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维、李白、杜甫社会背景相似,诗风却不同?

这三位诗人的背景是一样的,受的人文精神也是一样的。他们的诗歌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性。同时,由于他的精神面貌不同,创作风格也不同,使得他在山水诗创作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王维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对封建统治阶级有着天然的宽容。而且在他的一生中,虽然也有仕途失意的时候,但总的来说,他的生活还是比较悠闲快乐的。尤其是他四十岁左右之后,开始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他“与道友交往,为人正直,弹琴作诗”,并借饭奉佛。“退朝后独坐焚香,专注禅定”(又见《旧唐书》)。就像他自己说的,“随着岁月的流逝,给我的只是平静,从一万件事情中解脱出来”。所以他对现实生活基本持无所谓的态度。晚年甚至说“人生有许多伤心事,哪里也不会放过”(《叹白发》),完全成了一个“以禅定为事”的佛教徒。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维的诗充满了空虚和虚无。比如:

在夕阳西下的乡村,牛羊沿着小路回家。和一个穿着茅草门的粗犷老人,

依靠等待匪警。野鸡麦苗秀,蚕丝虫睡,桑叶削。

天福锄之,亲如手足。难怪我渴望简单的生活,

我叹息着那首老歌,哦,回到从前!。

——《渭水农家》

李白是中国古代最有争议的诗人。他兴趣广泛,文采斐然,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当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去过很多地方。他“不屈不挠,不甘人后”,希望“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正因为如此,他骨子里有一种浪漫的情怀,体现在他的作品“兴汉落笔撼五岳,诗成晓傲唱沧州”。杜甫曾说自己“以笔震风雨,以诗泣人”。李白不是一个“万无一失”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在乎,他经历和展现了很多人生。虽然没有能永远满足他的生活,但他的激情情怀和强烈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处处留下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流浪九天,梦回八大荒。”比如:

紫色的薄雾被太阳光照亮,瀑布悬挂在山前。

高高的悬崖绝壁上,仿佛有几千英尺高,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堂坠入人间。

——《望庐山瀑布》

杜甫与以上三者不同。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20岁开始,就有了一系列的“强旅”经历。“安史之乱”后,由于人生的坎坷和理想的幻灭,他也想过隐退。然而,强烈的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杜甫就是这样一位侠义诗人。即使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人民的疾苦。他在《茅屋被秋风吹破》这首歌里说:“安得有几千座宽敞的楼房,极大地保护了世界上的穷人。风雨平静如山。喔!突然看到眼前这座山,光是我一个人冻死就够了。”所以杜甫的山水诗总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对民生的怜惜。比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天来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世界有多宽,树木离天堂有多近,河上的船满是火。看红湿处,金冠城花重。

——《《春夜喜雨》》

如果形象一点,王维就是“诗佛”,他的山水诗里弥漫着一种不为荣辱所惊、忘我兼物的小闲情;李白是“诗仙”,他的山水诗有一种天生丽质、悠然如仙的意蕴和气质;而杜甫则像一个“侠客诗人”,他的山水诗不忘民间疾苦,不忘人间沧桑。如果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就能对其内部情绪的异同有更深的理解。