《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节很有代表性。鸿门宴之前,楚汉两军几乎合并,楚强汉弱。刘邦和项羽此时相遇,斗争相当激烈。作者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斗争来表现人物。刘邦的懦弱与机智,项羽的率直与缺乏谋略,以及其他人物的性格,如范增、张亮、樊哙、项伯等,都因为在这场斗争中的不同态度而有着不俗的表现。再比如《魏安侯传》中的两个场景,饮酒的仪式和在东宫的辩论,也写得很好。前者写在酒席上,描写了人们对田粉、窦颖和观复的不同态度,既描写了贵族社会的惨淡世界,又很好地表现了这些人物的不同性格:田粉得势后的矜持与傲慢,窦颖失势后与当权者交朋友的尴尬,尤其是观复,起初不高兴,后来愤怒地批评他,最后演变成与田粉的直接冲突,充分显示了他的“正直与耿直”。后一封写道:“群臣在武帝面前辩论观复的功过,互相犹疑,不敢明辨是非。武帝大怒,退居后宫,充分显示了世故官僚的虚伪和圆滑。故事化的讲述手法和紧张场景的运用,使《史记》人物传记充满了波澜,人物各具特色,如见人所闻,从而成为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经典之作。《史记》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有很大的创造。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它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表达人物的表情、态度和性格特征。刘邦和项羽都见过秦始皇,从他们表达的感情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性格。项羽道:“他可以取地方!“语气极其坦率,可以想象他坚强直爽的性格;刘邦说:“哇!君子应该这样!“说得委婉曲折,恰恰说明了他贪得无厌的性格。陈涉家族写下陈涉为王后,陈涉的老搭档看到他的宫殿说:“嘿!参与的是王诜。”“易刚”是陈涉家乡的方言,意思比较多。这里用来形容陈涉宫陈设的丰富多彩;”沉重”是形容宫殿的博大精深,也是用一种令人惊叹的语气,生动地表现了农民朴实的性格。在《张丞相传》中,作者还写了的口吃和他焦虑愤怒的表情。《史记》中有一些对话,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当时的精神状态。《平原君列传》中关于毛遂自荐的那一段,展现了平原君和毛遂不同的身份和性格,尤其是毛遂犀利活泼的回答和“请入囊中”的表白,实在是“豪迈豪迈,可想而知,令人敬畏和佩服”(《洪迈容斋五记》卷五)。《史记》在叙事和叙述中经常引用民歌、谚语和俗语。因为它们产生并流传于民间,概括了广大的社会生活,是一种精粹而富有战斗性和表现力的语言,使《史记》的语言更加丰富生动,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批判。如《淮南衡山传》引用了民歌,《魏奇武安侯传》引用了颍川儿歌,讽刺斥责了统治阶级;《李将军传》引用了一句谚语:“不要谈桃李,要向别人学习”来说明好人不需要自我推销,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尊重。此外如“千女之子不死于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世间的一切喧嚣都是为了利益(以上列传),合其权而废其权的人(郑)和被利益蒙蔽的人(列传),都是对旧社会旧风俗旧习惯的深刻论述,有助于读者了解历史和人物。现在史记的语言都是所谓的文言而不是白话,但它是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出来的书面语,和当时的语言相当接近。而且司马迁为了让那些难以理解的古籍被普通人理解,在引用古籍的时候,往往会把已经变得死板或者说不清楚的文字改成普通易懂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